过年参加北大同学会,颠覆了我对“成功”的定义

过年期间,我参加了不少同学会,其中有一场是北大的同学聚会。说实话,参加北大的同学聚会一直都让我特别有压力。很多许久不见的同学,说不定现在就是某个行业的精英。当年在学校都是一块打游戏、吃烧烤的我们,现在有这么大的差距,让我感到“压力山大”。

一番聊天下来,我感触很深。那些真正在各行各业成为精英的同学们,依然保有当年的谦虚和脚踏实地。不过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据他们说,自己的职业路线,其实并不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规划好的。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自己会做到今天这个位置。

和大家普遍的认知不同,对这些成为行业精英的人来说,低头看路,比抬头看天,要更重要。今天我也想把这些感触写下来分享给大家,我们是父母,更是自己,带孩子的时光也重叠着最关键的职业发展期。或许,今天的文章我们可以一起暂时跳开“内卷”,抬头看看前路…

01

当年目标清晰的学神并没有走出理想中逆袭

回忆我小时候,我曾经非常笃定,人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标,并且在我爸妈拿小鞭抽我让我踏实学习,不要没事儿干看乱七八糟的闲书时,我总会跟他们顶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从小我说到大,仿佛我只要坚定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就能够脱离他们的“低级趣味”,成为不一样的大人物。

我后来考上北大,碰到不少和我一样的人。那个年代的人们还不会把“内卷”和“丧”放在嘴边,大部分的男生都是以一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气势,从中南海聊到华尔街,恨不得自己才是那个指点江山的人。未来十几年干什么,上大学的时候就得规划好,毕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还记得那时,我有一阵和一位北大数学学院的朋友来往密切,经常在图书馆瞎扯。他跟我说他断定未来金融投资将会大量依靠量化驱动,靠基本面的分析师将会越来越没饭吃。于是,他一定要进入顶级的量化基金工作,把自己的一身本领用到投资上。

我当时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毕竟这位大哥可是数学学院的顶尖大神,言语谈吐间把数学、金融和计算机巧妙结合在一起,然后又提到了全新的高度。我当时只能自叹不如。

那个时候,他每天自己构建各种模型炒股票,然后给我展示他赚了多少钱。以及,他恨不得立马飞到美国,读一个顶尖名校的金融数学硕士,然后在华尔街一展抱负。

后来,我出国读研究生,他因为自己GRE没考好,就留在了北大读硕士。慢慢的,我逐渐断了和他的联系。

这次北大聚会,我向一位相熟的朋友打听这位数学学院大神的下落,他是否完成了当年的理想抱负,真正进入到了顶尖投资机构挣大钱。

这位朋友告诉我,大神因为太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所以研究生阶段选择了金融数学方向。不过他毕业的那年市场行情非常差,基本上量化投资这个方向不怎么招人,他又心气儿很高,完全不肯去“小作坊”干。当年自己为了这个努力了这么久,怎么就拿不到一个offer呢?

这导致他一度非常焦虑,就钻到这个死胡同里了,然后,心态就崩了。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听同学说,他去了一家银行做中后台,也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和当年一样,依然那么执着。

02

同学中的人生赢家原来根本没有做任何“规划”

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中间有位真正的“明星”。这位同学目前已经出现在财经新闻中了,经常能看到他的报道,描述他管理的基金多么厉害,是标准的“人生赢家”。

我们中有不少同学买了他的基金,目前是我们的“财神爷”。当然,这哥们自己赚的钱,单单去年一年,就够买北京一套学区房了。

但是,在我们强烈要求他给我们普及一下目前的“中美形势”“央行政策”“比特币走向”的时候,他却依旧保持着当年的习惯,往往几句带过或者笑而不语。

以及,在问到他有没有关于自己职业生涯进一步的规划,有没有想法管理更多基金的时候,他摇了摇头,表示随遇而安,对今后怎么做没有太多考虑,完全听公司安排。

我一下子有点恍惚,当年我清楚记得毕业的时候我找他喝酒,在北大小西门外面撸串,他也是这样。我问他有什么职业规划,他基本也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属于有啥offer就干啥。他也没有一定要去什么公司,没有给自己规划好未来5年的职业发展道路。

他只是每天非常努力把各种关于投资的报告看了一遍又一遍,即使夜里12点的时候,我还能在自习室看到他。

想什么想,干就完了。这是他的口头禅。

同学会结束了,我又单独找他聊了聊,他和我说的,依然是他现在在干什么,以及他看问题的思路。但是当我问他对未来的判断时,他跟我说,他看不清未来。投资未来太困难了,他既然看不清未来,就把目光放到现在,把现在的事儿做好。

“把现在的事儿做好了,才能不焦虑”,他告诉我。

03

我们该给孩子做目标长远的规划吗

和很多人一样,我很喜欢思考未来。以后怎么样,以后怎么做,我要不要立下一个“十年壮志”,让我十年之后的收入翻几番。

以及,有了理理之后,我要不要让他以后成为全校第一、考上985、考上公务员等等。

但是,我意外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很少在一开始就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相反,他们竟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自律而专注,去把细节做到极致。然后忽然之间,一切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当年马云创办阿里,其实压根没想到今后成为搅动江湖的风云人物。当时6分钟打动孙正义投资2000万美元的故事,我始终觉得有点天方奇谭。杰克马同学2003年因为非典,差点把阿里卖了,但是后来也再没人提过。

很多人都知道,刘强东最早就是中关村卖光盘的。他自己估计也没想到,后来能走出“自建物流”这关键的一步,成为电商领域的大佬。我估计,当年东哥估计也就想着把光盘卖好,卖出风格,卖出水平。

现在被推上神坛的王兴,当年在“百团大战”的时候,估计也只敢想想美团成为团购老大的事情,绝对想不到美团居然已经成为了衣食住行领域无处不在的绝对巨头。

这些现在的大佬们,都有一段“胸无大志”的时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安于现状,他们只是不去设想虚无缥缈的未来,妄图去改变世界。相反,他们踏踏实实把眼下这盘棋走好,把眼前的业务做大,一步一步来,才走出了现在的商业帝国。

而前不久,当杰克马同学大谈特谈未来的时候,说明他就有点飘了。飘了,就说明,他忘了自己的初心。

中国很多故事和俗语,都在讲人要立大志,有规划,想长远,看未来。但是,未来往往是一个水晶球,我们想看想弄清楚,却往往一头雾水,尤其是当我们有了执念之后,更是把自己完全困在其中。

当看清未来不再是希望,而变成了一种任务的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难言的虚妄和无法摆脱的焦虑。

04

同学会给我这样的启迪

我曾经也特别喜欢做非常详细的规划,在理理出生之后,恨不得把他上幼儿园之前的事情都想清楚。那个时候,每天都在想理理谁来看,理理啥时候才能走路,他这儿那儿发育不好影响他一辈子怎么办。

但是,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瞬间迎刃而解。我曾经辗转反侧很久的担心,也都证明是自寻烦恼。

这次同学会也更坚定了我的想法,真正把生活过得好的人,都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先干了再说。而未来那些虚无缥缈,杂七杂八的破事,我们就交给时间去处理,或许我们还需要一些运气。

规划是一种美德,但是却不是必需品。而往往,当我们把规划拿出来,但又没有相应的能力来执行的时候,我们距离焦虑也就不远了。

而避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清空大脑,撸起袖子,然后用当下代替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