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
“风”来了
今年很奇怪,开春就有几天PM2.5爆表,似乎比去年冬天还严重。这时,风就成了人们心中的救世主。一切,等风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一场大风,雾霾退散,玉宇澄清蓝天现。
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躲在办公室里的人更是长出了一口气。“毛羽鳞巤之间皆有喜气。”
风,善莫大焉。
甲骨文的“风”长这样:
鸟,更可能的是鸡鸭鹅,被人们逮住,用刀子在头上或脖子上刺一下,它们的翅膀立即就扑扇几下,刮动了空气,打在人身上,人们就有了“风”的感觉。
小篆字体:
鸟形消失,替换成“虫”形;上为“凡”字,表声。
《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龙出现,必然有云;虎出现,必然有风。
《水浒传》里说,武松醉醺醺地来到景阳冈上,刚要睡下,“忽听一阵狂风呼啸”,那著名的马上就要死掉的老虎出现了。
风由鸟形变成了虫形,声势更大了。
当年《燕赵都市报》有句广告词很好,“一纸风行天下。”
《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由大虫进一步变为大自然,其声势真乃无与伦比了。
楷书的风写成这样:
那里面的“✘”大概是否定一切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杀、杀、杀,杀,排头砍去,杀它个痛快!
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操的头风病犯了,华佗欲疗治。曹操心疑,关之杀之。华佗悲愤之余,尽焚其书。
“风”在哲学层面上给人的启示相当大。中国八卦里代表“风”的是“巽”卦,符号为:
印度也有“地、水、火、风、空”五大生命元素的解释。
北京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是的,风是必须的。没有风,吹不散雾霾;没有风,刮不来春天。
不是有个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吗?
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教授向我们学生炫耀,他破解了著名景点上的那个谜语。
一块石头上写着“二虫”。“二”是“月”去掉边儿得到的,“虫”是“风(繁体)”去掉边儿得到的,于是“二虫”从右往左念就得到了“风月无边”这四个字。于是,沾沾自喜!好嗨呀,好像人生达到了高潮……
“风”在文学上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如锦繁华。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类。
在小学就可能接触到的,写“风”的有趣的诗是——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写“风”而并不著一风字。这种手法跟武则天的无字碑有一拼,跟你躲个猫猫、玩个智力竞赛。
冯延巳在《谒金门》里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薛宝钗作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我还记得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只不过,这不是中国人说的,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