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重大新闻:被中原诸侯长期看不上的秦楚联姻了

本 文 约 6650字
阅 读 需 要 18 min
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秦楚都处在春秋诸侯圈鄙视链的底端,他们一个是长期出卖苦力,跟西戎人混在一起的落后文明、三四线小国;一个是“南蛮子”,是中原诸侯全员重点防范的对象。这两个国家为啥突然看对眼了呢?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缔结两姓(国)之好的主要手段,《国语·鲁语》里臧文仲说得很清楚:“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秦楚的联姻,既有群众基础,也有政治基础。

《国语》书影。图源/网络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秦晋之好”,却不知道,秦晋的好那是玻璃渣里带点糖,秦楚才是真正的合格CP。那么,秦楚为啥要联姻,他们又到底通婚了多少次?

秦楚为何联姻

作为两个被边缘化的国家,其实,一开始秦楚真是八竿子打不着。地处陕西的秦国想东进中原,结交的都是隔壁山西的晋国,所以历史上有“秦晋之好”的典故。当初,秦国和晋国处在蜜月期时,还曾跟着晋国一起去欺负过楚国的小弟鄀国,并抓了楚国公子回去当俘虏,可以说,两国仇大着呢。可是,随着历史推进,或者说随着晋国爱欺负老实人,亲戚成了仇家,而仇家反倒要开始缔结姻缘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关于秦晋的决裂,晋国率先占据舆论风向,写下了《绝秦书》,把秦国说成了不讲信用的垃圾。当大家义愤填膺地声讨秦国时,秦国也发声了。在秦国笔下,晋国才是那个负心汉,秦晋的交往就是秦国被欺负的屈辱小史。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回合,秦晋联姻,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伯姬。从此,秦穆公掏心掏肺和晋国混,晋国内部乱了,公子流亡,国君空缺,形势一片混乱。于是,流亡在外的晋惠公回国即位。在秦国求助的时候,晋惠公许下若干空头支票,诸如送土地送美女之类的,秦穆公差点开心到变形。可是,当晋惠公回国后,以刚回国位置没坐稳为由,各种拖延兑现承诺。秦穆公一等再等,又派人经过几次交涉,终于笑容逐渐凝固,知道地是要不到了,只能认栽。

“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图源/电视剧《重耳传奇》剧照

第二回合,晋国发生灾荒,当时诸侯各国都有在灾年救助邻国的义务。所以,晋惠公又一次本着“有困难找姐夫”的原则,跑到秦国买粮。秦国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秦穆公以“晋侯有病,但晋国百姓无罪”为由,还是把粮食借了出去。当粮食一船一船运到晋国,晋国人民终于不用挨饿了。可是,灾荒也轮流转,第二年,秦国发生旱灾了。秦穆公第一时间就找晋惠公采购粮食,晋惠公君臣想了想,这是天赐良机,要我们轻而易举收拾秦国啊。于是,晋国不仅不卖粮,还出兵把秦国揍了一顿。秦穆公气得一口老血喷涌而出。无奈,只能一边质问晋国都是什么垃圾,一边勒紧裤腰带,熬过荒年。
第三回合,当秦穆公熬到吃饱肚子后,第二年就带着军队去找晋国报仇。晋惠公也实在是爱花样作死,作到晋国内部人员都对他嗤之以鼻,对他见死不救,于是,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结果,人还没进城,伯姬就一手扛一手抱,中间还拉着一个,带着三个儿子以死相逼。抓个俘虏,却搞得自己家破人亡,这不是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儿子吗?秦穆公只好放晋惠公回国,留了他儿子公子圉做人质,并把闺女嫁给了他。可当晋惠公领完人生的盒饭,公子圉也是个白嫖冠军,二话不说丢下老婆孩子就跑回晋国去了。可怜的秦穆公又一次被辜负。
第四回合,秦穆公被晋惠公父子令人窒息的操作气伤,决定釜底抽薪,给晋国换换血,送流亡的公子重耳回国。可是,重耳一回国,名义上两国是合作伙伴,团结对外,实际上,秦国完全沦为晋国的打手,而且,晋国也一直在压制秦国的发展。当周天子遇到困难想请秦晋帮忙,晋国君臣想都没想,抛下秦国吃独食,因此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秦穆公则啥都没捞到。
第五回合,也是压死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此事说来话长,长话也说不短,且慢表。
此时,秦穆公和晋文公这一代都谢幕已久。秦国是秦康公,晋国的晋襄公刚刚去世。晋国对立谁当国君的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朝堂两大势力之一的狐射姑支持公子乐,赵盾则支持公子雍。两人互不肯让。狐射姑懒得搭理赵盾,心想,那就学习齐桓公和公子纠来一场时间比赛,先到先得呗。于是派人迎接公子乐。赵盾才不玩这种低阶游戏,直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把公子乐在路上干掉了。现在,找回公子雍就可以了。
公子雍在哪里呢?在秦国当人质。赵盾派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秦国,秦康公很开心,就算不能狠敲一笔,也能趁机搞好关系,连忙答应派人护送公子雍回国。因为有了前面几次不友好的经历,秦康公特意多派了人手,就怕路上出岔子。
万事俱备。可岔子还是来了。原来,晋国不是没有太子,只是太子夷皋太小,大家不打算立。但太子的妈穆嬴不乐意了,先君立的太子,凭啥丢弃他?穆嬴三天两头抱着太子上演哭戏,见人就说自己孤儿寡母很可怜,赵盾都被哭得没办法,只好答应还是拥护原先的小太子。什么?拥立小太子,那公子雍怎么办?公子雍一行对晋国内部临时的转变完全不知情,还一路唱着陕北民歌向山西进发。
晋国大夫:“老赵,我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立夷皋,那公子雍怎么处理?”
赵盾:“当然是打走啊。之前打算立他,他就是我们的国君。现在我们已经确定国君了,那他就是秦国人派来扰乱我们晋国内部的敌人。对敌人,当然要打啊。”
好家伙,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就这样,公子雍一行还在愉快地往晋国赶,而晋军已经集结埋伏,准备偷袭秦军了,秦军走到了令狐,忽然一群人冲出来一顿砍,秦军毫无防备,措手不及,被切菜似地全剁了,公子雍也被杀死。因为赵盾的决策,晋国瞬间全员恶人。
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见过不讲理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消息传到秦国,秦康公心痛得差点心肌梗塞先走一步。自此以后,秦国再不想跟晋国有任何友好的往来了,他们只想报仇。秦国每一位国君即位之前,都要背诵一遍屈辱历史,并在列祖列宗牌位面前发誓:总有一天要灭了晋国。
虽然实力不如晋国,但秦国咽不下这一口一口又一口的恶气,逮着机会就要在背后戳一戳晋国的脊梁骨,见缝插针地让晋国不痛快。一次次主动挑衅,一次次吃败仗,秦国也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很难打击晋国以及他背后的整个中原诸侯势力,于是,秦国想到了一个绝佳伙伴。什么人跟晋国最不对付呢?当然是楚国。
当时的局势是,晋国和楚国都是超一流大国,长期争霸。如果能和楚国谈成合作,晋国自也不过如此。那么,楚国会答应秦国吗?
从“不服周”到努力挤进中原一线,楚国的联姻对象一直很能说明他们彼时的战略目标。开始,楚国的联姻对象都是隔壁的“汉阳诸姬”,诸如邓、息、江、唐、随、郧之类的小国,因为,那会儿楚国的主要目标是“扫门前”,要把周边收拾干净;后来,楚国开始和周边的郑、蔡、卫、陈等国通婚,这会儿就是已经迈过淮水,开始让中原小国颤抖了;现在早已是晋楚争霸了,秦国的橄榄枝,楚国当然很乐意接下。
在这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圣训下,秦楚开始联姻了。

联姻与合作

有史可查的第一次秦楚联姻,是秦嫁楚娶,一代霸主楚庄王之子楚共王,娶了秦景公的妹妹为夫人。这一次结亲,是地地道道的政治联姻,秦国姑娘才嫁过去,第二年楚共王就一命呜呼了。
三十年后,秦楚第二次联姻,只不过,这次联姻闹成了丑闻。
当初,楚平王当公子的时候,被派到蔡国工作,有个姑娘私奔到了他那儿,俩人生了一个儿子,等楚平王即位以后,这个儿子就当上了太子,称为太子建。楚平王对他也算尽心培养,给他找了国内顶级教师,大老师叫伍奢,是个德行科代表,二老师叫费无极。太子建平时和伍奢关系比较好,这引起了费无极的极度不爽。等太子建长成少年,费无极就不怀好意地建议,该给他娶老婆了。楚平王并不知道费无极的小心思,只觉得太子确实到年纪了,于是罗列了一下周边关系,把太子建的夫人锁定在了秦国。然后,谁提议谁干活,派费无极全权代理迎娶事宜。
这下,正中了费无极下怀。费无极一路敲着家伙打着锣从楚国到秦国,又哼着新学的秦腔回到了楚国,刚进宫,不把新娘送去太子宫,他就悄悄来见了楚平王,力赞秦国姑娘的美貌,劝楚平王自己娶了她。费无极平生的口水,在那天用掉了一半,终于把楚平王说动了心,准备见见这位秦嬴。不见还好,一见,确认过眼神,是做我老婆的人。
太子建以为是生活终于对他下手了,其实,是费无极对他下手了。
不过,虽然出了点小岔子,但秦楚还是联姻成功。
其实,春秋时期的秦楚应该至少有过三次联姻,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个落款为“楚嬴盘”和“楚嬴匜”的器物,据推测,这应该就是秦在崤山之战被晋国偷袭大败后,有心结交楚国,释放了当初鄀之战中俘虏的楚国两个贵族,两国开始有了交往。也就在这一时期,秦国嫁了一位公主给楚成王,就是楚嬴。关于这一点,清代马骕主编的《绎史》里引用的《诅楚文》有这么一段话可以作为辅证:“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实戮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齐盟。曰:叶万子孙,毋相为不利。”这里点明,秦楚已经建立盟约,并且互通婚姻了。

诅楚文拓印。图源/网络

由于春秋时期的秦楚联姻,我们看到的资料都是楚娶秦嫁,秦国那边国君的夫人毫无记录,我们也有理由推测,秦楚之间必定不是单方面交往,而应该是互为姻亲。极有可能,也有不少楚国的芈氏公主嫁去了秦国。只是秦国在整个春秋时期都是边缘化国家,他们不与中原诸侯建立联系,他们的历史,自己不主动来报备,中原诸侯的史官也就没必要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了。
好了,已知秦楚有这么多桩联姻,那么,联姻的好处在哪里?
联姻就是联盟,秦楚结盟后,遇到困难就要一起上。在楚成王与秦国缔结关系之后,楚庄王时期,周边的庸国见楚国发生灾荒,想要趁你病要你命,联合戎、蛮濮等各族人一起骚扰楚国。联军来势汹汹,楚国也有点慌,甚至有了迁都的想法。最后,还是秦国和巴国出兵协助楚国干掉了庸国,“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解决了楚国西南的一大障碍。
合伙打架一时爽,一直合伙一直爽。有了一次美好的往来,再后来,秦楚都看对方很顺眼。秦景公嫁妹给楚共王后,两国更是进入了蜜月期。
首先是秦国又想在晋国背后戳一戳,派人请楚国发兵协助。楚国的令尹本来很不赞成,列举了一二三四五条反对理由,但楚共王是个讲义气的人,心里抱着打不过的想法,也还是要出兵帮帮秦国。结果,那场仗正巧遇到晋国发生饥荒,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秦国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然后,楚国想讨伐在晋楚间摇来晃去的郑国,令尹子囊也去秦国请他们出兵。秦国也不推辞,派了右大夫跟随楚国进击。郑国一看,这哪里招架得住,二话不说就举白旗投降。秦楚联军于是调转方向,又去打一心跟着晋国混的宋国。这些动作,对秦楚来说完全同仇敌忾,楚国以打小弟的方式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秦国呢,只要能让晋国不高兴,他就高兴。
当年,晋国发现郑国倒了风向,又一次纠集联军去打郑国,郑国还能说啥?再次举白旗,又跟晋国结了盟。当晋国全军在外的空隙,秦楚一合计,让秦国去晋国本土骚扰,即使不能造成多大伤害,也要侮辱他们一下。于是,秦国两位庶长大摇大摆去晋国,打得晋军大败。
第二年,因为小弟郑国又跑了,楚国又双叒叕得行动了。秦楚再次联军开向宋国。怎么打宋国呢?是手滑了吗?完全没有,你打我小弟,我打你跟班,公平呀。秦楚合作得越来越顺手。
等春秋版图东南角的吴国逐渐崛起,晋国有意扶持吴国对付楚国的时候,秦楚的联盟依然固若金汤。甭管楚国的敌人是谁,反正,楚国指哪打哪儿,要打吴国就打吴国。听说吴国有准备,两国这才调转车头,跑到郑国土地上撒野。联军打得郑国毫无还手之力,抓到的郑国俘虏,楚国人还大方地把他们献给了秦国。楚国不把秦国当小弟,秦国也不对楚国献媚讨好,两国完全是平等的兄弟情谊。
总之,整个秦楚蜜月期,秦国跟着楚国,捡到了不少便宜,出了很多口恶气,楚国也因为有秦国的帮忙,在争霸的路上畅通了许多。两国的合作,完全是互利互惠的。
秦楚在春秋时代意义最深刻的一次合作,还要算伍子胥带着吴国攻破楚国首都那次。吴国长驱直入,在楚国大搞破坏,年幼的楚昭王只好扶老携幼一路逃到深山老林。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没有任何楚国官方开的证明,以个人名义翻山越岭只身入秦去求秦国援助。秦哀公本来不打算出兵,可细算了一笔账:一来楚昭王是他外甥;二来,秦楚前面的关系都很不错,休戚与共了那么多年,楚国如果败亡了,秦国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三来,申包胥也太能哭了,一连在秦国宫外暴风哭泣了7天7夜,终于也感化了秦哀公。
秦哀公把申包胥叫进门,说要给他唱一首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才开始吼第一句,申包胥就秒懂了,跪在地上一连磕了九个响头表示感谢。随后,申包胥带着秦国五百辆兵车的配置前去救楚。恰逢吴国内乱,吴国的世仇越国也在背后捣乱,吴人无心恋战,在秦楚的夹击下,节节败退,一退就退回了老家。楚国终于得以光复。

“申包胥哭秦庭”。来源/电视剧《孙子大传》剧照

收拾完残局,秦国人还顺手跟着楚国去灭了唐国。为啥要灭唐呢?当初吴国人来打楚国时,唐国人眼睛没有擦亮,或者说不该孤注一掷,把宝全压在吴国身上,跟他们站在一条战线。唐国的结局就是典型的做人不留一线,日后永不相见。

相爱相杀的CP

此后,历史的车轮滚进了战国,哪怕国际局势完全不一样,秦楚也一直保持了联姻的传统。就像张仪说的:“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
秦楚在战国时期分别有哪些嫁娶呢?
首先,楚宣王娶了一位秦女,按《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楚宣王娶秦女在楚宣王十三年,秦孝公五年,因此推测这位秦女是秦孝公之妹。礼尚往来,互为婚姻,随后,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就纳了一位楚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宣太后。宣太后在位期间,任用弟弟魏冉,俩人都是秦楚派。虽然秦昭襄王的战略目标是打击楚国,可是,魏冉和宣太后强势期,秦楚的关系一直在被缓和。甚至,在宣太后的主持下,秦昭襄王在位的第二年(楚怀王二十四年),就迎娶了一位楚国姑娘,历史上称为叶阳后。
秦昭襄王时期,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并死在了秦国,这一时期,秦楚关系可以说冷到了冰点,可是,在宣太后等人的紧密斡旋下,秦昭襄王十五年,秦楚还是靠联姻缓和关系,新上位的楚顷襄王又娶了一位秦国公主。输出一位,接纳一位,接下来,秦国这边轮到了秦昭襄王的儿子安国君迎娶楚女。安国君的夫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华阳夫人。她虽然很得宠,但没有儿子,在吕不韦一通暗箱骚操作下,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养子。为了表示对养母的敬爱,异人还特地改了名字,叫子楚。强行翻译下来就是,楚国人的儿子。也就是这位子楚,后来生出了一代大帝秦始皇。
通盘看下来,进入战国后,秦国除了从怀公到献公那四五代内乱时期,秦楚几乎代代都有联姻。而且,也正是因为秦楚联姻,历史的拐角,就山路十八弯般地拐到了嬴政的隆重登场。从这个角度说,好像是楚国成全了秦国,成全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如果没有楚国,没有华阳夫人,安国君娶的是另一位可以生子的夫人,异人就不知道要去哪个犄角旮旯里生活了。秦始皇,或许也只能做秦国普普通通的一个贵族。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以,秦的统一,或者说在秦始皇这一代人手里被统一,楚国至少促成了很大一步。
可自古就有句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似乎生来就是跟秦国为敌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句话,或者说,正是因为楚国有这个实力,才有人编出了这句谶语。那么,为什么楚国最能推翻秦国的统治呢?
秦一统六国后,对六国实施了高压政策,强推秦制,但在六国都遭到了各种形式的抵触。但不同的是,燕赵韩魏齐在变法强国的途中,都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主要任用的都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有的国家甚至一开始就不靠贵族成员。所以,当国家败亡,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换个场地就行,而他们剩余的王室成员,团结度和凝聚力都远远不够组织起有力的反抗,只能在背后画个圈圈诅咒。
楚国则不一样,自春秋以来,楚国一直没怎么改变国政,虽然他们也会消灭强势的贵族,比如楚庄王除斗氏,但无论怎么折腾,楚国的大小政事,还是全权交由贵族分管。最亲的王子们分管最大的职务,从令尹、司马,到左尹、右尹,都由王子包揽,再稍微疏远一点的贵族,就会被分派到底下各县、各封地当统治者,所以,楚国的内部虽然可能会腐朽,但遇到问题时,他们完全是心向楚国。所以,屈原在失望后会投江,而不是投奔他国。更所以,楚国灭亡后,楚国贵族想的是光复大楚,而不是苟且偷安。扛起倒秦大旗的,只能是楚国。
秦楚,一对孽缘的CP,锁死了吧。
参考书目:《左传》《国语》《史记》《礼记》《绎史》《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 》
END
者丨大梁如姬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臧晓彤
排版 | 于嘉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