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人”与“做人”
上课时,总会有学生使劲弯着腰,半趴在桌子上,或是用手托着头,斜靠在桌子上;还有人,坐在那里,不停地抖腿;也有人跷着二郎腿,晃来晃去……提醒过多次,当时改了,事后又回复到当初。
有人不以为意,觉得这是小节,无关大雅,怎么舒服怎么坐,只要成绩好,这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才会对多次的提醒不当回事。
突然想到了一个词“坐人”。“坐人”一词实为生造,姑且理解为“坐着的人”,是就人的坐姿而言。古往今来,“坐人”和“做人”一直紧密相连。
现在出现这种状况,有一点一定被忽视了,那就是“礼”。自古以来,“礼”与“学”都是相辅相成的,不知“礼”,“学”有何用?或者说,不知“礼”,“学”越多,影响越恶,如此下去,岂能会“做人”!
古人教子有“训蒙八规”,第三条就是“学坐”:“定坐端身,齐脚敛手,毋得偃仰倾侧。”另有“坐如钟”的说法,同样是要求坐姿端正,如钟一样平稳。现在长辈教育晚辈“坐有坐相”,教孩子会坐,也是教孩子做人。可见,作为传统礼仪的一部分,坐姿,在生活中是受到很大重视的。
坐姿本身是一种肢体语言,可以传递许多的信息。正确的坐姿可以给人端庄、稳重的印象,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教室里学习,端坐听讲,对老师表示尊敬,也是提醒自己要专心。据有关人士考证,趴在桌上,用手托着头,头部有了依靠,大脑容易接收疲劳信号,人容易犯困,这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更何况,如此行为直接表现出懒散的情绪,也是极端不礼貌的行为。
作为学生,学知识并不是唯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知书达礼。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以后的生活中可能就会因为某个细节成就或是毁弃自己。有网站就曾经报道过一条相关的消息,说是某人才华横溢,应聘时,一路过关斩将,到了最后的面试环节。面试时,他习惯性地坐下就跷起二郎腿,边晃边说。被淘汰时,他不服气,面试人员给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足以和他共事。
生活中,也经常有人不在意这些细节。我们经常看到公共场合有人坐姿不雅,旁若无人,无礼至极,却不自知。这不仅是人性丑陋的展示,也是对公共文明的亵渎。
其实,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要坐端正,小学生更是要把两手放在身后端坐。可为什么越大越不懂得这些了呢!或许,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只是要管住手,不要玩东西,并没有涉及到礼仪的层面,并没有真正懂得“端坐”的真正意义。有些家庭对这些同样忽视,更多的管住孩子的成绩。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传统的文明遗失在身后。
社会在发展,作为文明的标志的礼仪,一定不能忽视。实际上,那些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大多都有文明的言行。一个人能在这样的细节上做好,学习上自然也不会差。而那些连“坐”都不会的人,大多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学习自然不会好。社会上那些无礼之人,也不会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因为谁都不愿意跟无礼的人交往。
千万不要为自己的无礼找借口,一个人即使做不到知识渊博,也要做到对人有礼,否则,连生存都会困难,又怎么会有大的发展。
“坐人”无态,“做人”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