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第一股嘀嗒出行快速发展背后的必然和偶然关键因素
即将迎来的国内共享出行第一股,不是行业巨头滴滴,而是嘀嗒。
共享出行公司嘀嗒出行(简称:嘀嗒)日前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这意味着国内共享出行第一股来了!
经过过去数年的激烈竞争和不断洗牌,共享出行行业目前只剩下行业巨头滴滴和嘀嗒等规模较大的头部平台,但旺盛的交通出行需求依然推动整个网约车行业不断发展。
只要一提共享出行,人们首先会想到国内覆盖范围最广和知名度最高的网约车平台滴滴,正是在滴滴的强势光环下,长期以来人们不会将过多的目光放到其他同行业平台。
直到嘀嗒赴港上市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人们再度热议网约车市场的巨大商业价值。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前身为专注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2018年嘀嗒拼车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成为兼具出租车和顺风车的移动出行平台。
相信有很多人会好奇,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嘀嗒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经过六年时间的发展,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力压滴滴成为“老大”,而且还当上了网约出租车市场的“二当家”。
嘀嗒的招股书也揭开了其业务情况和经营数据,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根据Frost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报告,若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占有中国顺风车最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市占率为66.5%。
这意味着,嘀嗒目前占国内整个顺风车市场份额近7成,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出行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拥有约1920万名注册私家车主。
顺风车业务为嘀嗒贡献了核心利润,其招股书显示,嘀嗒自2019年起就已经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5亿元。其中,顺风车业务的纯利率48.6%。
有媒体报道评论称,原来嘀嗒的顺风车业务竟然这么赚钱!
嘀嗒在激烈的共享出行领域依然能保持不错的发展势头,新品略简要分析嘀嗒快速发展背后有哪些必然和偶然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支持嘀嗒发展最关键、最核心和必然的因素是处在中国这个全球规模第一个共享出行大市场,除了专车、快车、出租车市场外,顺风车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7家平台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注册乘客3亿人,全年合乘出行36.4亿人次。
从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顺风车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2018年全年交易规模超过200亿元,达到232.14亿元,直到2018年发生两起顺风车安全事故后,顺风车行业整体进行整改,到2019年市场逐步重启,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0.25亿元。
结合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预测到2022年,顺风车市场交易规模将回归快速增长的轨道,达到151亿元左右,顺风车市场逐步回归并恢复增长,未来仍将会保持增长的态势。
顺风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有益补充部分,特别是城市通勤、周边游、节假日返乡构成的主要需求就足以支持顺风车市场发展。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说,出行是刚需,特别是嘀嗒在成立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正好是行业风口期,以顺风车业务为主要切入口,抓住了机遇,错位竞争,一步步发展壮大。
除了市场需求外,嘀嗒一跃发展坐上顺风车业务的“头把交椅”也有其偶然因素。
在前两年的顺风车业务整顿期,行业巨头滴滴全面暂停顺风车业务,这无疑给嘀嗒等平台提供了偶然的发展因素。
回顾2018年,顺风车业务出现了两起重大的安全事故,在舆论和监管的要求下,行业巨头滴滴全面暂停顺风车业务。
在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之后,嘀嗒、高德、曹操、哈罗等移动出行企业纷纷抢滩高地,顺风车业务原本是滴滴的重要利润来源,暂停业务期间的市场蛋糕也被嘀嗒等平台所争夺。
也正好是在这段时间里,嘀嗒就成为了顺风出行的平台选择,嘀嗒出行就成为了期间最大的赢家。
招股书显示,嘀嗒顺风车GTV(总交易额)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19亿元和8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
顺风车市场是共享出行最具代表性的业务类别之一,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竞争也势必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在滴滴顺风车业务回归后,对嘀嗒的顺风车业务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嘀嗒将成为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第一股,资本市场如何反响,还有待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