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二十五)

串场人家(二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诸多男劳力的眼中,场头上的生活,是半养半做,养人的地方,老弱病残的聚散地,无非是翻翻麦子,稻子,晒晒草,最重的生活,就是脱粒,进仓。进仓的活儿,都是男子汉的事,女劳力只有手拿板锨,往箩里装装而已。其它没什么重的活。应当承认,场头的活不重,但缠人。忙起来不分黑天白夜。特别是下到个雨,人家往家内奔。场头上人往外奔。保粮抢粮是第一位的。
农村的孩子吃得了苦,经得起熬。尽管大花已怀身带气,脱粒机一响,无论喂机,叉草出谷,一着不让。脱粒机自动化程度不高,前台后台要十几个人跟着忙。喂机的,解把的,负责将麦子送进机肚的。前台必须及时将已脱完成的麦秸送走,机肚子下的麦子抄出来,以备第二天早上放麦晒场。过程不复杂,为抢时间,抢晴天,机不能息,二十四小时作战。人手不够,吃饭拿来,刨两口,再上。各顶各职,解个大小溲,还要连奔带跑,男性好办,夜色中,裤子一蜕就来。女性总有点麻烦。麻烦归麻烦,还是要各顶其职。没人为你承担。
疲劳不可抗拒,再健壮,坚强的身体,哪怕是块铁,也会磨得雪亮。场头班组,看似老弱病残,实质在场头组长的领导下,撑起了全队粮进仓,草上堆,棉入库半边天。月上中天,星斗灿灿。鸡上窝,羊上栏。农田劳作了一天的男男女女,收了工,端起了晚饭碗,松一口气,养养精神,迎接第二天的农活。
全生产队四百来亩集体田,三百来户人口,人均一亩多地,不知是生产力的落后,还是对农田的精耕细作?抑或是为坚决贯彻落实大寨式生产方式。男女劳力,老老少少,一年忙到头,口号是变农闲为农忙,农忙更要有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农民一年到头无一天假期。一年一度传统春节,初时尚有忙年的习俗,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送灶迎灶,忙年粮,蒸糕做饼,掸尘洗被。家家户户都在忙年。受上面过革命化春节影响。大年初一,圆子茶碗一丢,拿起工具,田里一站。算是革命化春节了。
忙场头生活的,像老牛一样,始于第一个麦把上场。直至最后一季晚稻进仓。跨度大半年。加至麦收之前,要新做场头,一忙又是半个把月。首先,在来年旧场的基础上,牛耕或锹挖,让场上的土,翻个身,掉个个。几个太阳一晒,使翻过的场头,垡干色白,然后用牛耙平,先是耙的齿朝下,碎垡如面,然后齿朝上,再耙,谓之管平。所谓管平,并非处处平整如镜,而是根据地形地貌,将场头做成馒头形,中间高,四面低,确保暴雨来临时,雨住场干,排水快捷。在质量高的场头上,虽非现时的水泥场地,干净,平整、坚固。但收下来的粮食清爽纯净,没有灰尘,泥珠子。一队一场头。一般场头一面临河,便于场上的墒沟通河,确保场头无积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便于水运田里的麦把稻把,及时送到场头。

与此同时,也是木匠,柳匠,扎扫竹最忙的时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年的备耕工作不可少,尤宜早。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一队之长不好做。计划一排,场头上的翻爬、大盖、板锨,都由什树做成。

董木匠,忠诚老实,勤奋踏实一辈子,一辈子的手艺人,成年到头,岔脚不出门,粗布衣,菜饭饱。除了一杆不离嘴的旱烟袋子,别无长物。备耕前夕,还是阳春三月,为了省下布头钱,早早脱了上衣,摔了布鞋。板刷头以下,一张黑皮,太阳一照,汗珠子滚滚,一天说不上几句话,埋头苦干,又在算计着如何省料。他知道,场头工具收拾停当后,接二连三,去年拖上岸的几艘木船,不是要割印子,拈麻丝,就是要换船底。油桐油,还有大头子的几架风车,拂板,瓤子,槽齿,行槌,坐槌,大杵、桅子、剪等,一年下来,免不了的烂没,损耗。
董木匠根红苗正,世代赤贫,自小随师学艺,三年萝卜干子饭,酸甜苦辣,人间艰辛备尝。共产党来了,分了地,娶了妻,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董木匠满脸沧桑,沟壑纵横,古铜色的脸上,极少露出笑容。四十岁上,妻子因病一命呜呼,对董打击太大,一下子老了许多。自此,董膝下一子,父子相依为命,过起了和尚生活。董木匠自此以后,一口气叹到底,把一腔热血,一身力气,木工技术都献给了队里的事业。
做柳器的储老爹爹,人称柳神。老家西乡储巷。祖传的手艺。本身笆斗晚子,簸箕大匾,鸭蛋篓子,针线匾子,家家不可或缺,后来因杉木紧张,木舀子一改为柳制舀子,储老爹爹功不可没。储老目光远大,一次偶然发现这里的紫穗槐柳长得沟沟坎坎,塘边河浜,茂茂密密,直且韧性好,是制柳器的优质原料,索性拖家带口,来此安家落户,做起了柳神。
初时,农民家家户户,少不了的盛粮器具。柳神出手的笆斗,不仅结实美观经用,且计量准确,一斗十升,分毫不差,三斗晚子,二斗八齐口,三斗正好小宝塔尖。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本队或本大队社员,拿了记帐,年终把钱。年底收帐,柳神只见财来,嘴笑到了耳堂根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一家饱暖千家怨。柳神收入不菲,引起了公家的注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

(0)

相关推荐

  • 远去的“麦场”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走在乡村的公路上,到处都晒着新收的麦粒,我这才发现"过麦"早已开始.看着公路上晾晒的小麦,不由地想起了那远去的"麦场". ...

  • “木匠不做齐头料,屠夫不杀五爪猪”,齐头料是指啥?值得一看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许多老工艺已经过时,但农村仍然有一些工匠,比如木匠和屠夫,他们在农村仍然很常见.有一句话叫做"木匠不做齐头料,屠夫不杀五爪猪&q ...

  • 散文||难忘三夏第一天

    难忘三夏第一天 徐进成||江苏 1973年6月,是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参加的第一个三夏大忙.那年我十八岁,担任生产队会计刚好三个月.前天,队长告诉我,他次日起早去连云港大伊山地区买山芋秧苗,赶在后天大雨 ...

  • 那些排队“交公粮”的日子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我于1980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 从我记事的那天起,我的脑海中便有了一个我无法完全理解的词汇.它与我们这些农村家庭相依相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 ...

  • 小时候的“麦索” || 作者 赵廷强​

    小时候的"麦索" 作者    |   赵廷强 作者,赵廷强,会宁县白草塬乡人,1974年12月河畔中学初中.高中毕业后以回乡知青之身份参加劳动.1979年9月考取靖远师范,1981 ...

  • 散文|请欣赏老鬼洒落在一亩三分地上的希望与温情

    [大麦荐读] 作者简介 ★老鬼,老中医. 一亩三分地 在城里前前后后生活了近二十年,每次做梦,梦到的却是农村的场景!我本不是一个时常想家的人,也不是一个对家乡牵肠挂肚般热爱的人,我没有那么浓的乡愁.从 ...

  • 纪晓滨 | 忆“四夏”大忙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忆"四夏"大忙 江都  纪晓滨 纪晓滨先生 ...

  • 插秧(《农忙》之二)

    插秧 <农忙>之二 文/薛银洪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麦子收完紧接着就是插秧,以前没有插秧机,全是人工,在我们那儿叫栽小秧.点豆子.种玉米都可以迟点,唯独插秧耽误 ...

  • 齐帆齐微刊:暖暖的亲情,满满的爱

    这件事已过去40多年了. 我成长的历程中,亲情无时无处不在.在这些众多亲情中,埋藏最深的,也快被遗忘的,就是40多年前的冬天,爸妈既让我"高价买书"又给我做新棉袄一事.那时每年冬天 ...

  • 串场人家(十五)

    串场人家(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大表哥结婚.分家.生子.一路艰辛走来.亏得有大表嫂倾心相亲相爱,互帮互苦.他在队里用牛,已有十几春秋.自有记忆始,就从未见过他离开牛一 ...

  • 串场人家(十二)

    串场人家(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当时农村有个说法:春遥夏摆秋遛寒不见.大人是这样,小孩更是这样.造成这样状况的,主要是少穿,无御寒之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地气回暖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十万个冷知识(四百二十五)

    中国人的脸,在菲律宾是土豪的象征,菲律宾70%的经济,都掌握在华裔手中.菲国内10大富豪有8位是祖籍福建的华人. 小编:菲律宾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很随意,没钱有没钱的快乐,你不懂--"寅吃卯粮& ...

  • [转载]人体隐秘的“医学真相”(二十五):真该骂niang!*

    人体隐秘的"医学真相"(二十五)真该骂niang!--"糖尿病"这个命名!一.陈旧的认识.可怕的真相.可怕的现实!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五)

    一原文里仁第四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试解]孔老师说:"通达于仁德境界的人,能够自觉地将己身浸润于仁德之中,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仁德的沐浴滋润,从而能够象母亲呵 ...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二十五)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2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十五)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十五)

  •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五)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