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甘肃历史文化 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溯源甘肃】甘肃历史文化 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甘肃学习平台2021-03-25订阅【甘肃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甘肃日报 西北师范大学联合推出】编者按:甘肃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甘肃历史文化在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例证。“甘肃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是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2018年,项目顺利完成。该研究对“甘肃省华夏文明源头例证”的系统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文明源头”的整体研究,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甘肃日报将陆续推出该项目组的研究成果。甘肃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黄河中游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交接之处,又是我国内陆与欧亚大陆中亚地区相接的地带。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为重要的通道,为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促进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巍《甘肃古代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一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中西方文明交往不断深入,“华夏文明起源”问题随之产生。关于文明起源的标志,1968年,英国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提出“文字、城市、复杂的礼仪中心”三要素说,认为一个社会只要具备其中两项,即可判定为文明。1977年,日本贝冢茂树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提出“青铜器、文字、宫殿基址”三要素说。1985年,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三要素说。1986年,苏秉琦提出“古文化、古城、古国”三要素说。关于“华夏文明之源”问题的研究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外来说阶段、中国本地中原说阶段、中国本地多元说阶段。在每个阶段,甘肃历史文化资源都因“例证”价值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第一阶段,甘肃彩陶被看作“华夏文明”外来说的强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关于华夏文明起源问题的讨论是从华夏民族的起源开始的。18世纪后半叶,欧洲的一些汉学家认为,华夏文明是外来文明。1921年以来,瑞典人安特生先在河南,后在甘肃、青海等地发现了彩陶,认为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国彩陶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但安特生同时认为,甘肃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相类似,并受其影响。安特生的说法为中国文明“西来说”提供了考古学上的“证据”,从而使世界学术界对中国文明“外来说”的认同程度达到了极致。第二阶段,秦陇被认为是汉族的发祥地。1931年,山东章丘龙山文化遗址发现。1933年,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发现。两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史前时代遗物,这些遗物从根本上动摇了华夏民族“西来说”,从而华夏文明“中原起源说”渐兴。但在同一时期,学术界也有坚持汉族源自于甘肃一带者。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中讲道:“自伏羲至殷,汉族踪迹,迄在今黄河流域矣”。“汉族初基,实在黄河上游,后乃渐进于其下游”。“起自秦陇”“终至淮域”,“隐有自西祖东之迹”。因此,陕西、甘肃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认为:华夏集团由陕甘黄土高原东迁至黄河中下游大平原。《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黄土高原”条:“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秦安大地湾遗址。第三阶段,甘肃秦安大地湾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区域考古成就的日渐丰富,人们对“华夏文明”的大系统有了新的认识。1979年,夏鼐在《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将中国新石器文化划分为七大区域: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华南的石峡文化,甘肃的秦安大地湾文化等。七大区域说,开考古学上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说”之先河。接着苏秉琦在《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严文明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等先后提出“中华民族多元起源论”“多元一体格局”等学说,华夏文明有多个文明起源中心逐渐被认同。
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综上可见,在以寻找文明标志要素为主要特征的“华夏文明起源”研究的三个阶段中,甘肃历史文化资源都因“例证”价值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外来说”阶段,甘肃彩陶被看作“华夏文明”外来说的强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在“中国本地中原说”阶段,秦陇被认为是汉族的发祥地。在“中国本地多元说”阶段,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二
秦安大地湾全景。2001年,华夏文明源头研究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探寻的时间段限定在前3000—前1500年期间,在考古学上是龙山时代,即大体相当于夏代以前的传说中的“五帝”时期。首批选定的六个考古遗址则集中在华夏集团的中心区——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从研究时段的界定及考古遗址的选取来看,探源工程的思路是用考古成果来印证古史传说。看来,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系统在华夏文明源头问题上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深入,研究的时段必然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推向“三皇”时代。历史学者李学勤曾经讲道:“中国历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疑问和谜团,恐怕都不得不求解于甘肃。”应该说,甘肃东部的大地湾遗址一带和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是必须重视的区域。大地湾遗址所在的甘肃东部地区,盛行伏羲文化的各种传说。一些文献记载,伏羲诞生于天水一带。研究发现,大地湾遗址展示的社会时代特点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的社会特点比较接近。可见,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记载、考古成就三者将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共同指向甘肃东部。若要探索“五帝”之前的“三皇”时代的文化,大地湾应是首选遗址点之一。三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市秦安县境内,总分布范围达110万平方米,遗址内涵十分丰富。大地湾遗址大致分为五期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地湾遗址涵盖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考古文化,前后延绵3000年,可以提供延续时间长久且序列完整的考古资料。有学者指出,大地湾大房屋遗址是具有礼仪性性质的建筑。截至目前,大地湾遗址及其周围的师赵村遗址等共有房屋遗址200多座。其中F901的房址被誉为迄今为止同时代遗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开创了后世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对于大地湾彩陶上的朱彩符号,学者认为:这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中国最早的类似于文字的符号,极有可能就是我国文字的起源。这无疑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大地湾遗址还发现了在当时看来属于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彩陶、“混凝土”地面和绘画。(郎树德《大地湾考古创6项中国之最》)学界认为,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展示的是从一般聚落向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中心聚落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远古时代城乡分化的开始,并且在此基础上很可能发展出古城、古国的雏形。更重要的是“大地湾各期文化的聚落演变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内部平等的凝聚式到有中心和等级的高等级聚落,发展线索非常清楚,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实例”。(严文明《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序》)需要强调的是,大地湾遗址的挖掘已经过去30年,上述认识大都是20年前的结论,而且发掘的面积占遗址总面积的2%不到。在新的研究思路下,利用新的技术、新的考古方法对大地湾遗址进行发掘,必将会有更多的发现。除大地湾等重要文化遗址外,河西走廊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意义也不容忽视,“从全球视野审视世界主要古文明的发生,河西走廊对华夏文明发生的特殊环境意义,就可以逐步获得彰显。”(叶舒宪《丝绸之路还是玉石之路——河西走廊与华夏文明传统的重构》)总之,丰富多彩的甘肃历史文化在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张俊宗)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