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读】海金乐:灵石旌介商墓考古及其有关故事
我是主角!
别把我掠过哦!
听音频!听音频!
灵石旌介商墓考古及其有关故事来自山西博物院00:0025:12
本期嘉宾海金乐
海金乐,现任山西省考古学会副秘书长,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田野考古,以新石器时代考古与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为主。
1985年冬日的一天
一批泛着锈色的青铜器
经过考古学家仔细
发掘 清理 绘图 修复之后
最终定格在了
山西博物院的展柜中
如果
文物只是简单的用来做展示
也许 它的意义不是很大
但如果
它们能够转化成一种能力
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历史
甚至去思考未来
那它就是
考古学家给予我们的
一份最有价值的礼物
本期的约读邀您一同分享
这批青铜器的出处
山西灵石旌介墓
发掘过程中的曲折往事
▼
延伸阅读
灵石旌介墓卫星影像图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
灵石旌介商墓现场发掘图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号为M3),出土十余件铜器。1984年,在村东烧砖取土场发现了两座商代铜器墓(编号为M1和M2),并于当年12月至1985年1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旌介墓葬发掘后的第二年,即1986年,旌介遗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颁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事(指1976年M3的发现)在当地影响很大,以致后来我们到此进行文物钻探时,所有村民都称铜器为“金牛”,从而认为我们是来找金牛的。
灵石旌介商墓M1发掘图
当清理到墓底,见到青铜器的那种感觉,绿悠悠一大片,铺满了整个墓底,那种手感、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很难用准确的言语表达。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在一生的考古生涯里,能遇到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并亲手参与直接的工作,是真正的幸运,也是美好的享受。
该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一椁三棺。正中间为男性墓主,仰身直肢葬,两侧各有一具女尸骨。在北侧椁棺之间有一殉人,头西脚东,侧身面向主人。随葬铜、石、骨、陶等质料的器物共51件,其中以青铜礼器的数量最多,保存也比较完好。
铜簋
灵石旌介商墓M1出土
铜簋的底部纹饰
该铜簋出土于M1男墓主人的左脚部,为深腹、圜底,高圈足的形制。腹部饰有外卷角饕餮纹,两侧铸有一对对称的环耳,装饰有兽耳。器物的底部有一匹阳线条的骡子。
兽形觥
灵石旌介商墓M3出土
山西博物院“夏商踪迹”展厅展出
整器似兽形,分为器盖和器身两部分。整体满花浮雕,立体感很强,耳部前端是一兽面,兽角似蜗牛触角;浓眉大眼,叶状招风双耳,张口露齿,四条扉棱将器身分为四个部分,装饰有夔龙纹和兽面纹。这件兽形觥装饰细腻,打磨精细,难以观察出合范的痕迹,堪称是商代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
雷纹提梁卣
灵石旌介商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夏商踪迹”展厅展出
青铜卣盖内铭文
旌介村商代墓葬的铜器发现不仅数量较多,而且类型丰富,为研究该地区商代晚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晋陕高原地处中原与北方草原的中间地带,在商末周初之际是古代文化交流的活跃地区。就整个文化面貌而言,旌介村商墓所出青铜器是以中原风格的容器为大宗的,反映更多的是与中原商文化的联系。
1、戴尊德:《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商墓》,《文物材料丛刊》第3辑,文物出版社,1980年
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年第11期
3、李伯谦:《从灵石旌介商墓的发现看晋陕高原青铜文化的归属》,《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4、殷玮璋、曹淑琴:《灵石商墓与丙国铜器》,《考古》,1990年第7期
5、张忠培:《晋陕高原及关中地区商代考古学文化结构分析》,《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文物出版社,2005年
6、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7、张颔:《赢簋探解》,《文物》,1986年11期
8、陶正刚:《灵石商墓亚羌铭试析》,《山西省考古学论文集(1)》,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9、王晓毅、乔文杰:《岁月遗珠—20世纪山西考古重大发现的文化解读》,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