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评价方式对学习方法的影响
评价作为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不仅是检验学习活动的一种手段,更是促进和改善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
一、评价方式影响目标设定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将影响到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仅仅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那么学生主要目标是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浅层学习方法,目的是取得自认为满意的结果,比如期末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
如果教师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方式,那么学生的主要目标就由仅仅重视结果,转向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也就不得不转换学习方法,在学习的全部过程中,都要追求局部小目标的逐步实现,有助于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层学习。
二、多元评价鼓励多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加多元。首先是评价时间灵活,每一次课后都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评价次数可自由设定;而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安排在学习结束之后或学期末一次性完成。其次是评价形式多样,可以聚焦特定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学术汇报等;而像终结性评价那样,采用更加规范严格的试卷测验、课程论文撰写、实操面试等。最后是评价主体全面,可以兼顾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而终结性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做出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创新创造提供更多的舞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深层学习能力。
三、评价的综合性定向性学术性
虽然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加全面和多元,但评价的弊端依然值得警惕。过程性评价并不新鲜,也不稀缺。比如幼儿园阶段“人人都有奖状”,小学阶段“小红花满墙”,中学阶段“流动红旗评比”,以及每天的家庭作业、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算是过程性评价。但大学不是要回归“泛滥评价”,而要更加注重评价的教育性,而非选拔性。
大学生最重要的评价是“综合素质测评”,事关奖学金评定、入党资格、其他奖励等;其次是专项性测评,比如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评定、某些社会力量设置的奖学金评定等。这些评价要么有综合性,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要么有针对性,挑选出有潜质的候选人。而在传统的学业上,评价变得删繁就简,不再面面俱到。比如学术发表就能在很大水平上说明学生的水平,就像学术界对于学者的评价一样。
全面性的“综合素质测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专项择优测评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坚持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偏好;学术评价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学会探究高深学问,学习方法向科学研究方法看齐。这些综合性、定向性或者学术性的评价,能够覆盖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