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有什么特别?让一生漂泊的苏轼萌生给自己建终老之地的想法?
程之才的到来也让苏轼重新住进了合江楼,境遇获得改善。但到程之才离去后,苏轼又不得不再次迁居嘉祐寺。在合江楼和嘉祐寺之间往复迁居的经历,也催生了苏轼买地筑屋,在惠州给自己建一个终老之地,然后把家人都接过来的想法: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于嘉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苏轼《迁居并引》)
文中“水东”指嘉祐寺,“水西”指合江楼,至“今年复东徙”于嘉祐寺,乃绍圣三年(1096),苏轼已在惠州白鹤峰下买了一块地,开始建造自己的住房,准备终老于此了。
苏轼在归善县城白鹤峰选好了一块田地,盖起房子,他把房子命名为“白鹤居”。这块地原本是白鹤道观的旧址,山清水秀,闹中取静,适于居家。和在黄州建立雪堂一样,苏轼开始筹划着屋宅、田地、花园、菜地等的设置。对于苏轼来说,在白鹤峰买地筑室,要用上他几乎全部的积蓄。从当时的情况看,苏轼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白鹤新居在绍圣四年(1097)二月建宅完工,他不但立即从嘉祐寺迁入,而且通知原先住在常州宜兴的家人,由长子苏迈带领,南来团聚。
但房子还没建完,苏轼又遭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爱妾王朝云到惠州后,由于水土不服,又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终日与药为伍,总难康复。“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苏东坡拜佛念经,寻医煎药,乞求她康复。但从小生长于山水胜地杭州的朝云,最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34岁。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脚下的松林之中。苏轼在墓上修建了一座六如亭,用以纪念爱妾。此外,苏轼还亲手为朝云书写了墓志铭。为了表达他哀思,他又依《朝云》诗韵写了《悼朝云》诗一首: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这首诗中,苏轼痛感自己没有回天之力来挽救王朝云的生命,现只能用《金刚经》四偈来给她送行。朝云生前带给了东坡诸多欢愉,前债难以偿还,东坡只能夜夜提着灯笼去祈求大圣塔中的仙佛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