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梅:基于核心素养的趣味识字教学

2020学年上学期,集团步入改革年,进行了教学改革行动研究课题招标,我选择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趣味识字教学”。探索依托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开展趣味识字,是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体现。故事教学法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明确提出以故事教学法破解小学识字教学难题,并详细阐述了故事教学法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趣味识字教学中运用的目标和具体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识字教学愈加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但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依然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识字,识字停留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上,一味要求学生背诵或者重复练习,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识字过程单一、效率低下,识字教学未能有效发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作用。

上述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在于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仍存在以下误区:教师仍要求学生将汉字作为一种工具机械掌握,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识字内容仍局限于教材书本,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心灵体验和美感熏陶。

二、以故事教学法破解小学识字教学难题

所谓故事教学法,就是将精简且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产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对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寻,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故事的完美融合。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如何才能将教学生识字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有趣?如何开展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个汉字就像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精灵?如何带领学生在寻找汉字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汉字背后孕育的五千年古老文化,惊叹每个汉字都是有生命、有故事的?这是识字教学首先应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选择故事教学法的原因在于,其一,故事教学法能够适应低年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其二,故事教学法是训练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有效方式。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故事教学法更有利于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以2011版语文课标为基准,同时参考2017版语文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可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为四个维度:第一,听说与读写能力;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第三,感受与鉴赏美;第四,了解与传承文化。这四个维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贯通。故事教学法通过将精简且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而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三、故事教学法的目标——使汉字成为桥梁

(一)用汉字勾连阅读和表达

讲故事本身就是了解汉字文化的过程。同时,学生在了解汉字的故事的过程中,需要完成阅读、查找资料、听家长讲故事等任务,听说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用字卡激发审美与创作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字卡为快乐、高效识字提供了便捷手段。学生制作字卡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在字卡上写上生字,给生字配画,也是感受与鉴赏汉字美的过程。

(三)用语言投射思维与文化

学习汉字就是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将阅读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来,是语言的建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汉文字,在汉语言传统文化中,是最开始、最重要、最灿烂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激发孩子对汉语言文字的亲近、向往和热爱,便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语文的大门,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以汉字为桥梁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连接起来。

四、故事教学法在趣味识字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故事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小学语文教学中亦包含着各类题材丰富的故事。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趣味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教会讲故事技巧,点燃学生讲汉字故事的热情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它们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学汉字开始,在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的系列活动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页的“讲故事,听故事”模块,笔者给学生播放录制的主题为“教你几招,让你成为故事大王”的教学视频,从选故事、动作表情及怎样做到吸引人等方面对如何讲好故事进行分析。并布置一道作业:录制一个讲故事的视频。学生们看完后兴致勃勃,都说要准备一个故事。当晚,学生家长发来的视频中,学生稚嫩的声音、有趣的表情,甚至是紧张、夸张的样子,都非常纯真、可爱。能够看出,这是一个真实的、纯真的童心世界。无论学生们讲得如何,只要能够勇敢尝试,自信表达就足够了,也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二)结合象形字,启发学生从字源学习生字

象形字是最古老的字体,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它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追溯汉字的字源,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字的意思,激发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学“月”字,笔者给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月亮”的故事,讲“月”字的起源。随后布置本次活动的作业:阅读与“月亮”有关的书籍,讲与“月”有关的故事。老师在课堂上引入,启发,点燃,推荐。然后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分析,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故事,再分享给大家,以讲带读。每位学生都是参与者、组织者、分享者,学生学习的对象不只是教师,也是家长、图书、同伴,并且,这种发散性互动带来的效果往往是意料之外且令人惊喜的。

(三)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通过识字感受汉字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能对学生的识字过程提供有效的帮助,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生词、生字。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字教学。数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通常用于记录、计算,然而若将其置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其所蕴涵的意义便超“凡”入“圣”。古人视其为“先天地而己存,后天地而己立”,从而建构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语汇。透过数字本身来观察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折射与反映的不仅是先民的宇宙意识,而且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的约定俗成,它又成为华夏民族根文化的组成部分。

教学中,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广州人为什么喜欢数字“八”,“八”在人们的理解里还有哪些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讲述数字的故事,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延续祖先的智慧,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四)结合语用开展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结合语用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识字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启发学生从认识自己的姓氏,了解自己的名字开始爱上母语,学好汉字。活动的要求是:在字卡的一面写上自己的姓,另一面写上名字,与父母一起了解姓的来源、自己名字的意思等。学生回家后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询问家长,与家长共同查找资料,精心准备了故事。学生们的故事呈现形式多样,有的追寻姓氏的起源,有的结合杰出人物,有的结合历史。在讲名字的故事活动中,学生不仅互相认识了,也了解了文化。

五、结语

在趣味识字教学中,我们以汉字为桥梁,通过在课堂上学习汉字,课后汉字故事阅读,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等方式,赋予汉字生命,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感谢集团高屋建瓴的引领,让我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