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之上,乐观之下
乐观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悲观会带来消极懈怠的结果,一定是这样吗?
大多数成功学都极力提倡乐观的态度,认为乐观能让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这些观点很有道理,但不容忽视的是,对结果的过度乐观,常会导致对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结果常常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过低估计了困难。
至于悲观,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TED演讲中说,据统计,男人阳痿基本都是在上床之前怀有过度的自信,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会表现神勇,结果稍不理想就会引发信心崩溃。哲学家蒙田神补刀说,要治这个病,最重要的是在上床前要悲观些,告诉自己其实能力很一般,如此往往反而会有上佳表现(看来没正形儿也不只是公号作者)。
过分乐观的人就会相信成功学里说的,只要你会写代码,家里有车库、脑袋里有想法,你就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可现实是即使风投行业里,98%的商业提案结果都是失败的,又何况是那些没有经验的初创者。
阿兰·德·波顿还发现,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自杀的人反而会更少,因为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较低的预期,也就是适度的悲观,这样即使不成功,对照周围的情况,可以客观的接受现实。但经济好的时候,人们会有很高的预期,也就是过度乐观,这样一旦失败,往往很难接受。
那怎么做呢?可以试试以正确乐观、适度悲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比如,你想做一个公开的英文演讲,首先告诉自己“此事可行”,然后考虑“还有那些差距”,最后是“该怎么做”。具体可以这样做,先想想这么做的好处,比如锻炼口语,提高知名度等等,然后对于上台后因为紧张导致忘词等困难要有思想准备。这样就会让自己能在上台前做好充足准备,如写好演讲稿,反复检查、反复练习,如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是,也有现成的应对措施。
所以,做到悲观之上,乐观之下,相信自己,认清差距,付诸行动。这样才能避免盲目乐观的超高预期和因过度悲观导致的畏缩不前,从而找到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