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史话番外篇五:一个亡国君的选择与无奈,其结局还算差强人意
上一次,咱们通过《春秋》中“州公如曹”这样一件小事,挖掘出了它背后隐藏着的历史事件——杞国灭州。虽说,那篇文章归属在了“杞国史话”之中,但鄙人也没少花费笔墨来讲述州国与州公(即淳于公)。并且,在文章的结尾,在下还特意抛出了几个关于州公的问题,不知各位是否已有了一些思考和答案了呢?那咱们今天就根据这些问题,再多叙一叙州公,看看史书是如何记载这位亡国之君最终结局的。
先来看看上次文末的第一个问题,即州国被杞国攻打时,选择出奔的州公为何会选择曹国作为流亡的第一站?按理说在山东半岛上有不少实力不俗,又离州国较近的国家,州公若要躲藏完全可以选择他们。怎么就偏偏看上了实力一般、又非同宗,还要长途跋涉的曹国呢?
州国与曹国位置关系示意图
予以为其中一点原因或许是州公与曹国国君早有约定,本来就有这次出访。刚好他预感到(或者是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杞国要对本国有所图谋,便以这次会面为借口偷偷出奔,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紧(从这一点来看,淳于公也真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国君,难怪州国会在他手中灭绝)。再有一点原因是曹国距离州国虽然比较远,但也说明这里能让州公远离危险,更容易栖身。至于那些邻近州国,且比较有实力的国家为何没有被州公所选中,咱们也要好好分析一下:
1、一直与州国关系亲密的同宗国家纪国,本来是州公最好的栖身之地。甚至在州国被杞国攻打时,他们或许都能够帮州国把疆土保住。但正如咱们之前多次提到的那样,此时的纪国正在被齐国(可能也包括郑国)打压着,自身都难保,更无暇去照顾盟友了。并且,州公出奔目的就是要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处于危难中的纪国,显然不是他的理想选择。
纪国自身难保,无力帮助州公
2、同样是姜姓的齐国,实力肯定要比纪国强的多,州国完全可以投奔他们呢?但咱们刚刚还提到了,州国与齐国的敌人纪国关系更亲密。在齐人眼中,州国就是纪国一方的人,是不会收留州公的。
3、既然来攻打州国的是杞国,而杞国也有他们的敌人莒国,那敌人的敌人应该算是自己的朋友了,州公是否可以投奔莒国呢?这其实也不行,别看莒国一直欺负杞国,逼着杞人不得不来抢州国的地盘。但莒国并非只跟杞国有仇,实在是这个非周天子敕封的国家恃强凌弱、贪婪成性,想抢一切与之邻近的土地而已。试问,莒国这样一个虎狼国家,会善待州公这只弱小的“羊羔”么?显然,淳于公是不敢前往那里的。
4、实力、名望都很强的鲁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州公似乎可以投奔他们来寻求安稳。但问题还是出在杞国身上,因为杞国来到山东后一直依附于鲁国阵营之中。在州公看来,鲁国没准就是指使杞国攻打州国的幕后黑手,所以他不能选择出奔至鲁。另外,从州公急急忙忙穿鲁而过,连声招呼都不打的做法来看,也能想象出他当时对鲁国的担忧。
鲁国是礼仪之邦
综合以上几点,各位应该可以理解州公为何会选择曹国作为流亡的第一站了吧。那接下来就该看看第二个疑问了,即州公已经选定曹国作为栖身之所了,踏踏实实躲在那里就好了。为何他又要从曹国前往鲁国拜访鲁桓公呢?予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鲁国相较于曹国更靠近州国。州公翻回头来拜见鲁侯,能够趁机打探一下本国的消息。若本国安全了,他便可以顺利归国;若已经城破国灭,也能再回到曹国。
其二,“州公过鲁如曹”一事,虽然鲁国没有真正向其发难,但从史官会把此事讽刺般地记录在《春秋》之中,说明鲁人对州公的行为还是很有意见的。因此,就算州公心中再担心鲁国会偏向杞国,也不敢在礼制方面得罪鲁人。所以,州公势必要翻回头去拜见一下鲁侯说明情况,似有请罪、修好之意。
其三,曹国与鲁国同为姬姓宗国,实力、名望却远不如鲁国老大哥。那州公来访途中既然得罪了鲁国,曹国肯定不会为了这样一个亡国之君而惹恼鲁侯。所以,曹伯为了避免鲁桓公向本国发难,也会劝州公前去拜访、赔罪。
曹伯劝州公去鲁国赔罪
其四,州公匆匆过鲁的原因,主要是他害怕鲁人会帮着杞人加害自己。但实际上鲁国并不太青睐自己这个小弟,甚至鲁桓公都要出兵欺负一下杞国。那当州公到达曹国冷静下来后,了解到鲁国其实不会帮助杞国。他自然要赶紧讨好一下鲁桓公,说不准还能得到鲁国的保护,岂不是比曹国更安全?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州公到了曹国以后还真不能就此安安稳稳地躲着了,至少这次鲁国之行是他必须要完成的。可州公决定要去鲁国“赔罪”了,鲁人是否会以礼相待呢?从《春秋》的记载来看,州公访鲁似乎并没有受到礼遇。因为,鲁国的史官仅用了一个时间和“寔来”二字便结束了对他拜访全过程的记述,怎么也看不出鲁人对他有多热情。那什么是“寔来”呢?会不会这两个字的含义很丰富,实际上鲁侯还是很亲切地招待了州公呢?
《春秋》关于“州公寔来”的记载
的确,“寔来”所包含的意思不止两个字,但完整的翻译出来,恐怕也不能证明鲁国人很热情。因为,“寔来”又可写作“实来”,其意为“这个人(即州公)真的来了”。各位看看这些冰冷的字眼,不就是在说州公当时被冷落了,甚至鲁国上下对他还有些不太友好嘛。可这又能怪谁呢?谁让州公自己途经鲁国时先失了礼,才使得鲁人这样介怀。他为此遭受一些对方的白眼和奚落,也真活该无奈了。
那除了上面这些最表象的含义以外,咱们还能再多挖掘出点什么吗?予以为从“寔来”二字里或许还能再读出一些内容,即州公这回是实实在在地来到了鲁国,再也不去了。当然,所谓的“不去”也是双关的,一方面说明州公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国家,暗示州国已经灭亡;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州公没有再回曹国,而是留在了鲁国。这似乎更证明了“州公如曹”只是他偷跑出州国的一个借口,当时的他只是想躲避危险,仍期待回国。但当国破已成定局、需要考虑日后如何安身时,曹国就不如鲁国适合了。
淳于城复原模型
好在,根据《春秋》等史料的记载来看,鲁国真是个礼仪之邦。他们只会对州公的无礼行为讥讽一番,却不会真的对其下毒手。因此,州公如愿保住了性命,还被鲁桓公收留在了国内,应该算是这位亡国之君不幸中的万幸了。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州公寔来、何以如曹、出奔借口、因何舍四国、为何复访鲁、访鲁遇冷落、州公不去、栖身于鲁、结局万幸。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