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白茶为什么要快出水?具体应该怎么做?老茶客公开了4个细节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敢瞎吹牛了。

为了营销,不但可以胆子大,瞎许诺,而且还可以手把手的教学。

举个例子,经常听到某些茶掌柜说,“好茶不怕闷,我家的白茶就适合闷着喝。”

并且在鼓动他人闷泡的时候,还喜欢踩一脚别人。

别人的白茶经不起闷,容易苦,不行。

自己的白茶闷一闷,反而滋味更好,行。

至于为什么他们敢如此吹嘘,则是因为他们虽然不懂茶,但新茶友更是纯洁如白纸。

既然经验少,就有忽悠的空间。

因此,随着“快出水”概念的兴起,反而引起了不少争议。

归根结底,还是认识不足惹得祸。

而一个爱茶人,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对比不同冲泡方式下茶汤滋味的变化,挖掘和分析背后的原因……

前段时间,与一位95后小姑娘相识,化学专业的。

从读书时候起,就喜欢做实验,写报告。

如今毕业了,又把这种苦心钻研的精神,用在了喝茶身上。

某天,她认真地对比了“快出水”和“闷泡”以后茶汤的风味,喝了一冲又一冲,最后说自己光荣的茶醉了。

顶着晕乎乎的脑袋,来和村姑陈说:姐姐,泡好茶真的需要快出水!

看到这句话以后,会心一笑。

《2》

首先,了解什么是快出水?

既然与闷泡相对,那么快出水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般情况下,从注入沸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时间控制在7-8秒左右,便能称为快出水。

而在许多人眼中所谓的“快进快出”,其实早已超过了限定的时间,形成了闷泡。

比如,注水速度太慢,光是注水这一个步骤,就已经花费了10秒,更别提后面的出汤了。

再比如,合盖稍显犹豫,不够果断,反复调整出水口大小,同样也会造成出汤太慢。

再再比如,注水完成后,用盖子左拨右拨,接着才合盖出汤,也无法达到快出水。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泡茶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以上的情况,都偏离了快出水的轨道,属于闷泡。

偶尔会有茶友问,“为什么我明明做到快出水了,可是茶汤还是不好喝?”

随后,发来了自己冲泡过程的视频。

视频中,茶友的动作虽然自然、优雅,但明显地缓慢了,并没有做到快出水。

想来,是因为太过专注于泡茶,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忽略了时间。

所以,如果难以正确控制出汤时间,可以摆放一个计时器在茶桌上,既可以用于平时练习,也能够帮助自己准确控制出汤时间,一举多得。

以往朋友来家中喝茶,看到茶桌上的计时器,往往会露出不解的表情。

想必,只有真正练习过泡茶,对自己要求颇高的人,才会懂得吧。

《3》

快出水应该怎么做?

真正的快出水,应该是“快、准、狠”,不加犹豫,一气呵成。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第一,选择一个合适的茶具。

既然要快出水,则代表着茶汤从茶具中流出的速度一定要够快。

而根据经验,以及测试以后的结果来看,盖碗更能满足这个要求。

盖碗,又称三才碗。

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

由于盖子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出汤时,茶水顺着碗身与盖子迅速流出,达到瀑布状出水的效果。

故而,只要足够熟练,就能够实现快出水的要求。

而有些茶友,喜欢用紫砂壶、玻璃壶、陶瓷壶等茶具,来冲泡白茶。

且不论它们对于香气滋味的呈现,光是快出水这一要求,便无法达到。

出于设计的美观性,茶壶的壶嘴往往较小,呈细长的柱状出水,速度显而易见的慢。

再加上,当茶叶吸水膨胀后,很有可能堵住内部的出水口,进一步造成出水不畅。

如此看来,盖碗才是最佳选择。

第二,将茶桌上多余的物品收起,让自己的操作空间变大,以免受到障碍物的阻挡。

有些茶友喜欢摆放花瓶或装饰物,给茶桌增添一些意境和情调。

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要注意,尽量远离泡茶的位置。

由于泡茶时需要集中精神,若稍不留意打翻、碰倒,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造成手忙脚乱。

第三,调整身体与座椅的位置。

让自己保持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与茶桌保持适当的距离,既可以方便拿取茶具,泡茶也不会受到限制。

如果座位太高、太矮,茶桌与人的身体靠得太近、太远,都可能影响到出汤速度。

因此,找到一个自己最合适的高度和距离,很重要。

第四,正式泡茶时,左手持壶,右手持盖,位于盖碗的右前侧,起到轻掩的作用。

用手臂的力量来举起水壶,注水时手腕轻轻旋转,环壁注水。

注水完成后,将注意力放在右手上,快速合盖,让盖子与碗身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快速倒出茶汤。

一定要尽可能地翻转手腕,到达130度左右,才更有利于彻底沥干茶汤。

否则,如果盖碗中仍有汤水残留,则会随着下一冲倒入公道杯,影响后续冲泡的风味。

如此一来,快出水便完成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汤,少不了多加练习。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努力和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4》

为什么泡白茶要快出水?

这一点,在优质白茶身上尤为明显。

品质好的白茶,它的内含物质充沛,养分充足,其中包括了丰富的茶氨酸、适当的茶多酚以及少量的咖啡碱。

在快出水的帮助下,虽然茶叶与水的接触时间短,但内质却源源不断地释放。

就好比一块吸饱了水的海边,即便是轻轻一拧,就能流出大量的水。

故而,我们便能得到一杯鲜爽、清甜、柔和的茶汤。

但如果出汤不够及时,则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过量释放,反而会使汤水过浓,滋味苦涩。

虽然好茶中的苦涩物质含量少,但不代表不存在。

反观那些闷泡以后才有滋味,快出水寡淡如水的白茶。

这不是恰恰证明了,茶叶内含物质不足吗?

既然快出水无法让养分充分释放,那么就改用“暴力”的方式,狠狠地将茶叶进行闷泡。

将其中为数不多、微乎其微的内质,勉为其难地榨出,析出至茶汤里。

由此,便成为了某些茶掌柜口中的“闷一闷滋味更足。”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白茶营养物质有限,所编造出的谎言罢了。

而所谓的“好茶不怕闷”,意为好茶闷泡后没有异味、怪味,而不是闷泡后才好喝。

作为一片茶叶,咖啡碱和茶多酚物质或多或少,但始终存在。

我们只能通过好产区、好工艺,去买到苦涩物质含量少的白茶,再经过正确的冲泡方式,来淡化茶汤中的苦味和涩味。

鲜香醇爽,香清甘活,必然需要快出水的加持。

《5》

有人说,喝茶是享受慢生活的好方法。

修身养性,静谧安宁。

似乎,泡茶的快出水与慢生活,截然相反。

其实不然。

品茶时的慢,值得并非速度,也并不是时间的长短。

真正的意义,在于细腻,在于用心感受。

脱离急促、紧张的情绪,自如自在地投入到茶叶中去。

而用心冲泡一杯好茶,同样也是慢生活的体现。

鲜爽的滋味,清甜的口感,回味无穷的美妙,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但若是用闷泡,泡出一杯苦涩难耐,浓烈刺激的茶汤,又如何享受呢?

仔细想来,闷泡一点一点地耗尽了好茶的生命,错过了享受的机会。

快出水,才让优质白茶真正有了意义。

那股由内而外的舒爽,仿佛给自己留下了一片世外桃源。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