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汉口中山公园(叶平)

汉口中山公园,位于武汉解放大道旁,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属于国家级重点公园。经过英雄武汉几代人的艰辛努力,目前它已发展为集休闲、娱乐、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区里一枚靓丽的“绿宝石”。

纵观整个中国,无论哪座都市的中心商务区,如果能够拥有32.8公顷的公众绿地园林,都是一件值得十分骄傲的事。

始建于1910年的汉口中山公园,当时叫作“西园”,是“地皮大王”刘歆生的私家花园。1927年被国民政府收归国有,1928年经李宗仁先生认可,更名为中山公园。这个缩影了武汉百年近代史的老公园,几乎可以查到半个汉口的发展史,它参与了全球75座中山公园的集体申遗。

2021牛年的大年初二,从武昌水果湖家门口,乘坐刚刚建成的8号地铁,飞快地直接抵达久违的汉口中山公园。

从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的那年开始,我就在紧邻公园一旁的协和医院出生,并在医院家属宿舍里渡过了整整五年。几乎每天早上或傍晚,都要被身为协和医生的父亲或者母亲,带到中山公园散步(遛娃),伴随着公园的成长而长大。

耄耋之年,中山公园对我而言,早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名胜。幼年时代残留一点模糊的记忆,已不足以支持寻觅历史,但似乎可以靠父母留下的几张不太清晰老照片,“按图素骥”搜索公园的前世今生,寻找记忆深处的中山公园。

但凡老武汉人,相信每家每户都会存有若干幅家人在中山公园的留影,但保存着70年多前“古老印象”的照片者,估计仍是凤毛麟角,因为当年能进出照相馆或自备照相机的人毕竟不会太多。

记忆深处的老公园

每个武汉人心中都有一座中山公园!

毕竟,那是我们最宝贵最温暖也最快乐的儿时记忆。

当年公园老大门,原型参照的是英国白金汉宫的宫门。4个花岗岩门柱高约5米,端庄厚重,时尚典雅,“中山”“公园”4字阴刻于中间两个门柱上。它是曾担任过汉口特别市市长、留学英国的工学博士吴国柄设计,很快成为汉口标志性建筑之一。

1956年,在大门原址处新建了“苏式”大门,“忍痛”拆除了4个老门柱,将中间两个原样搬迁到公园东出口,右边紧邻着协和医院的急诊大楼。
棋盘山
唤醒童年的回忆!
走进旧时(以及当前)公园的大门,迎面而至的,是以太湖石堆造的一座“巨大”的棋盘山。当年的我们,可以蜿蜒盘旋于山体内部,在各种各样的巨石堆后玩“躲猫猫”游戏,乐此不疲。

有父亲抱着我在太湖石前留影为证。如此巨型的棋盘假山,估计当年在全国都不多见。

棋盘山的小宝塔亦是一个“古老”的文物。棋盘山前立有“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园林建筑”的标示牌。
四顾轩
棋盘山右后方,一座四四方方的凉亭式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四顾轩,典型的中西合璧——浓郁的罗马建筑特征和典雅古朴的中文名。
四顾轩1935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为长方形石混结构,以花岗岩砌成,内有两部螺旋楼梯可以登上顶层平台。该建筑极尽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同时又与其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共组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为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2011年3月被批准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或许,多数人都会感到奇怪,当年这个四顾轩,究竟是用来做什么?

在我的模糊印象中,解放初期,这里就是老汉口与“铁鸟”齐名的“天真”照相馆之内景拍摄场所。

四顾轩旁梅花盛开,香气宜人。
四顾轩旁梅花盛开,香气宜人。
茹冰
四顾轩可能就在旧公园的中轴线。中轴向北延伸即为“茹冰”景点。
“茹冰”为一圆形门洞。它与更北面的假山同建于1930年,后数度修缮,成为当年公园的主要景点,游人每每倚门而立,顾影自盼,为之陶醉。
茹冰后面的假山,当年可是一个巨型喷泉。
巨型喷泉假山。
1962年,已经搬到武昌定居的全家人,连同亲朋好友们,在茹冰假山故地重游。
这里清晰地看到四顾轩,可以证实旧中山公园的中轴线之说。
梅花花坛,古梅繁华盛开。
凝雪亭为树皮小亭,1953年改为上下椭圆形水泥柱小亭,1984年重建。凝雪亭立于梅花花坛旁。梅花在中国最具盛名,历经苦寒,傲迎春。历史上咏梅诗词千千万,宋芦梅坡有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白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故此亭取名“凝雪”,为赏梅之意。“凝雪”二字令人遐想连篇。

天鹅交欢
太湖石围栏

旧时公园的所有小路,都以错落有致的太湖石作为围栏,至今还残留了若干片段。

注意照片左中部,太湖石围栏依稀可见。

日晷台遗址

日晷台遗址。日晷是中国古代计时的天文仪器,由咎盘晷针组成。公园日晷台建于1933年,乃全国公园首建,主要用于观赏,亦可计时。1938年日军占领公园,铜擀晷盘丢失,此后一直仅存日晷台基。

据公园“园史馆”图片记载:日晷被日军毁坏后,山羊雕塑为上世纪80年代增设。

有老照片为证:上世纪50年代初,站在日晷圆柱台基上的绝不是山羊!

寻找落虹桥
记忆深处的中山公园,最后的段落是“寻找落虹桥”。

我保存最清晰的一张中山公园全家福合影照,背后是一架颇具特色的小桥,再后则隐隐约约呈现出一座亭台楼阁,时间迄今正好虚岁70年。这究竟是什么桥?它现在还在吗?

走进公园大门,稍加搜寻,就能透过密密麻麻的树丛,远远看到这座小桥。

小桥依然那么古老,历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急忙沿着湖边走了半圈,近处观看:小桥的名称为“落虹”,果不其然为近代建筑之奇葩。

小桥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51年命名为落虹桥,三跨石混结构。落虹桥以虬枝为栏,静中见动,造型奇特。更以人在桥上行,情从景中取胜,故为历来工匠称道,此乃公园桥景一绝。

走上“落虹”,前面为“灸心亭”。

正是老照片桥后那座亭台楼阁。

落虹桥是旧时游人留影中山公园最多的一景。看到同为协和医生护士的老舅、老姨,以及外祖父与我们一家人的合影,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落虹桥,旧中山公园的见证——走到这里,已经濒临老公园最后的边界。

新年重游中山公园

和煦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春节重游中山公园,我必须要靠导游图为线索,才能知道“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新的公园桥”?

导游图上用红字标注的景点所在区域,就是70年前中山公园的全部范围。

公园张贴的“百年史”,重点说明园内“大门楼、深秀亭(国耻亭)、张公亭、受降堂和孙中山纪念像”等五处标志性爱国主义教育建筑文物和景观,是了解公园近代爱国历史文化的绝佳窗口。

中山公园大门楼。大门楼曾经具有检阅台的功能,可以说是武汉市的“天安门城楼”。1956年,建中山公园大门时,中苏友好宫(后来叫武汉展览馆)已经快完工。那时武汉市许多重大活动,往往都在武展门前空旷的广场上举行群众集会。因中山公园门楼正对广场,就增加了门楼的检阅台功能。

随着武展被人为炸掉,变成了一座丑陋不堪的会展中心,群众集会也不再有。其后,由于修建地铁2号线的需要,前两年重修了公园大门楼,取消了检阅台的功能,但苏式建筑的风格依旧。

进大门靠右行走,匆匆经过棋盘山。
棋盘山茶花红
临街的迎晖亭
双龙桥。建于1933年,桥两侧各以钢筋水泥浇注之巨龙。1938年秋冬,占据武汉的日军将其砸毁,双龙不知去向。2001年,挖出部分龙身,遂依据当年照片和残留实物,用精铜代替昔日之钢筋水泥重塑双龙,置于原处。
进大门靠左行走。看到远处的雨亦奇亭。
雨亦奇亭始建于1935年,1971年重建,命名为“文化亭”,为文艺演出场所,后被人戏称为“爱情角”,是五、六十年代恋人相约、共享甜蜜地,1984年由著名书法家黄松涛先生为其题名为“雨亦奇亭”。
雨亦奇亭上远望湖面
小桥流水。小小的特色桥名曰“步桥”,令人猜想,可能寓意此桥只需走一步即过。
从公园大门正中,沿大路行走,湖畔景色令人心醉。
湖畔景色令人心醉。

保持清洁卫生,倡导文明行为的武汉伢雕塑。

保持清洁卫生,倡导文明行为的武汉伢雕塑。

观鱼港梅花怒放。
观鱼港梅花怒放。
观鱼港梅花怒放。
松月轩古色古香
松月轩古色古香
松月轩古色古香
深秀亭。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树皮木结构圆形小亭,后屡经修缮,1984年重建。
深秀亭原址为1928年建园时的国耻亭旧址。这里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景点之一。
远远望见湖中心的胜春亭。
胜春亭由铁桥连接,看来也是近代“古迹”。
走上铁桥。
胜春亭石桌上正好对弈。
张公亭。1933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亭高19.6米,六层石混结构,具有以园形和穹顶为特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
张公亭内设有张之洞生平业绩展览,为公园的重要人文景观。

张公亭武汉伢雕塑

张公亭后大石桥
张公亭远望湖水

张公亭武汉伢雕塑

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景点:受降堂。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单层厅堂,黄墙青瓦,坐西朝东,外观一直保持历史原貌。
受降堂始建于1935年,原为大众会堂、题襟馆、重华堂、张公祠。1945年9月18日,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将军在这里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故取名为“受降堂”。
受降堂占地面积35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单层厅堂,黄墙青瓦,坐西朝东,外观一直保持历史原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抗战史料及相关实物。
馆内抗战史料及相关实物。
馆内也陈列着受降场景蜡像。这是武汉地区重要历史纪念建筑之一,2012年7月2日被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6月,由孙蔚如将军亲笔题写、记录受降过程的受降碑在张公亭底层被发现。现修复的受降纪念碑,高1.80米,宽0.6米,汉白玉石材,正面“受降纪念碑”及反面纪念碑碑文均系当年受降主官孙蔚如将军书写。
中山公园园史陈列馆
胜利广场。1928年初建时为足球场,后为高尔夫球场。1938年日军驻园时改作“慰灵祭场”,日军一直在此处极其野蛮地屠杀武汉百姓。1945年后又恢复为高尔夫球场。1951年公园扩大建设时建为“人民会场”,此后许多重大集合及演出活动均在此进行。1993年辟为草坪。2001年公园改建时改建成胜利广场,以缅怀历史并激励来者,为公园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孙中山与宋庆龄双人铜像。2009年11月12日,全国首座孙中山与宋庆龄双人铜像在公园胜利广场落成。这一天恰好是中山先生诞辰143周年纪念日。
铜像整体高4.6米,基座高2.7米,花岗岩材质,基座正面刻有:“孙中山与宋庆龄”七个镏金大字,由武汉市园林雕塑院九易其稿,历时一年多制作完成。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映衬下,中山先生伉俪深情远望,使中山公园这座历史名园因(伟人)铜像的竖立而熠熠生辉!
孙中山先生的广场,现已成为武汉市民们欢乐舞蹈的场地。
音乐喷泉。可惜今天没有开放。

洗衣服的武汉姑娘伢

承载着童年记忆的小象
这是什么姿势?
中山展览馆
走向公园深处
武汉伢最爱的“转糖”——不知道现在还有木有人转得到“板龙”、“飞机”和“花篮”?
啜茗轩茶社位于公园后区梅山上,对外免费开放时整修一新。茶社主体茶楼总面积近700平方米,为中式两层建筑。茶楼四周浓荫如盖、空气清新,在此小憩品茶,好不惬意!
园内最大规模的一处樟树林就坐落于此。
一直走到华灯初上,才来到公园最后部的中山游乐园。
过山车
摩天轮

游乐设施堪称一流。

古老的中山公园,已经重新焕发青春,变身为现代化的公园。

(0)

相关推荐

  • 1200万网友选出江岸十大“网红景点”,看看你去过几个

    武汉市江岸区有哪些景点值得一去?为期3个月的"江岸十大人气景点"评选揭晓,活动吸引超过1200万人次参与.相声演员陆鸣."歌手刘教授"等众多武汉名人.微博大V, ...

  • 从老厦门路过之中山公园、华新路

    厦门中山公园,亦即是厦门人所称的"公园",是建于民国16年(1927年),历史悠久,自公园建成后,很多大型的政治集会都在这个公园举行.公园原来格局为中西文代建筑结合于园林艺术,园内 ...

  • 武汉中山公园揽胜

    武汉中山公园揽胜 江山一 20171121 始建于1910年的武汉市中山公园,位于汉口解放大道,对面原是原苏联援建的中苏友好宫,小时候常去看展览.二者之间有当时武汉最大的广场,几十年都是武汉大型集会的 ...

  • 老照片 | 胜利门 中山公园消失了的打卡处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山公园有两处与抗战相关的建筑,一处是大家熟悉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堂,还有一处为消失了的纪念抗战胜利的胜利门. 受降堂1946年<新武汉指南> 朱汉昌藏书 受降堂 ...

  • 上联:过去节日逛汉口公园,下联:今朝放假游黄陂景区,横批:木兰真牛!

    前言: 从腊月30到大年初三,4天的时间里,武汉黄陂某景区(为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不说出具体名称了)接待了3万多游客(日均接近万人),初三那天,整个黄陂到处拥堵,旅游的人和车辆太多了. 逢年过节,大批 ...

  • 登山记忆:三山五岳开道(叶平)

    [题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多入三山游.等到下次你路过,人间早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三山五岳向上,中华民族的振兴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就像我们当年登山时那样(集改李白和余光中诗句). 子曰: ...

  • 登山记忆:逐鹿中原群峰(叶平)

    古人云:"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有一于此,方足著称."记忆中的名山大川,自然各有各之趣.除了三山五岳之外,我国中部地带的名山大川,我们在&q ...

  • 记忆深处的武昌紫阳湖(叶平)

    2021年年初,以武昌紫阳湖为核心的武汉市紫阳公园改造升级之后正式开园.据称,新建改建的园林建筑达18栋,总面积达到4550平方米,它将重新注入新的文化源泉,融入武昌古城,成为武昌古城的一颗明珠,跻身 ...

  • 汉口古德寺,中国佛寺第一奇葩(叶平)

    (寺庙不便摄影,照片均为手机拍摄) 早就知道,大汉口有个十分奇怪的建筑:它的外观既像伊斯兰教清真寺.哥特式基督教堂.罗马式天主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又像古希腊神庙,也有些类似印度教和东南亚小乘佛教寺 ...

  • 绝版长江三峡,历史风景记忆(叶平)

    长江三峡,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0千米左右,也就是常 ...

  • 登山记忆:雪山万里飞渡(叶平)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庐山谣>中写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尔后,他的话锋一转,接着吟出:"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的佳句.虽然他 ...

  • 登山记忆:北方仙山灵境(叶平)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旅游五十年的记忆之中,我们曾经攀登过的中国北方群山,除山西五台山高过海拔3000米之外,其他山脉并非高耸如云,但无疑不 ...

  • 登山记忆:南方丹霞峰林(叶平)

    我们伟大的教员和诗人李德胜同志在长征途中,曾写下过三首<十六字令>来赞誉"山",其第三首为:"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短短十六个字 ...

  • 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桂平老街坊记忆深处的三街六巷

    一般有点历史的城市,无论大小,都有着他特定的城市历史记忆,保留到现在,有点特色的,也就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 在广西,比如一些古城,古村作为整体开发,桂林的永宁州城,富川县城,南宁扬美古镇,柳州中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