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文物鉴定与登记交易:看上海如何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本”
去年的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协议,准备用三年时间在上海打造一个社会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创新高地。在未来3年内,上海将在社会文物管理政策、促进机制、开放路径、服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打造出一个社会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改革模式,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本”。
据悉,协议涉及10多个项目,主要是围绕政策扶持,文化培育,进出境管理与市场监管,以及建设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来展开的。与普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密切相关的,一是文物鉴定服务提升项目,二是文物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当然了,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花三年时间于老百姓身上只做这两件事啊?其实不然。作为政府来讲,用三年时间来培育市场、建设市场并出台政策来扶持市场,已是极为不易的事情。而反观民间收藏。这三四十年中,百姓中的广大藏家是如何在困难重重的独立收藏中踟蹰前行的?相信大家心中十分清楚。而政府,又如何从不承认到承认民间收藏的?一路走来,也确实很不容易!目前国家已将文化产业定位于支柱产业,这是顺应国际潮流,顺应民心的大好事。多年前欧美,包括日韩,都已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文物产业更是首当其冲,早已确立了其在文化产业中的应有的地位。目前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就要推动文物产业的发展,因为可移动文物艺术品是不需要再生产的,它是现成的历史传承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因为社会文物,就是社会古玩、古董,是前人留下来的物件或是近40年来市场摊位流转,文物商店销售,古玩商和拍卖公司完成买卖的古玩文物。事实上,广大民间收藏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此类收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家天下》 下面精彩继续
民间收藏的实质是替国家替政府收藏了数以亿计的历史文物,客观上为国家阻断了大量的文物外流之路。承认这些民间收藏古玩为社会文物,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如今国家和政府要促使其加快流通了,“让文物活起来”!这着实令广大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欣喜若狂,惊喜连连。据统计,目前上海有文物商店52家、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75家;涉及文物经营的古玩旧货市场11个,场内经营户1103家;涉及旧物、古玩(文玩)经营的互联网网站317个,从事民间收藏文物交易的市场主体整体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上海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71场,审核文物拍卖标的113300件,成交总额超过50亿元。上海历来是各类文物交易的重镇,文物爱好和各类收藏人群众多。目前上海人口有2428.14万人,其中各类古玩文物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少说也有几百万人。因此,上海出台文物交易先行先试,立即得到了上海广大收藏家和爱好者的热烈响应。
我们再来看看这项为期3年的改革试点合作协议重点释放了哪些政策利好?二、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三、打破文物临时进境时限限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保税仓储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有效期后可N次延期,并适时在其他保税区推广。五、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在浦东外高桥、徐汇滨江等区域现有文物艺术品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通关便利等基础之上,打造文物流通全链条一站式综合体。六、通过联合办学、职称评定等方式,培养一批文物鉴定专业人才。八、优化营商环境和配套政策支撑。提供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专项扶持资金,降低企业融资负担。社会最急需、最期待的是第九条、第十条。即对全社会进行文物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和对社会文物鉴定服务提升项目试点。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重点》 下面精彩继续
国家文物局从几年前即开始的在部分城市进行的社会文物公益鉴定,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但社会反响平平。其原因是,此类鉴定,实际意义不大。其一,指定一人对一种门类独立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不具公信力。其二,鉴定结果只限于口头表达,只限于鉴定时的当场有效,离开当场即失效。这样的鉴定,实际意义不大。这样的鉴定,只能吸引来一些什么样的藏家?是可以想见的!此外,国家文物局在2019年和2020年在苏州和南京搞的社会文物鉴定试点,也是沿袭了上述公益鉴定模式,搞得不痛不痒、不伦不类,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再看苏州的文物登记交易制度试点。试点限制在苏州古玩城一家,仅几家转为文物商店的经营者参与了试点,究竟试点搞得如何,外人不得而知。苏州的广大民间藏家,为什么不能参与文物登记?南京的文物登记交易制度试点,仅限于在个别艺术品拍卖公司进行。即由拍卖公司将准备上拍的文物艺术品,上报文物局,由文物局把关,来进行文物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工作,并对通过登记的予以同意拍卖。此项登记试点,究竟结果如何,同样不得而知!南京的广大民间藏家,又为什么也不能参与文物登记?上述苏州和南京的试点,与上海即将开始的为期三年的试点,同样都是试点。上海的试点,其结果又会如何演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从时间安排上看,协议为三年。请问,当前上海社会最急需、最期待的是对全社会进行文物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和社会文物鉴定服务提升项目试点。这两项试点工作,上海市准备何时开始,如何进行,又准备何时完成呢?关于如何推进上海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在与上海签约后作出如下说明:问:本次综合改革试点的力度非常大,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答: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是聚焦创新扶持政策和优化监管服务,推动上海市在社会文物管理政策、促进机制、开放路径、服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10余项重要举措涉及社会文物管理的多个领域,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概括来说,主要涉及4个方面。一、加强收藏文化培育和鉴定服务供给。将组织实施文物收藏知识的宣传普及项目,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鉴赏知识的公共宣传,同时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保管、修复的专业化服务,引导公众理性、合法收藏。建立文物公益鉴定服务常态机制,探索文物鉴定的市场化供给,试点建立文物鉴定师认定体系,探索文物鉴定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新模式。二、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和提振市场信心。在上海市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文物市场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登记交易制度试点,探索文物流通管理服务新模式。对信用良好纳入红名单的市场主体,探索简化文物拍卖标的审核许可等环节,经登记后可直接入市交易。三、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和市场环境净化。缓解文物流通领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发展倒挂问题,使文物市场体系的结构更合理。研究将古玩旧货市场的文物经营商户纳入文物商店资质管理,探索分区专营和商品标识制度。健全文物拍卖市场退出机制,推进优胜劣汰,支持上海扶持形成若干文物拍卖品牌企业稳健成长。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文物拍卖企业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四、助推建设交易中心和促进融合发展。在浦东外高桥、徐汇滨江等地建设社会文物集散地,打造文物流通全链条一站式综合体。探索授予电子商务平台文物经营资质,重点培育在线展示、交易、定制等新业态。支持发展文物艺术品物流、仓储、保险等专业配套服务。创新文物进出境管理服务,简化文物临时进境延期复出境审批程序,试点文物进境登记管理制度。我们相信,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和有效指挥和引导下,本次上海文物交易改革“先行先试”能取得圆满成功!未来上海或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作者:唐政一 大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