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个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钱栀子一钱枳实麸炒,二钱五分厚朴姜汁炒,五钱大黄酒洗,五钱芒硝另入,三钱甚至痞满燥实坚结非常,大黄至两余,芒硝加至五、七钱,始动者又当知之。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辟秽解毒,通腑泄热。

【主治、适应症】温病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狂乱不识人,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及瓜瓤、疙瘩瘟,上为痈脓,下血如豚肝,厥逆,脉沉伏者。

【方解】本方是在大承气汤与升降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温病三焦大热,则以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之大承气汤来峻下热结,通腑泄热。温毒上下流窜,则体内气机紊乱,故以升降散之僵蚕、蝉蜕两轻清之品,僵蚕以清化而升阳,蝉蜕以清虚而散火,俾气机复则邪气除;二者又可疏风散结,从而可以散火热郁结。黄连清中上焦之热毒,黄柏祛下焦火热,栀子轻清,沟通上下三焦,清热凉血,助君药除热之功。

【方论】杨氏日,此乃温病要药也。然非厥逆脉伏,大热大实,及热结旁流,舌卷囊缩,循衣摸床等症,见之真而守之定,不可轻投。虚极加人参二钱五分,如无参则加熟地黄一两,归身七钱,山药五钱,煎汤入前药煎服,亦屡有奇验。《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此方是也。加人参取阳生阴长,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加熟地等取血旺气亦不陷,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其理一也。(《伤寒瘟疫条辨》)。

【临床应用与医案】

1:急性盆腔炎

余某,女,35岁,医务人员。病起发热(39.5℃),无寒,次日右下腹痛甚拒按,可触及条索状物;带下量多,黄白相兼,秽臭异常,口干引饮,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洪数。血象:白细胞15×10°/L,中性0.89,淋巴0.11。经妇产科会诊,确诊急性盆腔炎。证属湿热蕴结,化火内炽,热壅血瘀,急当清热攻下,以解毒承气汤(白僵蚕(酒炒)9克,全蝉蜕20个,黄连、黄芩、栀子各9克,枳壳(麸炒)7.5克,芒硝(另人)9克)去白僵蚕、蝉蜕、玄明粉,加大血藤、败酱草、金银花、紫花地丁、益母草。药服1剂,便下增多,体温恢复正常,下腹疼痛有减,但腹块仍存。前方续服3剂,腹块消匿,疼痛若失,带下如常,告临床治愈。

按语本方出自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此方实为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升降散组成的复方合剂。主治“温病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狂乱不识人…”,方取黄连解毒汤之清热解毒消毒于内;取大承气汤攻下通腑排毒于外,更以升降散之熄风镇惊,组方严谨。虽为三焦大热而设,但引伸于实热内结,腹块作痛的妇科炎症性疾患亦颇切病情。笔者应用临床如急性盆腔炎、产褥感染、败血症等每能收效。其证候特点多为高热稽留,日晡热增,面赤气粗,口干引饮;腹块骤作,高突有征,腹痛绞剧,按之痛甚;大便秘结,数日不解,或痞满燥实,或热结旁流,带下频多,其色黄赤相间,污浊不洁,臭气异常,阴门涩痛如刺。上述诸症不必悉具,凡证属实热者均可投之。

[范中明.攻下法在妇科的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15-16.]。

2:失眠

张文选在临床上常用杨氏解毒承气汤治疗杂病火毒证,如心烦、失眠、头痛、眩晕、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出血、痤疮、疖肿、皮炎等属于火毒内壅者。此介绍验案一则如下。

王某某,男,43岁。2005年9月20日初诊。长期失眠,最近常彻夜不眠,心烦急躁,口苦、口黏、口臭,全身憋闷不舒,疲劳不堪。舌红赤,舌尖起刺,苔黄厚,脉弦滑有力、略数。辨为郁火内蕴的杨氏解毒承气汤证,处方:僵蚕10g,蝉蜕10g,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生栀子10g,枳实10g,厚朴15g,酒大黄8g,片姜黄10g。6剂。

2005年9月27日二诊:服此药1剂,当日大便2次,泻出秽臭浊物甚多,遂全身舒畅,当晚深睡5~6个小时。服完7剂药,心烦、口臭等症大为减轻。舌红,苔黄不厚,脉弦滑略数。继续用上方合四逆散法,七剂后诸证告愈!——摘自张文选《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临证提要】

杨栗山治疗温病的调气泄热的思想在整本书贯穿始终,而此方将这一思想灵活地运用在了治疗热厥证中。三焦里热壅盛,阳气于里,杨氏在承气汤方的基础上加入了升降散方义,旨在后散热大法,治热调理气机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僵蚕、蝉蜕的药量,应在承气解毒之下。

(0)

相关推荐

  • 《温病条辨》——承气合小陷胸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 ...

  • 补遗刘渡舟火证论

    刘渡舟火证论一 刘渡舟火证论二 刘渡舟火证论三 其方剂有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葛根芩连汤,栀子豉汤,白头翁汤,黄芩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方剂,大都由伤寒论方证组成.而后世一些泄火良方刘老并没有介 ...

  • 秋后防疫,不容小觑

    秋韵越来越显著了,随着气温下降,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日上升,预防病毒性疾患也是深秋以后需要注重的医事,特别是新冠疫情流行以来,防疫防病意识逐渐被重视.虽然历代医家对于防疫防病也多有论著,但是对于防疫 ...

  • 《深师方》——三黄石膏汤

    三黄石膏汤 石膏.黄连.黄柏.黄芩各二两,豆豉一升,栀子十枚,麻黄三两[.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石膏汤 外感表证未解,三焦里热已炽,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拘急,面赤目赤, ...

  • 加味凉膈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配方组成方解

    [来源]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蝉蜕(全)十二枚广姜黄七分黄连二钱黄芩二钱栀子二钱连翘去心,三钱薄荷三钱大黄三钱芒硝三钱甘草一钱淡竹叶三十片. [用法]水 ...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杨璿承气汤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02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昏乱不识人,热结旁流,舌卷囊缩,厥逆脉沉伏,及瓜瓢温,疙瘩温 ...

  • 《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 ...

  • 《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善治郁热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 ...

  • 冯世纶:《伤寒论》第214条大小承气之辨

     对<伤寒论>第214条,后世注家多以条文无误做解说,经方学家胡希恕先生在早期亦如是,但后期认为条文有误,曾做反复探讨,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后人深有启迪.今整理其研究笔记以飨同道. 214条 ...

  • 《伤寒悬解》阳明病——六条大承气应用提纲

    中药芒硝 阳明三十五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1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者,胃中有燥屎者,此为实烦,此可攻之(本 ...

  • 【名方研习】《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医案10则

    关于升降散 陈勇毅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最早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内府仙方",后在清代医家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中,将其列为&q ...

  •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

    升降散 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如头痛眩运,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啰吐食者: 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 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 如四肢 ...

  • ​十、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则)外未解也,其热不潮,(又)未可与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原文208后段

    ​十.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则)外未解也,其热不潮,(又)未可与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原文208后段 [郑论] 按汗多微发热.恶寒,在久病阳虚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熏扰肺胃证

    十七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自注: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暑湿伤肺络

    十八湿热证∶咳嗽(吴本喘逆,面赤,气粗).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味. 自注:人但知暑伤肺气则肺虚,而不知暑滞肺络则肺实,葶苈引滑石,直泻肺邪,则病自除. 青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