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故里行/李晓信

和谷故里行

李晓信

和谷先生是我的铜川老乡,我家和他家是隔着铜川川口川道,两个塬上遥遥相望的小山村。直线距离不过七、八里路。但因各自忙于在外工作,一直到退休后,两人在省城才多有来往,我嘴上说过,一定要造访和谷故里,和老师也表示热烈欢迎。但因瞎忙,终未成行。

一日,听说铜川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增社先生种植了几百亩中药材——柴胡,作为搞了一辈子医药的我,一心·想去看个究竟。车到地头一看,果然满地长满了柴胡,绿油油、毛茸茸,为屽村塬上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几经交谈,方知增社之妻竟是和谷老师的亲妹妹。小两口热情接待,请到和谷故里晓园一叙。我听说和谷老师在家,欣然应允,前往晓园。一是看望和谷老师86岁高龄的老母亲,二是兑现与和谷老师承诺的晓园之约。

来访者与和谷先生(中)在晓园书房  王益作协会员摄影

和谷,原名和都蛮,1952年生,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工作后先后任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广电局影视审查小组特邀专家,国家一级作家。兼事书法绘画。历任《陕西青年》记者,《长安》文学月刊主编,《特区法制》总编辑,陕西省文联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副厅级巡视员。曾任西安市作协副主任,海南省作协创委会副主任,海南省、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协。其散文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2018年和谷文学馆设立。2018年荣获铜川建市60周年100位有杰出贡献人物奖。 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黄堡书院院长。
这样的经历和成果,自然是老乡们和文学界的榜样和偶像。
他创办的黄堡书院,成了陕西及西安、铜川文学界专家、学者及文友们分享创作经验,学习、交流、欢聚的基地。
作者在黄堡书院举办的《谷溪、和谷大讲坛》上,向黄堡书院捐赠其撰写出版的《感悟》一书。候耀宁摄
今年4月5日,在他的倡导下,陕西省作协、《延河》杂志社、铜川黄堡书院共同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蕉萍(姚筱舟)纪念会。会间,我将我们在姚筱舟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创作的《再唱山歌给党听》歌谱拿给和谷老师看,和谷老师说:“这个创意很好!建议修改两处。”一是将歌名修改为“齐唱山歌给党听”;二是将“万水千山两边迎”改为“万水千山起回声”。我说:“好!一是原来的歌名有重复;二是'两边迎’不如'起回声’气势宏大。”和谷老师到底是著名作家,大手笔呀!一字值千金,改的好!大家一致同意就此将此歌送媒体发表。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姚筱舟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欲借新闻媒体将此文和我们共同创作的《齐唱山歌给党听》一歌奉献给大家,以飨庆祝和纪念姚筱舟老师之意。2021年4月28日,我的小文,《齐唱山歌给党听》新歌诞生记一文,在铜川日报发表。这里也有和谷老师的一份功劳。
歌曲发表后,和谷老师又联系了铜川著名歌手任静女士,我们和任敬以及谱曲李泽成老师正在筹备演唱事宜。
今日,有机会来到晓园,自然要絮叨絮叨了。
晓园原来是这个小山村里的小学校。学生大都进城上学了,学校闲置、荒草满园。村里听说和谷归园的消息,就表示愿将学校旧址交于和谷修缮整理后居住,以支持其著书立说、宣传·家乡之需。
改革开放后,农村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建新房、搬新家,告别了沟边边,搬入了平板房。和谷家原来住在南凹沟边的几孔土窑洞里,如今已是墙倒窑塌,无法居住。适逢村里支持,加上和谷老师的精巧设计,又经几年的精心培育和悉心照料,晓园已成为一所美丽的家园。
晓园院内一景  李晓信摄 
南凹村口横卧一块巨石,是黄宏显先生制作并赠予的石刻,“和谷故里”四个红色醒目大字,耀然石上。园子巨石上刻有“晓园”二字醒目端庄。步入院里,好像步入了绿色的世界,绿树红花,交相映辉。桃子大如核桃,压弯了枝头。一座古香古色的木亭子,亭亭玉立在院子中央,古亭下,赵建铜先生撰文、任茂理先生书丹、张善良先生勒石的一通“晓园记”石碑横置亭下。其文概述了和谷功成名就、祖上为官清廉、子女留洋好学、家庭和美幸福、退休回归故里“守古槐、伴慈亲、丁父孝母之情。”其美德美文好字,令人赞不绝口。
进入堂屋,一群文学青年正围坐一周,请教学问。一经介绍方知是家乡王益作协的几位作家。大家互相寒暄落座,听和谷老师娓娓道来。
聊完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应大家要求,和谷老师与大家合影留念,请大家到自家的旧居及自留麦地里参观自然美景。麦子快熟了,微风一吹,金浪滚滚,远处的沟沟坎坎、山梁莽原,到处是黄的麦浪、绿的海洋。

大家在亭下观景谈文,兴趣盎然  刘增社摄

地边的一畦小葱,勾起了和老师的回忆。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我自古城西安回到铜川家里,看到家门上吊着锁,知道八十高龄的母亲又到地里干活去了,连忙赶到地里,看到老母亲正坐在地里擁葱。我叫了一声妈,咱回家,她抬头一看是我,慢条斯理的说'给你钥匙,你先回。’说罢,又埋头摆弄那些葱苗去了。我知道,农活干不完,天王老子也把她叫不回去的。于是,只有帮她一起干了。”和老师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位老实厚憨的农村老太太的生动形象。八十多岁在城里,早已是坐享清福、安度晚年的老者,谁还下地干活呢?更何况在省城里干大事的儿子远路回来了,还是叫不回去她。当然,在她老人家眼里,儿子干再大的事也是自己膝下的一个娃。
麦田沟边,一座古香古色的木亭,雕梁画栋矗立在山嘴上的麦田里,却原来这座古亭是和谷老师自费为村里构建的景观,大家与和谷老师同坐在凉亭下,远望铜川的山山水水,不觉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麦田参观结束,好客的老乡帮助指挥倒车。老汉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丝丝笑容,嘴里叼着一只旱烟袋,边吐烟雾边说着欢迎再来,欢迎再来!和谷·老师连忙上前问好,并介绍说:“这是我的堂爷。他当年是个下煤窑的。”
老汉说:“是的。”
和谷说:“是的么,当年是困难时期,不是些你咋把我碎婆取回来呢?”
老汉和大家开心的哈哈大笑。和我们合影留念。
在这里,我看到了和谷老师和谐的宗族和邻里关系。

和谷给堂爷照相、聊天 李晓信摄 

中午,和老师招待我们在晓园共进午餐,和老师搀扶老娘入座,敬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蒸饺。老娘说:“让客人先吃!我们说:“阿姨,您是长辈,礼应先吃。您只要先动筷子,我们就吃。”就这样在一片客客气气、安静祥和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母慈子孝的一幕。
2021年6月27日,我·又一次驾车自西安来到了南凹,曲里拐弯、七拐八拐来到了古槐树下。
古槐,名不虚传。树干几个小伙子是抱不严的,树枝粗如檩、细超椽,满树绿叶、郁郁葱葱,树冠下,荫庇数亩,是一处休闲纳凉开会学习的好地方。它是600多年前明朝武略将军和青手植树。曾是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与和文瑄1943年编撰《铜川县志》的地方。是贺龙买马的地方。是跟随贺龙部队参军的抗日英雄、将军和凯归的故乡。是著名作家和谷曾携同学贾平凹走访古槐,写有小说《哥俩》的地方。第六次槐花诗会在此举行,有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新时代的诗歌朗诵,有唢呐表演、秦腔清唱、有街舞表演,和谷老师高歌一曲,唱响了毛主席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博得阵阵掌声。最后,大家共同高歌“唱支山歌给党听”。优美的旋律在古槐下、山沟里,久久的回荡着,回荡着!

和谷先生高歌了一曲主席诗词歌  李晓信摄 

慕然,我又看见和谷的86岁的老母亲在人群里坚强的站立着,昂首挺胸、引颈高歌,啊!多么刚强的母亲,高龄老人也要抒发对党的热爱,也要表示对儿子事业的支持。
网上,又看到和谷一家为母亲举办的生日庆典。和谷说:“妈,我是老大,祝您健康长寿!!我给您老磕头了。”眼见三个响头磕下去。全场一片热烈地掌声。其他姊妹以礼而行。老母亲看到子孝女贤、心情舒畅,竟不由自主的高声唱起了眉户戏《卖花线》。86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声音宏亮,记忆尤良,戏文一字不拉。------。多么互敬团结、和谐和睦的一家人。
南凹之行,使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真是:南凹美、晓园美,美在心扉:古槐好,景观好孕育好文。
黄土情、故里情,情深意切。母子亲、邻里爱,感人心悦。

2021年7月8日写于西安家中

作者近照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P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著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诸多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

来源: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池莉:半辈子过去了,自己尽是不体面和不高贵,遍体鳞伤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⑥

张维迎能给“袖珍”小县吴堡带来什么?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⑤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④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③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②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①

刘平安《沙窝纪事》读书茶叙会在铜川召开

中国作家不可能成为世界性大作家

他676分考上清华却没微信,看到他的手机后大家沉默了

六度槐花 诗情绽放,2021槐花诗会举行

文学写作的意义/和谷

和谷创作中心在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揭牌成立

丝博会 | 和谷:王益文化的优势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0)

相关推荐

  • 《西北作家》康凯鹏:走过白鹿原的蓝袍先生

    2016年4月29日上午7时45分,陈忠实老师突走了.噩耗传来,听的人又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前阵子听说陈老师身体不好,不再给人写字了.我想,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这个也正常,可谁想到,才两个多月,他竟这 ...

  • 李晓信:鸠摩罗什的得意门生为何多为秦人?

      黄堡文化研究409期 鸠摩罗什的得意门生为何多为秦人? 李晓信 陕西"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之所在地的户县草堂寺寺门 鸠摩罗什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大弟子. ...

  • 李晓信:难忘在铜川矿务局农场的岁月

    黄堡文化研究 第363期 难忘在铜川矿务局农场的岁月 李晓信 原设在铜川的渭北煤炭工业公司(先后都称"铜川矿务局")当年是一个与铜川市政府同一行政级别的煤炭企业管理机构.1968年 ...

  • 富春三小 倪思涵 ||《孙晓梅烈士故里行》

    "如果档案会说话"系列活动 寻访富阳名人足迹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宁死不屈的女中豪杰--孙晓梅"活动习作之4 孙晓梅烈士故里行 富春三小  五(4 ...

  • 李恩虎丨散文/晋商故里行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 ...

  • 李晓伍 | 最是故乡行不足

    最是故乡行不足 李晓伍 前几日下乡,几头牛在路中间晃晃悠悠地走着,任凭司机将车喇叭按得震天响,它们也根本不理会,仿佛没有听见.我不由笑道:"真是不一样了啊,看看现在的小村,连牛都见了大世面了 ...

  • 李思|和谷故里的老槐树开花了

    黄堡文化研究 第446期 和谷故里的老槐树开花了 李思 (周占魁 摄) 和谷故里,南凹村 有一棵七百年的老槐树 招摇铺围两亩有余的老槐树 如今,又开花了 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村庄 从村子里到村子外 从 ...

  • 周七‖谷禾,郭晓琦,孙启放,卢辉,李满强,李浔,慕白

    周七 周七|栏目,实行荐稿制,一人一首,侧重新作,每周七首 本周诗人:谷禾,郭晓琦,孙启放,卢辉,李满强,李浔,慕白 荐稿人:雨倾城 谷禾|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 我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夏日 练沟河两岸的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味/李晓红

    中年的年味大多是几代同堂的热闹欢腾,也有少数如我们一样,当父母渐行渐远后,或左或右,侧目以视,不知所味. 且纵马呀,过尘寰. 此后经年,我们从春节出发,飘呀飘,飘在上海.加州.罗马.马尔代夫--让心酸 ...

  • 【首届行参菩提诗歌奖参赛作品】天歌/李晓严

    黄鸟的左翅上 曾有过闪电与纹掌 羽翼拍打,抖落满天星辰 也曾在夕岚升起时 看到众神的前生 夜里放下桂冠 做牧星人,高山仰止 或在晨光里唱起梵歌 翕拢翅梢蜷曲在一面湖中 任由成住坏空 月从浅水泅渡 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