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西江月·遣兴》 ,古雅意趣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

董其昌行书《辛弃疾西江月·遣兴》,来源董其昌(传)仿米家山水图卷,25.9×219.1厘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卷董其昌运笔轻松,任性率真,神满韵溢,逸致翩翩之态,古雅意趣跃然纸上,叹为观止。
元明两代的书法大家几乎都是多面手,他们正草隶篆各体俱佳。但是,自从宋四家开创了奇崛多姿的行书,从宋的草体表意开始,行书好像已规定了其为宋、元、明三代帖学发展的主体,因此,这些多面手几乎都特别擅长行草。流便而不狂怪的行书在这时期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无论是简化笔法结构,还是艺术走向世俗,在社会中应用最广泛,数体之中最风流的行书占有了绝对的优势。董其昌也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以行书见长。
董其昌曾提出面对古帖不必细究点画形貌,而应注重观察其内在的意境,既要妙合古人,又要神在能离。“妙合”才能得古人笔意,“神离”才能自出机杼。只有摆脱古人法度的束缚,方可超凡入圣,洗净尘俗,自成一家。明人周之士曾评价董其昌,“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董其昌行书《西江月·遣兴》欣赏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

那得工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著全无

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

松我醉如何。只疑松

动要来扶。以手推松

使去。

壬子二月花朝日,董其昌又识。

一起学好行书

书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