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言锋语】美哉!昆剧《顾炎武》
夜空,沉寂了多日的月亮悄悄爬了出来,告别连绵的阴雨天气,今天难得收获一个月明之夜,心情也格外的好。今晚的昆山当代昆剧院几乎座无虚席,教育系统专场昆剧《顾炎武》在这里隆重上演。
一进入剧场,就被高雅的氛围感染到了,舞台前一排竹帘上“顾炎武”三个古色古香的繁体字映入眼帘,让人很是期待。待灯光熄灭,演出开始了,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看起了演出。
我是一个昆曲的门外汉,但自打第一次听到昆曲后,就莫名地爱上了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以为,昆曲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这不,昆曲《顾炎武》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古音,演员的唱腔老百姓基本都能听得懂。昆曲源于民间,盛于民间,理应为老百姓所接受,来之于民,惠之于民,顺应时代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良,符合科学发展观,因为人民对美好艺术的向往就是艺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昆剧《顾炎武》实在精彩,情节生动,扣人心弦,演员表演精湛,精彩绝伦,观众的心随着剧情起伏,跟着人物共鸣。昆剧《顾炎武》共有六折,分为“思归”、“诀母”、“惊碑”、“对狱”、“论试”和“问陵”。有一种感动,叫做直击灵魂,昆剧《顾炎武》做到了。顾炎武先生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倾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渗透他的魂灵。不管是“旧征衣,留与孤灯照相思”的勇气,“碑林多侵毁,发奋待我辈”的责任,还是“有志不在进退,胸襟不在明清”的大爱,无不反映出顾炎武先生的家国情怀。
昆剧《顾炎武》的唱词也是一绝,它传承了昆曲的精髓,可以说是百般磨砺,匠心独运。因为剧场里不能拍照,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只能不时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的台词,只恨自己打字的速度太慢,错过了太多精美的语句。如果主办方能够把唱词印成小册子,一定会是绝好的学习教材。
昆剧《顾炎武》开创了昆山艺术创作的先河,把“顾炎武”和“昆曲”这两张昆山名片进行了完美融合,交相辉映,给昆山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饕餮盛宴。
我对顾炎武先生是有感情的,我对昆曲也是动情的。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几度前往顾炎武先生的故里千灯镇,深入千灯中心校和炎武小学小昆班,拍摄制作昆曲题材的专题片。在小昆班,我深刻感受到昆曲教育工作者的孜孜以求,正是他们在先生诞生的这片热土上默默奉献,把昆曲这一艺术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在先生故里,我更感受到孩子们,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滋养的土地上,汲取着昆曲的养分,传承着先生的精神……不来不知道,孩子们对于昆曲的热爱真的超乎我的想象。
《传承》
《那一抹炎武红》
其实,昆山在践行亭林精神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昆山不仅在外在层面上纪念着这位伟人,比如用顾炎武先生的名或号命名的亭林公园、亭林中学、亭林路、炎武小学等,更在思想文化层面上传承了先生的衣钵,发扬着先生的精神。举世瞩目的“昆山之路”不正是践行亭林精神的一个生动写照吗?
昆山,这个亭林精神浸润的土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参观、创业,甚至扎根。也许这就是昆山这座魅力之城的魅力所在吧。
曲已终,人已散,心绪却还在剧中。步出当代昆剧院,仰望天空,感觉月光更加明亮了。
一块菜地
1部手机,80余部作品一一听听他和学生"励志但不鸡汤"的故事
【小昆老师朋友圈】1部手机,80余部作品一一听听他和学生"励志但不鸡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