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外孙背古诗
——家有外孙(16)
对孩子的教育,我是不主张过早地“往车上装东西”的。因此,对认字、背诗、学习各种特长等,我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女儿给外孙报特长班的时候,总会和我商量。我知道,时代浪潮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庭能抵挡的,所以我的意见只有一条:无论报什么班、学什么特长,都不能强迫孩子,都不能把功利性的考级、比赛作为目标。概况地说,只要孩子高兴,把多少班我都不反对;反之,只要孩子不愿意,一个班都是多余的。
事实上,女儿跟我商量只是走走程序而已。经过“商量”,外孙已经参加了英语、美术、街舞、乒乓球、钢琴等特长班的学习。外孙每天的作息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
有一天,外孙在家里玩奥特曼玩具,突然背诵出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我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喜出望外。“谁教给你的?”我连忙问。外孙说:“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的。”“爷爷再教你几首好不好?”外孙爽快地回答:“好!”趁着外孙愿意学,我赶紧教给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教了几遍,外孙就会背了。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又陆陆续续地教给了外孙一些古诗。
幼儿的学习有滞后性的特点。有的古诗外孙一时背不下来,忽然有一天,他便自言自语、十分顺畅地背诵出来了。所以,我教外孙背古诗,从来都是不急不躁的。愿意学就多背几遍,不愿意学就暂时放一放。
昨天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外孙已经会背30首古诗了。每一首古诗的背诵都是在“十分愉快好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完成的。不经意间,背诵古诗成了外孙展示才艺的拿手好戏,尤其是在亲朋满座的宴席上不让背都不行。
如果仅仅做到不勉强外孙,我就不算是个搞教育的了。我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归纳一下,我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第一,从先生变学生,我跟外孙学习。惰性是人的天性,遇到外孙有惰性的时候,我便对他说:“昨天教你的那首诗,我怎么背不出来了呢?”外孙会问:“为什么?”我说,爷爷老了,记忆力下降了。于是,外孙的“斗志”被激发出来了。“爷爷,你说的是哪一首诗?”“就是那首‘应怜屐齿……’”“哈哈,印苍苔”外孙很得意地接了下去。“小扣柴扉……”“久不开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爷爷你真忘了,我都能记住!”
第二,多走一步便是领先。开始时,我教给外孙的古诗多数是家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外孙背不出来的时候,妻子、女儿、女婿都能及时提醒。尤其是妻子,提醒外孙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我说“不知细叶谁裁出”,外孙接不上来,妻子在旁边会伸出两个手指头,然后做出用剪刀剪东西的样子,外孙马上就说出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开始的时候,外孙非常希望得到家人的提醒,但一段时间下来,外孙感到很没有成就感。于是找我告状:“爷爷,为什么我会背的古诗他们也会背?”我及时诱导:“要不这样,爷爷教你一首只有你会背,他们不会背的,好吗?”外孙高兴地说:“好!”就这样,外孙以高涨的热情学会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古诗。晚上家人吃晚饭的时候,外孙就开始表演“绝活”了:“妈妈,我考考你,水光潋滟,后面怎么说?”女儿说,不知道。“爸爸会吗?”女婿说,不会。“那奶奶呢?”妻子说,奶奶也不会。外孙会得意地大声说:“晴—方—好!”
第三,适时举行对抗赛。我和妻子带外孙去外地的时候,在汽车、火车上,我会举办外孙和妻子的背古诗对抗赛。比赛的方式只有一种:抢答!作为裁判,我只说前半句:“去年今日……”外孙抢答“此门中”。“我宣布,现在场上比分1:0。”外孙催促着我:“再来!”“人面桃花……”“相映红。”在妻子故意慢半拍的情况下,外孙再次抢答了题目……。“最后,我宣布,今天对抗赛的冠军选手是……”我把外孙的手举得高高的,他自己就报出了名字:“王××!”然后,他会哈哈大笑,并且手舞足蹈地说:“奶奶,你这位选手可以回家了!”
对幼儿来说,学一些特长并非不可以,如果能做到适当、适时、因人而异、从儿童的实际兴趣和天分爱好出发,不仅不应当反对,而且应该大力提倡。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学街舞并不只是学几个动作,而是要学习用舞蹈语汇、肢体语言表情达意;学英语并不只是记住单词学会几句话,而是要接受另一种语言及文化的熏陶;学钢琴并不等于学音乐,把钢琴和音乐挂起钩来的不是琴键,而是琴键背后的美妙的音符和旋律。学习乒乓球、美术也是如此,个中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说,外孙参加的特长班是为应试教育做准备的话,那么,我教外孙背古诗便是应试教育的有效补充——素质教育;如果说外孙学特长受了功利主义的影响,我给外孙的便是人文精神的影响;如果说外孙学特长是当今社会的需要,那么,我给外孙的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三个“如果”中,前者是强势的,后者是弱势的;前者是流行的,后者是落伍的;前者是显性的,立马有用的,后者是隐性的,暂时无用的。然后从长远看,如果指导思想不端正,那么,前者是技艺性、技能性、技巧性的,后者则是文化性、精神性、涵养性的。前者发展了人的生物性的一面,后者则彰显了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有灵魂的属性。
当然,我知道,把文体特长和人文素养截然划分开来并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做法是违反科学性的。事实上,所有文体特长中无不包含着素质、素养的成分,反之,任何人文素养也无不包含着能力、方法的因素。我反对的只是重特长轻素质、重外在才艺轻内在修养的做法而已。
我希望外孙的成长道路是:特长与素质并重,在特长中磨炼意志;才艺与修养共生,在才艺中陶冶性情。
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