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跃起】智行者:用无人驾驶赋能各行各业

导读
THECAPITAL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德兆

对于智行者来说,核心技术突破、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核心团队都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共2734字,约3.9分钟
作者 | 茁勇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无人驾驶这片热土上,老玩家激战正酣,新晋者不断涌来,竞争创造更多机会,也带来更多成长。

规模化商用正成为无人驾驶领域新一轮角逐的赛事,谁能最先实现商业或落地,谁就能头戴王冠,快速步入“下半场”的发展快车道。

无人驾驶技术是汽车产业和人工智能的头部,是集研发、制造、测试和商业运营为一体的技术,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重要的标志。在国内政策的激励下,众多车企和科技公司争先进入。人类从未离无人驾驶的梦想如此接近。它的成功将带动更多技术的革新,对网约车和共享汽车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刊记者与国内最早成立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之一——智行者,就智行者的发展、创新与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对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德兆进行了对话。

本刊记者:成立至今,贵司经过了哪几个成长阶段?在产品逻辑、商业模式等方面上有怎样的变化?

张德兆:智行者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之一,发展至今,公司的经历和大学生四年学习经历很类似:第一个阶段是大一、大二,在这个阶段,我们尽可能多地、拼命地学习理论,单纯地进行技术研发和突破。彼时,中国无人驾驶发展刚刚开始热起来,赛道中的初创型企业并不多见,很多技术的推进、测试、转化速度较慢。第二个阶段是大三,即技术落地尝试阶段;我们开始进行一些实践,将前几年积累的技术尝试性的应用到一些场景中,从2018年起,智行者部分产品开始商业化落地,踏出了从理论到落地的第一步。第三个阶段是大四,我们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努力的真正进入某一领域,就好比目前的智行者不断地拓展商业化落地场景,并在产品落地中不断地对技术进行锤炼和提升。

虽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成长,但智行者用无人驾驶赋能各行各业的发展核心始终没有变。明确了这一核心要义的同时,我们相信,虽然落地场景有差异,但核心技术是趋同的。因此,智行者一直坚持进行“无人驾驶大脑”的研发,并在发展过程中确定了“多场景落地”这一差异化打法。这也让智行者成为行业内拥有最多数据和最快进行技术迭代、最先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之一。

本刊记者:近一两年贵司经历了哪些重大战略调整?

张德兆:自成立以来,公司的目标始终保持不变,我们坚持在无人驾驶赛道进行持续深耕,并始终聚焦“无人驾驶大脑”的研发。以此为中心,智行者在尝试和探索中对市场需求更加明晰,基于此,我们将无人驾驶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需求,为保障生命安全而衍生出的最基本需求,例如无人特种运输车、消防车、生化类的探测车及救援车等领域;二是生活需求,帮助人类从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例如环卫车、物流车等;三是精神需求,即考虑人类生活的精神性享受而衍生出来的无人移动智慧办公、无人移动休闲空间、智慧交互与消费场等。

基于此,2020年,智行者在进行了内部架构调整,内部划分了三大事业部:特种无人车事业部、低速无人车事业部和智慧交通事业部。三大事业部不仅为智行者实现了多场景产品落地,还为智行者提供了丰富的、充足的现金流,为智行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刊记者:商业化的过程中,贵司遇到了哪些问题?创业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张德兆:受益于多场景落地的打法,我们不受限于某一单一场景的落地阻力,实现了多点开花,反而让智行者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比较快,也相对来说比较顺利,目前我们的无人驾驶产品已经在全球的2000+场景实现了规模化落地。

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是客户认为智行者是个“靠谱”的团队,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智行者出品”能让客户放心、安心,我们很高兴能做到这一点。

本刊记者:如何保持创新力?贵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如何?产品有哪些独特的护城河和壁垒?

张德兆:我们强调,创新应该是一种意识,而非是一个要求。我们希望团队的创新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自身可颠覆的地方以及市场需要我们改变的地方,我认为,能推翻自己、能满足市场就实现了创新,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

上面我们提到,智行者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这些场景为数据回流提供了可能,而丰富的数据又成为我们训练算法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这又为商业化落地搭建了基础,因此,海量的数据和技术迭代能力就是我们最大的护城河。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贵司所处的市场?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一赛道未来的胜出者,您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贵司拥有哪些?

张德兆:就目前来看,无人驾驶市场是一片“热土”,竞争很多,不仅有大量的已经在场的玩家,还有更多新进者,每一个都实力不凡、虎视眈眈,但也正是这样的竞争才更能创造机会,并带来更长足的成长。

无人驾驶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的不仅是体力,更是坚持下去的意志。无人驾驶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而已,过硬的技术能力是入场券,哨声吹响,大家开始比拼规模化商用的速度,而无人驾驶的终点绝不只是无人这么简单。这个过程中,岔路口很多,诱惑很多,如果意志不够坚定,沉迷于自满,到某一个中途的点就止步不前便失去了最终竞赛的资格。而足够长远和明晰的目标、对无人驾驶赛道的执着信念便是我们智行者最凸显的素质。

本刊记者:这一行业未来一两年内,还有哪些机会和挑战,有哪些痛点亟待弥补?

张德兆:各自安好的技术积累阶段已经过去,规模化商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几年无人驾驶行业面临的共同的课题,是竞争的核心,这对大家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技术积累阶段,大家的差异化不会很大,但进入下半场,可以说,谁先实现商业化落地谁就抢占了先机。

就行业来说,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无人驾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是有待弥补的短板。

本刊记者:是何种因素,使得贵司走到如今的市场地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全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核心团队的快速成长?

张德兆:对于智行者来说,核心技术突破、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核心团队都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刊记者:当前,贵司的团队建设如何?未来有何规划?

张德兆:目前智行者的团队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中,多为中国高校专业人才,例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航等。五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汽车系,在无人驾驶行业深耕多年,董事长兼CEO张德兆是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博士后,教授级高工,曾获首届未来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大会最佳论文奖(亚洲唯一优秀论文),并参与制定4项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国家标准。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吸纳更多顶尖的、对无人驾驶感兴趣的团队成员,构建更加完善的、强大的团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刊记者:目前,贵司融资情况如何?是否有上市时间表?

张德兆:目前智行者已融资到C+轮,下一轮正在按照计划推进中,近两年内会考虑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但具体时间表暂不方便透露。

END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请加小助手(rzcj2006)
融中热搜
【专刊】达晨财智 | 【专刊】诺亚控股
【专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
最近VC有点烦 | 深圳拿到了尚方宝剑 | 资本控股“大变身”
芯片骗局终被捅破 | 白酒走进“负时代”
四位半导体投资“老炮儿”的自白
碳中和 | 天使投资困局 | 赛富阎焱、优脉应松巅峰对话

融中朱闪:如何寻找股权投资确定性

王忠民:“卡脖子”的地方一定要做“智能大挪移”

投资圈的年轻人 | 武汉3000亿产业基金来了

VC/PE内卷闹剧

SaaS投资风又起 | 硬科技项目融资骗局

GP观察

国科投资

华兴资本 | 北极光同创伟业 | 洪泰基金 | CVCA

华平投资 | 高瓴资本 | 百度投资CMC资本 | 博裕资本

创璟资本高榕资本 | 澳银资本 | 景林资产 | 凯联资本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一村资本 | 腾讯投资 | 毅达资本

元明资本 | 远洋资本盈科资本 | 雷石投资 | 远翼投资

启赋资本 | 温氏投资 | 曦域资本 | 华盖资本 | 华兴资本

达晨财智红杉中国 | 同创伟业 | 厚德前海 |首钢基金

险峰旗云 |基石基金

人物
肖冰 | 邵红霞 | 张涛 | 索继栓 | 刘庆峰 | 何伯权
曹德云| 贾康甘剑平雷军 | 栗浩洋 | 刘燕华唐宁
王忠民 | 吴亚平 | 田源 | 张汉亚  | 俞敏洪
达公司

蔚来 | 渤海银行 | 好想你 | B站 | 鹏博士 | 全聚德

广汽集团 | 中望软件 | 亿纬锂能 | 康希诺 | 爱尔眼科

新瑞鹏 | 尚品宅配 | 和而泰 | 佛朗斯叉车 | 掌门教育

数联铭品 | 宁德时代 | 三角兽 | 娱人制造 | 云从科技

交控科技 | 笑果文化 | 沃尔德 | 声智科技 | 三只松鼠

车通云 | 思必驰 | 神策数据 | 小鹅通 | 乂学教育 | 掌门1对1

碧桂园 | 富时罗素 | 天风天睿 | 旷视科技 | 瑞幸咖啡

华大基因 | 众投邦 | UU跑腿 | 地平线 | 思贝克

世和基因 | 数澜科技 | 凯联医疗 | 天广实 | 臻格生物

微医 | 奥然生物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