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有条“太保巷”,住过冯子材、陆小波、杨百万、江珊……

“太保巷”的位置,在中华路的陆小波故居到“江河汇”售楼处这一线,因为我在这片长大,从小就知道这里是过去的富人区。

有很多人参观过陆小波故居后,觉得这真是一座非常好的老建筑,实际上我小时候经常活动在打索街、潮水沟、姚一湾、太保巷一带,看过很多比陆小波故居更好的老房子,有的房子一进连着一进,有门楼有影壁,后来京口闸、中华路一带拆迁就没有了,至今觉得非常可惜。

太保巷这个巷名,和清军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的故宅有关。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到了后期,中国军队的主将就是靠70岁的冯子材了。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今属广西)一带防务,并会同办理广西军务,获赠“太子少保”衔,“太保”,就是这个来历。

冯子材

纵所周知,中华路原来是运河的前部分,因为建马路被填平了,所以与之相连的太保巷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可能是因为风水太好的缘故,住过不少名人。

01

冯子材在1818年7月出生于广东廉州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和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是同龄人。

他是一个苦孩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练得一身好功夫。后来加入了反清组织“天地会”旗下,成为一个小头目。后被清廷招安,先跟着向荣,后跟着张国梁,表现得很勇猛,数年的征战,让他逐步成长为一名战将。

太平军两破江南大营时,冯子材都身处其中,几乎都差点全军覆灭(仅率几百亲兵侥幸逃脱)。另外,他还曾两次被派去援助进攻六合(太平军驻守之地),结果也都以失败告终。

在打太平军的时候,他有输有赢,曾国藩对他的评价是“尚能战”,意思是因为别的部队实在太烂,冯子材就显得比较能打了。

后来曾国藩发现他心理素质很好,干脆不派他出战,而是只让他负责死守镇江城。

同治元年(1862年)初,冯子材收拢残军固守镇江,当时,除镇江以外,从南京到苏州的重要城市都为太平军占领,镇江是唯一为清军占领的战略要点城市,冯子材困守孤城,过得相当艰难。

太平军攻打了镇江城5年多,在一百多次大大小小的攻城战中,冯子材练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战术。

他结合镇江的地理形势,总结出"以守为体,以战为用"、"先为不可胜,以待可胜"的打法,一边守,一边打,先利用地形,建立由高低交叉火力组成的立体防御工事,太平军来了,打也打不下来,打到没脾气了;然后他再集中优势兵力,冲出去一顿狂揍,往往大获成功。

《丹徒县志摭余》记载说,他在镇守镇江期间,比较会笼络人心,镇江城上下一心,听命为他所用。因此,太平军攻打了镇江五年,发动了百余次攻战,但始终不能撼动冯子材。

冯子材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一直坚持到了天京陷落。清廷论功行赏,冯子材被任命为广西提督,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点石斋画报》中的“冯军门像”

过了近20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清廷在越南战场上被法国人打得节节败退,实在找不出能打的了,想起了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冯子材——这一年冯子材都靠近70岁了。

为了民族大义,冯子材重新出山,他被任命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开赴前线。

当时法国侵略军已经占领了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后因为兵力不足,补给困难,于是炸毁镇南关城墙及附近工事,退回越南。镇南关是我国西南之门户,清廷知道法国人也只是暂时放弃,于是急调冯子材军前往防守。

冯子材来到镇南关以后,立即把防守镇江的战术,全用在了这里。

知道凭火枪火炮,都不是法国人的对手,于是他一到镇南关就大兴土木,加强防御工事,用以消除对方的火力优势。

他清醒地认识到靠热兵器想打赢是万万不可能的了,只有靠近了短刃肉搏的斗狠,还有打赢的机会。

当时的清朝没有能力生产刺刀,冯子材选择了大刀为主要的肉搏兵器。

法军的大杀器,是哈奇开斯37毫米5管机关炮。冯子材知道火力上拼不过法国人了,因此给800名大刀手配置油瓶装火药,在瓶嘴用香炭引爆的“先锋煲”(简易手雷)。

▲哈奇开斯37毫米5管机关炮海陆两用

这种手榴弹加大刀的搭配,也是后来西北军大刀队的标准配置,写尽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无奈。

一个月后,法军1000余人趁大雾偷袭镇南关,见识了冯子材这招,被惊得人仰马翻。

干部的带头作用特别重要,随后中法战争陆上决战的胜负关头,中方前线最高指挥官——很有可能也是整个战场上年龄最大的老人——冯子材,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迎着敌人的炮火,第一个发起了冲锋!

刹那间,就连清军最懦弱的战士也热血沸腾,原本动摇的清军士气高涨,手执大刀和“先锋煲”,排山倒海地跟在冯子材身后砍杀法军,法军惊恐万状,全线崩溃!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冯子材率军乘胜攻克了文渊、谅山等失地,重伤了法军司令尼格里。

没想到清军这么猛,越南人也激动了,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纷纷为清兵运粮作向导。

法军战败消息传回国内,法国内部矛盾被迅速激化,茹费理内阁被迫倒台,中法战争以中国暂时取得胜利而告终。

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今属广西)一带防务,并会同办理广西军务。并获赠太子少保衔,世职改为三等轻车都尉。

1886年,授冯子材为云南提督,当时他身体不好未能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1895年,老将军将他的府第及指挥机关移到现在太保巷、小营盘这一带。

1903年,冯子材都已经86岁了,广西钦廉一带会党蜂起,两广总督岑春煊请冯子材出山管理团防,冯子材带着两个儿子准备上战场,却突然病危,不久即去世。

冯子材谥号“勇毅”,非常符合这位传奇老将军的一生写照。

02

陆小波故居在之前“镇江三老”陆小波居住的房子,见证了镇江的近代史!一文中已经讲述了,今天就不多谈了。

1950年,一个叫杨怀定的小男孩,出生于镇江太保巷。

小学毕业后随父母迁居上海,成年后,他进入上海铁合金厂当工人,1988年,他担任仓库管理员。

这一年的春节前后,厂里仓库丢了一吨多铜材,杨怀定就成了怀疑对象。虽然破案后证明跟杨怀定没有关系,但身为镇江人的他气性很大,于是从工厂辞职不干了。

杨怀定辞职后,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扎进图书馆,读书看报。在报纸上,他获得了国库券的消息。

爱读书的他,读过《子夜》,《子夜》里面讲的证券交易就是这样,价格有高有低就能赚钱。当时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回报很可观,于是杨怀定果断入手。

但买好以后,杨怀定还是有点忐忑,怕国库券价格下跌,当天下午就跑去看行情。一看涨了好几块,他立刻抛了,赚了800元,一年工资到手。

赚了钱的他,立即联想到全国开放了七个城市的国库券转让,这里面会不会有差价?

不过各地的价格行情在哪里找呢?他又想到了报纸。

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杨怀定推断,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道当地的行情,于是立刻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当天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

之后,他又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光是合肥,就去了接近80次,出去一趟,他就有几千元进账。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没有点钞机,每次回到家他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真得数到手抽筋。

因为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杨怀定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两地。考虑到安全问题,杨怀定专门请警察荷枪实弹来保护自己,还引来《解放日报》报道。

他的本金快速膨胀,不久就到了100万元级别,人送外号“杨百万”。

▲杨怀定,资料图。

国库券交易上赚取第一桶金后,杨怀定转战股市,成为了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

当时A股还处在初期阶段,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电真空”,买入半年后股票大涨,他在800元以上价位卖出,净赚150多万元。

随后,他在股市里赚到了第三个100万、第四个100万……风头无两,“杨百万”逐渐成为股市里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

这个“太保巷”出生的镇江人,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炒股,后来变成了他的生存状态。他说:“股市已经成为我的生命。股民爱什么?阳线,所以我的孙子就叫杨线,小名叫涨停板。”

今年6月,杨怀定去世,几乎所有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江湖上一直有人传说杨怀定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他的回答值得所有喜欢所谓内幕消息的股民思考:

“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03

1967年12月,江珊出生于太保巷。

江珊的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母亲是话剧演员,也在部队文工团唱过歌剧,父亲的经验更丰富,不仅唱过歌剧,还做过话剧导演和舞台监督。

小时候的江珊经常跟着父母进剧场,从后台、化妆间,一直跟到侧幕条,站在那个位置看戏,看得多了,就有了想表演的冲动。

1987年,江珊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何冰,胡军,陈小艺,徐帆都是她的同学,直到今天,这个班还被人称为中央戏剧学院87级“戏骨班”。

毕业之后,本来要和唱片公司签约的江珊,因为嫌弃公司给她取的艺名“江丽娜”,就没去歌手界发展,她主演了《爱在雨季》、《文化圈》等剧,但不温不火。

1993年,赵宝刚导演正在为自己的新剧《过把瘾》寻找女主角人选,作为男主角的王志文向导演推荐了自己的师妹江珊。

《过把瘾》虽然才短短八集,但它是江珊演艺生涯里程碑的代表作。

当时的江珊有多火?全国的发廊都贴满了她的海报,“没有女的没剪过杜梅头,没有男的没暗恋过江珊”。

乘着电视播出的热度,江珊和王志文一起出了同名专辑,主题曲翻唱热度甚至盖过了刘欢和那英的原唱,唱片卖了40多万。

接着,江珊的音乐才能被发掘,签了唱片公司,还发行了个人专辑,专辑里的主打歌《梦里水乡》获奖无数,成为她经久不衰的经典代表作。

江珊和王志文还在《让爱作主》、《人到四十》等剧中扮演夫妻,当时已经让观众认为他们俩是一对国民夫妇,但江珊却爱上了一个命里的克星——高曙光。

1997年,江珊在电视剧《我想要有个家》中遇到了高曙光,两人因戏生情,很快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江珊生下了女儿,高曙光给女儿取了一个甜蜜的名字叫高亦心——亦和心合在一起就是恋。

但这段幸福的婚姻只维持了6年,2003年,两人离婚。离婚的原因,到现在都还是个谜。

离婚后,江珊在拍摄《悲情母子》的时候遇到了靳东,因戏生情,两人相差9岁,却无惧世俗的眼光谈起了姐弟恋。

两人同居5年,甚至一度到了快要谈婚论嫁的地步,据说江珊已经准备带着靳东和女儿一起移居美国了。

这时候他们却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阻力:江珊的女儿高亦心,非常不喜欢靳东。

她反对妈妈与这样一个“小男人”在一起,给江珊出了一道送命题:要女儿还是要男朋友。

高亦心甚至放了狠话: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当妈的心一软,选了女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江珊都是单身。
后来,她和一个比靳东还小的男演员张博曝出恋情,张博1982年出生,比江珊小15岁,在新《三国》里演的孙权,在《大秦帝国》里演的嬴稷。

但这段恋情没有再看到多少后续报道,可能是狗仔队过敏了。

到了去年12月22日,江珊终于确认了演员田小洁是她的新老公。

田小洁比江珊小3岁,是个走实力派路线的老戏骨,名气不大但作品很受欢迎,演过《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谢枫,《楚乔传》中的皇帝,还有去年口碑大爆的《沉默的真相》里的陈法医。

如今,54岁的江珊依是女神级别的人物,女儿已经长大,她也过上自己要的生活了,未来的日子里,期待岁月静好。

太保巷,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小巷,如今成为宽阔的马路,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居民区,而这条巷子的名人奇事,还在继续述说……

(0)

相关推荐

  • 这位老将军有多牛?生了14个儿子、19个女儿,最爱天地正气

    晚清,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在跟世界列强的战争中,几乎每战必败,随之而来的就是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人神共愤! 不过,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清军却打出了一次难得的胜仗,一战振国威,成为晚清唯一一次没有 ...

  • 镇江有条“磨刀巷”,古时候住军队后勤匠役,近代文人和生意人汇聚!

    本文由"李赞扬"老师原创.授权,讲诉镇江的文化故事,欢迎大家分享给朋友. 掌故:磨刀巷是冷兵器时代后勤匠役的治所遗迹,这恐怕在全国的地名中非常罕见的.在成语中,和磨刀有关的成语都是 ...

  • “镇江三老”陆小波居住的房子,见证了镇江的近代史!

    本文选自由镇江博物馆和镇江市史志办编写的<听风听雨,吾爱吾庐--镇江名人故居擷珍>一书,讲诉镇江名人故居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给朋友. 作者:陆为中  曹雪屏 编辑:我爱镇江的风情 &quo ...

  • 镇江有条“观音桥巷”,巷子里的特价书店最近停业了

    前几天路过观音桥巷,发现巷子里的"特价书店"把里面的书都清空了,问了店里师傅,说这边书店停业了. 这家特价书店是新华书店的产业,多是书店处理的书,最高打五折.每次经过大市口,我都走 ...

  • 在歙县,有条中山巷,皖南事变后羁押过叶挺将军

    在歙县,有条中山巷,皖南事变后羁押过叶挺将军 司马狂/文 在歙县徽州古城内,大多人都知道斗山街,但说起这中山巷,除非是纯粹的老城里人,或者是对老城区非常熟悉的人,否则知晓者还真的不多.笔者之前在朋友圈 ...

  • 祥符寺巷裕德堂陆宅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10日 B01版 倪浩文 陆宅位于姑苏区祥符寺巷内,系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未见任何关于此宅宅史的记载,笔者通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现居上海的陆氏后人,乃知此宅业 ...

  • 养育巷323号——怀念陆家姆妈

    ᐃ苏州养育巷 ᐃ苏州养育巷使徒堂 看了网上回忆养育巷的文章,也勾起我少年的回忆.忍不住也要聊上几句. 我家租住在养育巷,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当时养育巷还只是一条小巷.323号是一座深宅大院.南面就 ...

  • 行走丨镇江,古巷深深

    游江南古巷.品古城文脉,真的不必赶在烟花三月.桃李争芳之时,仲秋之后的景象也很煽情.君不见,保留老街原貌的青石路蜿蜒冷静,雨后的苔藓略显苍凉,斑驳的古桥依然舒展.时见老墙缝隙,一丛野草固执地支撑身躯, ...

  • 去偶遇明星吗?伦敦有条“富豪巷”

    在西伦敦有个区叫Holland Park,那附近每套房子的均价为三百五十万镑,妥妥富人区.但这里也被称为"富豪巷",就不仅仅是百万豪宅了.去那里散步,你有可能邂逅英国明星.

  • 打索街往事:曾是名动江湖的镇江药材街,住过镇江工商业老前辈!

    在我找到的一本建国初50年代<镇江市勤俭持家展览会编>尾页,有一张早期的广告:镇江市药材公司大量收购桔子皮.龟板.鳖甲.收货地址是:打索街21号. 对这个地方有印象的妈妈告诉我,这儿当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