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半边天② 安妮·坎农 | 观天者说
说到历史上的女性天文学家,很难不提到“哈佛计算员”(Harvard Computers)。故事嘛,要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系统的对恒星光谱进行记录和分类,才能真正理解恒星的本质。而真正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是当时的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爱德华·皮克林(Edward Charles Pickering)聘用的一大批女性技术人员。她们常常被称为“哈佛计算员”,但我更愿意说她们是一支女科学家团队,而且个个都是开挂的存在,实实在在地用科学改变了世界。观天者说“女王节”系列的第二位主角,就是其中一位——安妮·坎农(Annie Jump Cannon)。
图1. 安妮·坎农画像(来源:维基百科)
安妮·坎农是20世纪初研究恒星光谱的权威,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性天文学家”。据说坎农投入天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母亲的影响。身为天文爱好者的坎农妈妈将兴趣传递给了女儿,并一直支持着她。
1896年,坎农加入了“哈佛计算员”的工作团队。在这里,她依据恒星的颜色,按照表面温度从高到低排序,将皮克林等人早期建立的光谱分类法改造为“哈佛分类法”。 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采用这一分类系统(只做了微小改动),并沿用至今。
图2. 恒星哈佛分类。根据恒星表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对应OBAFGKM型(来源:见图注)
年轻的坎农因患病几乎失聪,但随之而来的社交困难却使她得以全身心投入科学。坎农曾说过“每一种物质都发出特定波长的振动,就像在唱自己的歌(Each substance sends out its own vibrations of particular wavelengths, which may be likened to singing its own song)”,枯燥的恒星分类工作在她眼里竟成了如此浪漫的事。
坎农在哈佛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据说她在44年的时间里对35万颗恒星进行了分类。1925年她获得英国牛津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天文学家们仍在用各种方式纪念坎农。月球上有一座叫做坎农的环形山;美国天文学会每年都会向在天文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女性天文学家颁发安妮坎农天文奖(Annie Jump Cannon Award in Astronomy);年轻一代的天文学家甚至用她的名字来命名软件,许多研究恒星光谱的天文学家都用过这款坎农同名软件(The Cannon)。
图3. 安妮·坎农(左)和亨丽埃塔·勒维特(右)合影(来源:维基百科)
正如开头所说,哈佛计算员们为天文学留下了不朽的遗产,下一期的主角就是团队中另一位了不起的女天文学家——亨丽埃塔·勒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敬请期待。
主讲人简介
李海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译有《宇宙的真相》《图说宇宙》《宇宙简史》等科普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