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夜话〗我的老家安家峪
来 源:迁西县文史资料第9辑《往事回眸》(孙法仲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7出版)
撰 稿:赵振山
撰稿时间:2008.03
网络图片
我的老家在迁西县潵河桥镇安家峪,退休十多年来很少回去。过去老家的人糠菜半年粮,交通极为不便,全村13个小自然村相互间来往都是土路、山道,200多户人家没有一辆自行车,就是去10华里外的潵河桥赶集也是步行,而且还得爬山越岭。
2007年正月初八,三婶80岁生日,我回家为她老人家祝寿,由县城到老家50多华里,不是油漆路就是水泥路,车一直开到了家门口,前后只用了半个小时。到家后,看望了老人和亲友,随后和弟弟闲谈起来。我问他村里交通运输情况,他说现在可方便了,每天都有客班车,十多个自然村全通了水泥路,300多户人家80%以上有了摩托车,自行车都没人骑了,还有80多户人家有了大、小机动车,有些户还有了小卧车。
网络图片
下午返回县城,坐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公路上,我又想起了早年求学时的艰苦。1951年初我高小毕业,考上了迁安迁西联立师范,校址在迁安县城。那时,去迁安县城根本没有公共汽车,所以第一次去那里上学时父亲借了一头毛驴,以后上学和放假回家就全靠步行了。从家到学校,走大路是160华里,走小路是140华里,但须走些山路。因此每次都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直走得脚上起泡、鼻子出血,要过好几天才能歇过劲来。最让我难忘的是1953年春季开学,从家里走时爸爸跟我说:“家里没钱,你到县里找你哥要点吧!”我本想,找到哥哥除了可以要点钱,还可以住一宿,次日再去上学。可是,当我到县里时哥哥已经出差了。不巧,天又下起雪来。但住下是不可能了,因为哥哥不在、手里又没钱,所以只好冒雪赶路。当时我独自一人行走于山间小道,心里真有说不出的苦。眼里含着泪,肚里忍着饥,艰难跋涉,晚上8点多才到了学校。
撰稿人赵振山,男,迁西县潵河桥镇安家峪村人。1933年9月生,1954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县委办公室办事员、县档案馆办事员、唐山地委办事处办事员、县委组织部干事等职。1965年9月任县广播站站长。1976年8月任县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1984年3月任县政协筹建办副主任、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1993年3月任副县级调研员,同年10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