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饮之良方— 甘草干姜汤治疗脾胃阳虚手足不温 伤寒 眩晕

开篇之前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甘草的小故事!相传,有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外出看病时,给弟子留下几包预先开好的药,以应付前来看病的人。没想到登门看病的人很多,留下的药很快用完。弟子只好把院中烧饭的干柴切碎装成包,这种干柴嚼起来有一种甜味,弟子认为可以冒充成药。出乎意料,那些病人吃了这些带甜味的干柴,病都好了。这些病人中有咳嗽痰多的、咽喉肿痛的、脾胃虚弱的、痈疽肿痛的,还有小儿胎毒的孩童。治好了这么多人的病,这种干柴真是神奇。老中医回来后,喜出望外,大大表扬了弟子,并特地把这种干柴命名为甘草。从此,甘草入药,并沿用至今。

甘草作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良药,也受到医圣仲景的热爱。其所著《伤寒论》中,《甘草干姜汤》一直作为治疗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经期腹痛属寒证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1.药物组成与用法

(1)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2)伤寒论: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古方一两有考证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2.随证加减用药

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

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

若大便溏者,加扁豆、莲子肉,以健脾止泻等。

3.临床运用案例

1.伤寒:吕沧州治一妇伤寒,乃阴间阳,面赤,足踡而下痢,躁扰不得眠。论者有主寒、主温之不一,不能决。吕以紫雪、金匮理中丸进,徐以冰渍甘草干姜汤饮之,愈。且告之曰:下痢足踡,四逆证也,苟用常法,则上焦之热弥甚,今以紫雪折之,徐以甘辛以温里,此热因寒用也。众皆叹服。

2、眩晕:何某某,男,80岁,农民。素患慢性支气管炎,年老体弱,卧床已半年,近出现头晕耳鸣,如坐舟车之中,觉物旋转,耳鸣如潮水,不能起床,不敢张目,同时伴咳嗽气急,咳唾涎沫和胸闷不适感。听诊右中下肺野有散在中小水泡音,曾用四环素、磺胺嘧啶、麻杏止咳糖浆等消炎止咳药无效;又用天麻钩藤饮、百合固金汤等加减方亦无效。眩晕日见加重,咳唾涎沫不止,思热饮,不欲食。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沉细。拟诊眩晕病,肺中虚冷,水气不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处方:炙甘草15g,炮姜12g,3剂。服1剂后,眩晕锐减,咳唾涎沫好转,服完2剂,能起床活动,3剂眩晕除,诸症基本消失,精神大振。

经方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可,和医者带辨证技术与用药是分不开,但往往就如同开篇的故事,以次充好着令人防不胜防,药效不好患者不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