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明代青花的苏麻离青,再也不要看错了

永宣时期所使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料;
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所使用的为国产平等青料,又称坡塘青;
晚明的嘉靖、隆庆、万历所使用的为进口回青料配以石子青。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果纹大碗
“苏麻离青”最早被人们认识,是王世懋所著成书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窥天外乘》。
书中写到:“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至成化间,所烧尚五色炫烂,然而回青未有也。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珰镇云南得之……”
清代,朱琰的《陶说》(1774年成书)、唐衡铨的《文房肆考》(1778年成书)、兰浦《景德镇陶录》(1815年成书),这些书中则均将“苏麻离青”误写为“苏泥勃青”。
据兰浦的记载,这种误传可能开始于明朝闽人温处叔的《陶纪》。
元 青花留白双凤花卉纹花口大盘
明永乐青花 荔枝纹 扁壶 
明宣德青花花卉盖罐
元代及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是:
青料发色浓艳、蓝中带黑;
纹饰中常伴有深入胎体的黑褐色大小不同且不均匀的斑点,用手抚摸有高低不平感觉,俗称“咬胎”的现象;
釉色普遍发青色、青灰色,釉质肥润而多不清澈,釉面伴有鬃眼。
到了明中晚期时,青花瓷器便不存在以上特点,发生较大区别。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寿”字盖罐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盒子,北京故宫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
简称“苏料”。
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蓝玻璃。
明永乐 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通高8.1公分 盘高3.4公分 底径15.8公分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
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
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郑和七下西洋路线图
作为一种产于国外的青料,苏麻离青在中国出现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
整合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用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其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发色明艳,呈色稳定,其晕散现象更是新颖别致,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菊瓣碗
明宣德款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具有晕散、结晶斑、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等特征。
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
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
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
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
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永乐青花局部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
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
随着苏麻离青的引进,中国青花瓷烧造史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尤其是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而被民间称之为“青花之王”。
明代宣德后实行海防闭关政策,苏麻离青的进口渠道堵塞,因此,到成化朝后苏麻离青料的青花鲜少看到。
成化以后,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很少再大批量引入,青花瓷中的青料逐渐被回青等代替。
宣德青花局部
在使用苏麻离青的瓷器烧制过程中对温度有相当的要求,一次烧成的苏麻离青青花瓷器一般都会出现瑕疵,这种瑕疵就是苏麻离青青料中含有的铁元素不完全融化而形成的斑痕。
所以,苏麻离青形成的斑痕为鉴别元代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可靠标准,也正因为此作伪者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伪造这种斑痕。
常见的作伪方法有以下几种:
1、点氧化铁仿斑痕
在烧成后的青花瓷器上再点上氧化铁,复烧后产生类似的斑痕。
作伪者不敢做出成片的斑痕,这种斑痕的外观特点都是细小点子。
现代仿元代青花
现代仿宣德青花

这种办法是最拙劣的,也是最容易识破的,这种斑痕可以用指甲刮下即可鉴别。

2、瓷面钻眼后点氧化铁
先用尖锐的东西在瓷面钻出小眼,再点上氧化铁,烧成后的形象很像是胎骨中产生的。

现代仿品

其鉴别方法是手指上沾少量的水一抹,然后用指甲去刮,真假斑痕立判。
3、釉下添加类似金属元素
在上好的青花料上再用笔涂上一条条含铁或铝或锡之类的东西,
然后去烧,这样烧成的青花上会形成一片片的斑痕。
这种斑痕的呈色有些很白,就是所谓的锡光斑,或者暗暗的,似有似无。
元代苏麻离青锡光斑
现代仿苏麻离青锡光斑
由于这种斑痕是和青料一起上去的,所以也在釉下,是刮不掉的。
这种作伪有相当大的欺骗性,经验不足的人容易上当。
但是这种方法形成的斑痕是浮在青花上的,原因是烧制过程中氧化铁溶解后慢慢浮起。
RECOMM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