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被命运眷顾,成就一段千古绝唱。

840年正月初四,长安城东北,十六宅,威武的神策军护送着一位年轻王爷前往大明宫少阳院。为首的则是文宗朝权势滔天权宦仇士良,一路上,王爷神情凝重,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帝国乱局

他叫李瀍,(chan)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封颖王,他幼年时,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元和中兴”时期,祖父宪宗励精图治,打击藩镇,吐蕃的入侵也遭到了唐军的全面反击并收复部分城池。被誉为“元和圣天子”但宪宗去世后,由于举措失当,藩镇复叛,大乱再起。并且由于宪宗极度宠幸宦官,给宦官设立了枢密使这一职位,导致宦官权力迅速膨胀。从最开始的暂代掌军到开始插手朝政大事。

宦官从文宗到僖宗,拥立了五帝。从文宗续嗣这件事的主导宦官王守澄的表现来看,算不上大权独揽,而是由代表禁军宦官王守澄、代表内朝的翰林学士韦处厚、和代表外朝的宰相共同完成,是朝野一致商议的结果。

可是文宗登基后,由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朝廷政出多门,事权不一,宦官趁机揽权,士大夫大多通过行贿宦官走门路才能做官升迁。加上藩镇割据愈演愈,帝国的上空始终笼罩着大片的阴云。

文宗用计除去了权宦王守澄,以仇士良接任其官职,但没想到除狼得虎。最终引发甘露之变。之后,文宗重用反对权宦的官员为宰相,以宦官刘弘逸为枢密使制衡仇士良,仇士良的嚣张气焰得到遏制。

但是这一切似乎都跟他没什么关系,此时的颖王李瀍,在十六宅,正过着衣食无忧,逍遥自在的生活,史载:武宗气豪”、性雄俊,看来他应该是个性格外向,活跃奔放的人。

乾纲独断

此前,文宗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患病了,于是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钰、杨嗣复奉太子监国。

但仇士良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杨据理力争,但其手里握有兵权,也无可奈何。文宗驾崩,李瀍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武宗,时年27岁。不久,枢密使刘弘逸、陈王李成美先后被杀,武宗求留不允,仇士良嚣张至极,武宗暗暗握紧了拳头。

787年,李泌拜相,一招“困蕃策”扭转了唐朝外部局势,勤修内政,唐朝始有中兴之势,同年,李德裕出生,中晚唐的两位贤相,绝妙的巧合。

840年九月,李德裕入朝拜相,有种说法,是李德裕贿赂新任枢密使杨钦义从而推荐其宰相,但是首先这是笔记小说的说法,其次,李德裕特立独行,不喜科举,后虽门荫入仕,但因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为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这种人又怎能依附权宦呢?

李德裕拜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天子,请求“明辩正邪;政归中书”。政归中书,“出纳王命”的枢密使权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不能借上传下达之机,干预政事。不过,仇士良也没有反对,因为他不是枢密使。等杨嗣复和李珏获救,仇士良开始不安了。第二天,朝廷颁布一道诏书,宣布有罪之人应交付御史台审讯,不得留在宫中讯问,避免有人借机进谗,陷害无辜。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间的玄机:私下进言陷害杨嗣复和李珏的,并把证人留在宫中讯问的,不就是指仇士良么?

   表面上看,这位权阉正处在人生的颠峰。大明宫旁的左军大营中,赫然树立起一方高高的《仇公纪功德政之碑》。立碑之日,长安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在无数迎碑军马的护送下,石碑从大安国寺入望仙门,抬进神策军营地。连天子都亲临望仙门观礼。仇士良没有想到,过了颠峰,就是下坡路,下滑得如此之快。

随着李德裕逐渐站稳脚跟,仇士良坐不住了,842年十月,仇士良减禁军衣粮及马刍粟,造谣鼓动禁军哗变,可是武宗得知此事后,派人到禁军宣旨:“这是朕的意思,与宰相无关”。戳穿仇士良的诡计,气势汹汹的将士们立刻俯首离去,武宗也借此削去了仇士良的实权,不久退休。

李德裕又与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商议,不许监军宦官干预军政,杨,刘二人比较正直,很快达成共识。监军使失去了干预军事的权力,连枢密使也悄悄失去了发言权。发往前线的诏令和密函,都由武宗与宰相当面议定,天子任命崔铉为宰相时,制书都已经颁发天下,两位枢密使还一无所知。自有枢密使以来,这样的事从未发生。回想当年枢密使权势熏天的光景,宫中上了年纪的老宦官感慨万千,纷纷站出来,埋怨杨钦义、刘行深坏了老规矩、老传统。

武宗与李德裕配合默契,一步一步的将国家导向正轨。

会昌中兴

武宗非常喜欢外出围猎,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在紫宸殿劝阻说:“陛下近来游猎逐渐频繁,出离京城也太远,早出晚归,荒废了朝政。”武宗马上承认了错误。数日后,李炎擢拔高少逸为给事中,郑郎为左谏议大夫。并对群臣说:宰相们说:“朝廷设置谏官的本意,就是让他们直言朝政得失,朕愿常常听到。

为了改变文宗时期吏治混乱的局面,提高行政效率,命吏部裁减州县官吏,罢斥冗吏两千余人。

武宗即位不久,回鹘内乱,回鹘乌介可汗率部南下向唐朝求援,武宗念及回鹘曾经援唐有功,给了其大量粮食,还准许其停留在边境,受唐朝保护。乌介可汗又提出要求借天德军城游牧和借兵复国,并且要求唐朝交出已经招抚的回鹘其他部落。被武宗断然拒绝。乌介可汗于是率兵攻击唐朝振武、天德、大同等地。

武宗对回鹘安史之乱中,趁火打劫的历史十分清楚 ,既然翻了脸,那就新账旧账一起算!

武宗一面命令边境军队严加防范,一面调集诸道兵马展展开反击袭击回鹘牙帐。乌介惊慌失措,弃辎重逃走。大将石雄率兵追击,在杀胡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2万余人,乌介被枪刺伤后带数百骑向东北方向逃去,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多向幽州军投降。唐军趁机北上,招降了黠戛斯等部族,再度宣威漠北。同时武宗分兵平定了反叛泽潞藩镇,维护了中央的权威。

晚唐时期,佛教已经造成大量的土地兼并,大量的劳动人手出家为僧或者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寺院拥有了许多土地和劳动力,寺院经济发展起来,而政府的纳税户却大为减少,浪费了国家许多钱财,减少了税收,导致财政陷入困境。而且寺院还设有僧兵武装,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武宗崇信道教,也深知佛教多年之害,于是下令灭佛。“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大大减轻了国家和民众的负担。

宛若流星

李德裕后来受封太尉。按唐代官制,“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在多数时候,这个正一品的官位要么授予亲王,要么留给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妆点门面,要么干脆空缺。长安的大臣要得到这个官衔,多要等死后追赐。可天子要把一个大臣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都给他的宰相。见李德裕再三推辞,李炎动情地说:“恨无官赏卿耳!卿若不应得,朕必不与卿。”

845年正月,大明宫迎来了盛大的元旦朝会。大典上,群臣要为李炎上尊号。年轻天子被尊称为“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这一长串的尊号是为庆贺李炎在位短短六年,就破回鹘、平强藩,开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随着国力逐渐恢复,武宗计划收复沦陷百年西域四镇和河西十八州,他一面派人巡边备战,一面采纳李德裕的建议,设立备边库。收度支、户部、盐铁岁输若干钱物,诸道进奉助军钱,以备边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年后,846年三月,武宗就因为长期服用丹药中毒病倒了,身边道士认为武宗原名属水,唐是土德,相克,火和土才会和谐,于是改名为李炎。然而,封建迷信信不得,改名并不能阻止他走向死亡的道路。几十天后,武宗病死,在位7年,时年33岁。

唐宣宗即位,自认为自己直接继承的的父亲宪宗的位置,对武宗之政一概推翻,但是,没有武宗的奠基,宣宗何以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能收复失地,达成大中之治呢?而且,宣宗对于宦官态度暧昧,不敢有所动作,和武宗相比高下立判!

武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再一次出现了中兴的曙光,他和李德裕的君臣相得,也成为一段千古绝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