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期 | 从一次水下考古挖掘,看宋代人的创业和创新

我们国家水下考古其实起步比较晚,但现在已经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了,姜所长是我们国家水下考古的著名专家,曾亲身参加过“南海一号”沉船的挖掘、整理工作。

“南海一号”是宋代的一条巨型商船,有点像19世纪的泰坦尼克号,它的命运和泰坦尼克号也似乎有点相同,也是在建造后不久,满载着瓷器和金银珠宝,准备东渡日本进行海上贸易的时候,在离广州很近的阳江附近水面沉没。

此后这艘满载宋代物品的沉船,就在海底静静的沉睡了八百多年,直到上个世纪末,才由国家决定把它打捞上来。

由于这艘船的体积过大,重量有上千吨,稍有不慎就会在水下断裂,为了保持船体完整,打捞团队设计了一个类似集装箱一样的铁盒子,把这艘船放在箱子里面,然后把箱子里的水抽干,十几台水上浮吊同时启动,才将这个庞大的箱子一点点的吊出水面,移送到附近的阳江海滩,整个打捞过程当时电视台全程做过直播。

为了保护住这艘船的原貌,再现当时宋代沉船的真实场景,阳江市仿照秦朝兵马俑博物馆的思路,就地为这艘沉船建造了一座博物馆,人们称它为“南海一号博物馆”。

对船上的物品清理工作是繁琐而艰苦的,船上除了各种金银首饰以外,仅是瓷器就达十余万件,各种瓷盘、瓷碗、瓷壶,摆放好后一眼望不到边。最有趣的是竟还发现有肉和水果等各种生活物品。

在清理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宋代瓷器上的绘画,既不像唐代那样华丽,也和后来明清的瓷器绘画有很大的不同。

宋代画家的绘画视角非常独特,有时候会把几片叶子画的很夸张,而一花一草也没有太多的实际内容。

也有时候会把一幅画,画得在常人看很难理解,有点像后来的梵高的表现主义和毕加索的立体派,刻在各种金卷上面的文字,也有好多生僻字,读起来也让人感到有些怪怪的。

联想到北宋年间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和那些能够和楚辞、汉赋、唐诗、元曲并称的宋词,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想和结论:宋代人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多彩和华美,他们试图把他们对新东西的感受记录下来。

但当时的科技条件水平很低,不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技术可以表达人们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宋代除了文字就是绘画,于是宋代人他们满怀热情发明各种绘画手段,来分辨不同的色彩、形体、光泽,他们还发明各种新的词汇,来表述他们对新东西的理解和感受。

这多像我们今天啊,面对一浪又一浪冒出来的新事物,我们急着发明各种新词汇,用微博、微信、文字、数字去记录和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受。

我们的微信多像当年的宋词,而我们用互联网所描述出来的一幅又一幅关于这个时代的绘画,多像当年那幅《清明上河图》,难怪有的学者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为“后诗歌时代”。

我在为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写《黄昏亮起一盏灯》这本书的时候,曾经有机会小范围的采访一次马云,马云很喜欢说话,那天晚上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讲,别人是插不上话的。

我觉得我的观念还是比较超前的,但那天晚上他讲的很多新词汇,我有很大一部分没太听懂。

在场的人大多也是云里雾里,我觉得连马云自己也没有找出合适的词汇,来把他的想法描述出来,他只能使用一些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老词来旧瓶装新酒。

也许描述这些新东西的词汇,要等到这个新东西出现多少年以后,才会出现最合适的词汇把它记录下来。

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日益走向世界大潮前列的时代,人们对新名词的创造和渴望,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诗歌,更是诗意。

也许一千年过后,我们的后代看我们这个创新、创业的时代,看到我们发明各种新名词,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当年宋代的人们所发明的各种新名词一样呢?

也许会吧……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南海一号博物馆。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