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期 | 人总喜欢模仿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人有模仿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天性。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实验内容是观察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喜欢模仿谁。结果发现,孩子们几乎都选择了模仿那个受到关注人。

孩子们没有判断推理,他们只是注意到谁受人关注,就本能地模仿那个人。这是一种先天的行为模式。

《头脑里的大象》这本书谈到这么一个细节,在美国有一个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叫拉里·金,他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访谈对象的地位比主持人高,主持人就会模仿对方说话的语调;而如果对方地位比他低,对方就会模仿主持人说话的语调。

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人们天生有模仿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本能。

我在模仿名人上吃过大亏。

我是一个超级乒乓球迷,从小在体校学打球的时候,无论是握拍子的方法,打球的各种姿势甚至是打球时的表情,都模仿世界冠军。

在打球中出现了问题,我不去从自身上找原因,而是找一位心中的世界冠军进行修正,有时候一个球没打上,不从动作是否合理上找原因,而是去看这个动作和世界冠军的动作像不像。

我在这种机械模仿别人打球的泥潭里纠缠了很久,也被这种本能的思维方式害了很多年,最后不仅球没有打好,还落下了腰伤的毛病。

后来我们创办企业。

也可能是那个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国还没有股票市场,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

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著名的企业家的故事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榜样可以学习。

当时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了。

就这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干了起来,误打误撞竟然还蒙出了一个“中国第一”来。

今天条件这么好,如果按照我当年的成功经验去做,我无论如何不可能再成功了。

环境变了,没有什么名人成功经验可以拿来对标。

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成功这东西是不可复制的。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微粒社会”,人生经验的价值会变得越来越小。

尤其是所谓长者的经验,年轻人可借鉴的价值就更小了。

这也是许多关于心灵鸡汤的演讲和书,人们越来越不爱看的原因。

从一个人的个体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谓普遍真理,对不同的个体用处不大,机械照搬,死路一条。

有些所谓的创业导师,连一次创业成功的经验都没有,有的本身就是一个失败者,却东拼西凑把有些名人的所谓的成功经验讲得天花乱坠,以讹传讹。

比如说,媒体上写李彦宏喜欢在别墅前面种菜,他太太觉得这是玩物丧志,把在美国别墅前面种的菜都拔了,逼着他去中国创业。

我在写《黄昏亮起一盏灯》这本书的时候,曾采访过李彦宏本人。

当问到这个著名的细节时,李彦宏哈哈大笑说:哪有这回事?媒体上说反了,我家别墅前面是种了一些菜,一直是由我来浇水施肥,后来我去中国创办百度,我太太不会管理这片菜地,又不想让菜烂在地里,就找人来把这些菜都拔了。

连这样一个细节都被误传得面目全非,那些满天飞着的创业者成功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照着这些不知真假的“成功经验”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拿出来创业,除了失败还能有别的结果吗?

人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了。

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要会抄才行。

要知道人有喜欢模仿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这种本能,而创业者要敢于和人的这种本能作斗争。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我写的《黄昏亮起一盏灯》这本书。李彦宏讲的那个拔菜的故事,我也写在这本书里了。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