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猿啼罢月苍苍”——得到官网推荐的七律,却明显有传抄错误
有朋友问“玄猿啼罢月苍苍”的出处,印象中没有读过这首诗,就去找了一下资料。
从网上的资料来看,这是出自元代诗人赵文昌的《游灵岩题壁》:
路人藤阴石径凉,马头遥认赞公房。
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
红鹤飞来山隐隐,玄猿啼罢月苍苍。
穷探自是平生病,拄杖真须到上方。
注意,这是上了“泰安政府网”和“中华泰山网”的作品,也就是说这是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很显然标题中的“灵岩”就是指泰山灵岩寺。
但是这首七律很有意思,不是那种作品优劣的意思,而是很明显的错谬——音律错误、文法错误、创作者时间错误等等很多问题,都出现了,但是传抄者居然照单全收,还发表在政府网站上——显然搞这些诗文整理工作的人,不见得有多懂格律诗和诗歌发展演变。
作者赵文昌是元朝人,但是查无此人,只有宋朝有个赵文昌留下了几首不错的诗。一般文献都查不到这个赵文昌,这首《游灵岩题壁》。我估摸着这应该就是灵岩寺独有的作品,只可惜后人在誊抄的时候还出了差错,但是因为徇古,不敢言错,居然一直保留了错误并作为灵岩寺的代言诗录在网上——但毕竟作品一般,又不是苏辙(有《题灵岩寺记》)这种大人物,所以这首作品并不引人注目,也因此错了也没有人介意。
白居易有《灵岩寺》: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这倒是一首格律严谨、意境上乘的七绝,只可惜写的是江苏灵岩山上的灵岩寺,与泰山没得关系。
泰山灵岩寺还有宋代诗人陈一向的《题泰山灵岩寺》:
石龟泉畔铁袈裟,上有猿衔五色花。
见说道人时挂搭,旋将青拂扫烟霞。
这个陈一向,也没什么诗名,作品也就是即时写景,没什么深意。所以泰山灵岩寺把不知来历的赵文昌的《游灵岩题壁》推到台前来,可能也是没得什么选择。
但这首七律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
首句“路人藤阴石径凉”,平仄为“仄平平平仄仄平”(“石”为入声字),二、四字同为平声,很明显的“失替”。
有朋友就说,这不能是古体诗吗?当然可以,但是咱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看对句:“马头遥认赞公房”,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实际上就是一、三不论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个平起平收的律句。再看第三句“兜罗天近云烟湿”,“平平平仄平平仄”(“湿”为入声字),这就是三字不论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明显关键位置平仄和第二句相同,这是符合格律诗“相粘”规则的。再看第四句“婆律风清草木香”,平仄为“平仄平平仄仄平”,就是首字不论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第三句完美“相对”。
同样的,我们可以推出后四句平仄关系,会发现除了首句,其他七句都是律句,而且遵守“相对、相粘”的平仄关系。
路人藤阴石径凉,马头遥认赞公房。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红鹤飞来山隐隐,玄猿啼罢月苍苍。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穷探自是平生病,拄杖真须到上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尾联的“穷探”在今天读作“qióng tàn”,但是在唐宋的时候是作为“平平”入诗的。“探”本来就有两个读音,在平水韵中平声属“十三覃(tán)”部,只不过今天的发音已经只有第四声发音了。
如秦观的“橡叶冈头释马衔,区中奇观得穷探。”更是以“探”作为七律首联的韵脚字。所以不管我们今天读什么,在平水韵下,这是不出律的平仄关系。
首句失替,像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也是这种情况,但李白的年代是格律诗,特别是七绝格律的形成时期,只要不影响吟诵,有不合规范地创作是正常的事情。到了中晚唐,这种无心的出律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到宋诗中有很多学习杜甫拗律的故意出律情况,是有目的地对音韵改革、格律改革寻求突破,才形成了后来的孤雁出入群、葫芦韵等宽松格式。
而律句、律诗的平仄关系,到了中唐,基本上就已经锁死,而且文人们从小就熟悉,基本上不可能再出现这种失误。
所以,这首诗首句中的“路人”必然是传抄错误,要不就是题写在石壁之上的拓印失真。
那么到底是什么字错认呢?
错认为“人”字,谁都想得到,只有一个“入”字。
首联“路人藤阴石径凉,马头遥认赞公房。”起笔交代环境。
这一联看似“路人”和“马头”对仗,实际上毫无意义。七律首联不要求对仗,而且文理不通。
不论是从平仄格律来说,还是从语法来说,“路入藤阴”才是正解,出句写石径,对句写指向僧房。这样才是合理合律的。
小路被藤阴遮蔽,石径幽凉,对直过去,就是高僧的禅房。
“赞公”,就是指高僧,杜甫 《别赞上人》诗:“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颔联“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继续铺开写景。
“兜罗”,是一种树,以“兜罗绵”(兜罗树上柳絮状棉编织而成)闻名于世,雪白、柔软,一般用来比喻天上的白云,自带佛教神秘色彩。“婆律”,即龙脑香,亦名冰片。
天高气清,云天缥缈,清风徐来,草木含香。
这一联写晴天丽日下灵岩寺的佛光美景。
颈联“红鹤飞来山隐隐,玄猿啼罢月苍苍。”
红色的仙鹤盘旋而至,山色青青,青色的老猿长声呼啸,月光无垠。
这一联依旧在写景,并且对仗很严谨。不过转入虚构,并非继续写眼前景色,而是诗人脑海中的想象。
尾联“穷探自是平生病,拄杖真须到上方。”
“穷探”指极力研求、深入思索。“拄杖”是指执持,引申为掌握、控制的意思。
我这一生的毛病啊,就是执着于道法(佛法)研究,要想真正掌握大道(佛法),还需要登上这人间仙境灵岩寺啊。
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有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味道,但是字词明显要更利落,是典型的格律诗作品。或者是文采的缘故,或者是心境的缘故,整首作品虽然写景不错,却没有什么深意和主题,是简单的游记作品。
三联写景、尾联赞叹、感慨,缺乏律诗本身的情感起伏,算是风花雪月的常态作品,也是近年来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常用的创作方式——当然也有不错的作品,但是很难说水平很高。
一首很普通的格律作品,还在传抄的时候出了错字,从诗文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个小笑话。
但是又一点都不好笑。
因为没人看出来,可能看出来了,也没人说。
作品没什么关注,倒也正常,但是推上政府官网,还是严谨一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