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真相 2024-08-06 07:25:45 曾经有人将胡适先生关于“实在论”的演讲“曲解”成一句“名言”,即“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些别有用心者似乎在攻击胡先生有替统治者“粉饰历史”的“帮闲”之意。但殊不知,实际上将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黑白颠倒的,更多的是淳朴、善良的普罗大众。他们的“修改技巧”远比闭门造车的“史官士大夫”们强大得多,借用一句李贺的诗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比如看过DC动漫的,都会对里边的“绿箭侠”记忆深刻。而他的原型“罗宾汉”的故事在西方更是流传深远,妇孺皆知。据说他曾随狮心王理查出征耶路撒冷,归国后却发现贪婪的郡长勾结王弟约翰霸占了自己的城堡。于是他藏身舍伍德森林,组织“游侠部队”对抗奸党。最终不仅杀死了仇敌,还救出了被约翰关押的“明君”理查。不得不说,这个拥有着“大团圆”结尾的故事,是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完美“复刻”。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家不要忘了,中国老百姓曾经给尧帝的废柴儿子丹朱起了个“豕心”的外号,意思是这家伙和“野猪”一样好勇斗狠。由此可见,“狮心”实在算不上什么“美谥”。理查也确实不招英国人待见,而这完全是他自己“作”的。这位金雀花王朝的二王子自从气死老爹亨利二世上位以后,一直热衷于在欧洲大陆“亮肌肉”。以至于在位十年,在英伦三岛总共只呆了不到六个月。此人好战嗜杀,对无辜的穆斯林经常“屠城”了之。而对自己同胞,他也同样残酷无情。不仅开征“动产不动产什一税”,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萨拉丁税”。以敌人的名字命名国家正税,理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人对国家极无责任感,曾不止一次宣称,只要钱到位,连伦敦城他也敢卖!!我敢说,当时如果真有“罗宾汉”那样的草莽英雄,也完全是理查的横征暴敛逼出来的。要指望他们去“勤王护驾”岂非天大的笑谈?然而就是这么个“暴君加昏君”的战争狂,却被后世的英国百姓塑造成了一位虔诚的“护教英雄”。不仅勇武正直,爱民如子,而且虚怀纳谏,礼贤下士。以至于打家劫舍的“罗宾汉”也占了他的光,变身“正义使者”,在各种影视剧中频繁出镜。无独有偶,几乎是同时代的中国,也在上演一出离奇的“大戏”。而导演也是“肚子里没啥墨水”的贩夫走卒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狸猫换太子》。 京剧《狸猫换太子》剧照 它的内容恐怕早就“烂大街”了——宋真宗爱妃李选侍诞下皇儿,结果被心怀嫉妒的刘娥娘娘用剥皮狸猫替换。十八年后包拯陈州放粮,巧遇逃出宫中的李选侍。他巧办花灯,讽喻仁宗,终于让他们母子重逢,坏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其实这件事里,太后刘娥绝对是被泼了污水。她在真宗去世,仁宗幼小的情况下垂帘听政。不仅聪明睿智,从善如流,获得了世人“女中尧舜”的美誉。而且等仁宗长大后马上归政,不贪恋皇权,可以说十分难得。最主要的是仁宗生母李氏确实是得病善终,并不存在刻意迫害之说。而剧中“挑大梁”的包拯更是“全程无参与”。因为当嘉佑元年他“权知开封府”时,刘太后刘娥早已去世23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宋真宗皇后刘娥把完全不相干的活人、死人、男人、女人“搅”在一起,并拍成“千古大戏”,又是老百姓的杰作。从元代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开始,刘太后逐渐黑化成截杀婴儿的“巫婆”。到了明代戏曲《金丸记》中,包拯开始首次“介入”,“倒坐南衙开封府”,接下了李妃投来的状纸。注意,这些文学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作者都是“佚名”。“佚名”者,不过是来自民间的代称。到了清末“公案小说”大流行的年代,《三侠五义》几乎成了书场里“霸屏”的存在。至此,“狸猫换太子”的所有桥段都被“补充完整”,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无懈可击”。可是,你知道吗,除去大家“同情弱者”的心态,这种“民间认亲皇室”的事情是决计不会发生的。原因无他,因为在以“血缘”为基础构筑的等级社会,那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政权的稳定。比如唐玄宗当政时就曾经有人从潞州来“认亲”,说是玄宗遗落在民间的私生子。这种可能性大不大呢?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玄宗没即位时爱在民间寻花问柳,他的第一个皇后赵氏就是潞州地区的娼女,所以说春风一度,“沧海遗珠”的可能性极大。但素来果决的玄宗想都没想便处死了来人,这便是为了维系国家的稳定。历史上包公真得遇到过“皇子认亲”的事情,但他处理的方式和传说中是截然不同的。这还要从宋仁宗的仁慈性格说起。和唐代君主将宫女“圈禁”终生,落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话把儿不同。仁宗曾不止一次将大龄的宫女“开笼放鸟”,许婚民间。甚至连他临幸过却没有子嗣的宫女也在“出宫”之列。这就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在皇帝仅有的三个皇子全部夭亡,储位呈“真空状态”时,这个“纰漏”便引起了很多别有用心者的觊觎。 宋仁宗 话说在首都汴梁,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冷清”的男子。他自称母亲是当年从宫中遣散的宫女,而且离宫时已珠胎暗结。换句话说,他应该是仁宗如假包换的亲骨肉,大宋王朝的第一顺次继承人!更厉害的是,他随身还带着当年皇帝赐给母亲的信物——“龙凤抱肚”(一种绣着龙凤的围腰儿。可能是老百姓觉得不雅,所以在戏文里改成了“黄罗诗帕”。雅则雅矣,脱离生活)。这下开封府不敢明断,连朝臣也分成了两派。一方主张“杀之”了事,一方主张“冷处理”为妙。最后重臣张槩力排众议,指出“简单粗暴”会引起不必要的猜想。“置之不理”更会诱发民间宵小的非分野心。最后这块“烫手的山芋”被扔到了包拯手里。那么他有没有像老百姓期望的那样,站在弱者一边,为“冷清”说话呢?结果令一厢情愿的我们大跌眼镜。包拯发挥他强大的侦讯能力,外调加内察,发现“冷清”的母亲确实是出宫宫女,而且和皇帝发生过“一夜情”。但她改嫁他人后生过一个女孩,后来才又生了“冷清”。所以他是“皇家骨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包公以“欺君之罪”将“冷清”处以死刑,据宋人笔记所载,处死“假皇子”当天大雾弥漫,悲风刺目,仿佛是天地在为受屈者鸣冤。个人以为这种天象不仅仅是老百姓在担忧“国运”或是同情“弱者”的心情具象化。包龙图断案的过程确实有些不能服众——已然确定了“冷清”母亲的身份,那么即便其本人不是皇家血脉,他的姐姐也很有可能是流落民间的“大宋公主”。包公却对这位可能的“金枝玉叶”视若无睹,难保不是有别的想法。不管怎么说,历史真实往往和民间意愿有着天差地别式的不同。而前者往往被后者改造,从而更符合大众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所以不要说“官字两张口,说啥啥都有”,真正的话语权永远是掌握在黎民百姓手中的。不信?请你对照着史书看看小说!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赞 (0) 相关推荐 探访宋陵之永昭陵:名臣辈出,满朝君子的仁宗时代,前无古人啊 说到皇陵,中国从古至今谁也比不了北宋皇陵更有特点了,把所有的皇帝.后妃.皇族.太子.公主.大臣.名将近千座陵墓都葬于一地(包括寇准.包拯.杨六郎),而这个地方,就是河南巩义.也没有哪个朝代能像宋陵一样 ... 大宋宫词:刘娥太冤,明明很善良,却被黑成了狸猫换太子的大反派 大宋宫词 刘娥 <大宋宫词>最近也在播送.今人一看该剧主角是刘娥,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来给反派洗白的,毕竟在传统认知上见到真宗皇后刘娥出场,就知道这女人是个大反派.但历史上的刘娥并非那么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