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美食:温面

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曾经造就出名操一时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里又包含了茶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运河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被后人们整理、挖掘而渊源流传下来,发扬光大。山东的临清紧靠古运河,在元、明、清是江北著名的商埠。当时的临清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生活习俗,成为古典名著《金瓶梅》的创作素材。许多“金学”专家认为,临清就是《金瓶梅》的写作背景,而现在临清仍然流传着《金瓶梅》一书中所描写的一些饮食习俗。

在《金瓶梅》一书中写到的美食就有许多种,其中仅面食就有三四十种之多,最著名的就是“炊饼”(烧饼)了,其他有“烙饼”、“花糕”、“包子”、“馒头”、“麻花”、“玉米面鹅油蒸饼”、“粽子”、“寿面”、“寿桃”、“桃花烧面”等。其中的“炸酱面”和“温面”是临清人至今最喜爱的面食之一。

其实,面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泛指面食,主要有馒头、包子、花卷、油饼、烧饼、面条、饺子、混沌、等等。南方人是很少吃面的,面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本草纲目》中说,“米能补脾,面能补心”,“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季节,呼啦呼啦喝上一碗连汤带水的手擀面,身子不仅立马暖和起来,还有一种大快朵颐的快感!

《金瓶梅》第九十六回“春梅姐游旧家池馆,杨光彦作当面豺狼”里具体写到了临清的温面。这一回里,陈经济正遭到杨光彦的毒打时,被土作头侯林儿解围,走投无路的陈经济在侯林儿的诱劝下,只好跟侯林儿栖身,他带陈经济到“一个荤食的小酒店里,叫量酒食嘎饭,两大壶酒来。不一时,量酒摆下小菜嘎饭,四盘四碟,两大壶时兴橄榄酒。不用小杯,拿大磁瓯子。因问陈经济:兄弟,你吃面吃饭?量酒道:面是温面,饭是白米饭。经济道:我吃面。须臾,端上两三碗温面上来。”

至于当时的温面是如何做的,文中没有仔细提到。随着岁月的流逝,临清人做温面却越来越精到,温面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的临清街头,有十多家老字号的温面馆。其中最著名的是“鸿运温面”,据说已经传了三代,有六七十年的经营时间了。

“鸿运温面”的华老板介绍,临清的温面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面,如刀削面、炸酱面、拉面等。首先,温面的原料是选用鲁北有名的小麦品种磨出的优质面粉,和面必须用手工,而且要经过四遍揉面、醒面的过程,这样揉出来的面,看上去表明光滑发亮,吃起来筋道爽口。其次,切面也是一个见功夫的细活。等把面擀成薄薄的面片时,把面片提起来,反复叠成在一起,手起刀落,一溜细细的面条就呈现在面案上。在下面的过程中,要特别讲究方法。

山东有头锅饺子二锅面之说,意思是说头一遍开锅的水适合小饺子,第二遍开锅的水适合下面条。所以,在下临清温面的时候,一定等到第一锅的水开锅后,用凉水浇一下,再次等水开了后,再下面,等下到锅里的面翻一个个头后,即刻捞起,这样下出来的面条筋道、爽滑,捞起来的面有一股久违的麦香味道。

国内大多的面,都是以吃面为主,菜肴为辅,而临清的面恰恰相反,是以菜肴为主,面为辅。配临清面的菜肴,有多种多样,品种较为丰富。家庭吃温面,一般是两荤两素搭配为主。在街面上小一些的温面馆、或大一点的宾馆饭店,都是六道菜以上,乃至十二道菜。

菜肴荤素搭配,荤的一般是羊肉片、鸡肉丝、牛肉片、鸡丁、猪腱子、虾仁、鱼片等,素菜则以西红柿、豆角、蘑菇、香菇、木耳、韭菜、香椿、过油豆腐等,佐料则是蒜泥、芝麻酱、辣椒等。

我们几个人在华老板的温面馆里吃了一次地道的临清温面,热腾腾的的温面端上来,惹得我们胃口大开,在加上五颜六色、味道各异的菜肴、佐料,直吃的个个头上冒汗,通体舒畅。

据华老板介绍,民间相传,乾隆爷在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第六次南巡时,路过大运河临清码头,地方官员推荐了临清温面,乾隆爷品尝后,大加赞赏。其后,临清温面名气越来越大,到如今,已经成为运河文化特色的美食代表翘首。

你无论什么季节来到临清,随便找一家温面馆,要上一碗即可,嗅着那温面的麦香味,再品尝着配以五颜六色、营养丰富的菜肴,吃过之后,不连呼“过瘾、过瘾”才怪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