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德尔塔,武汉一家小小的中医馆,书写人间抗疫大爱
一家小小的中医馆,感动了大武汉
近日,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变种德尔塔的触角伸进了武汉,一向热热闹闹的大武汉突然“冷却”了下来,除各个小区的核酸检测点外,大街小巷原本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的人群变得稀小了许多,这个突然从“高温”降到“冰点”的城市里,却有一群热心人,以无声的大爱,将爱心输送到武汉三镇的各个角落,把三镇市民的心“捂”得热乎乎的。
——位于武汉街道口的诚顺和中医馆,是一家有着30几位名老中医坐诊的中医馆,加上所有工作人员,总人数不到100人。就是这家小小的中医馆,在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向武汉市民扑来的当口,于8月4日上午接收疫情信息的当天积极行动起来,集中30几位名老中医专家团队力量,群策群力推出新冠变异病毒预防中药方,现块抓药,现场煎药,现场摊凉药包,现场打包分装,一方面通过快递公司派送,一方面由3个医馆志愿者小分队分头派送到武汉三镇的各个社区,奋战了三个日日夜夜,首批送出的煎煮好的预防中药方达10000份。下面,我们就把镜头对准这家小小的中医馆:
出方
8月4日上午,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8月3日0—24时,武汉市出现外地新冠肺炎关联病例,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均为武汉市本土确诊病例。
武汉疫情警报再次拉响,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切断疫情传播,坚决防止疫情扩散,切实巩固武汉保卫战抗疫成果。
8月4日上午,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在接到疫情信息和主管部门关于加强防控措施的通知后,医馆负责人迅速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在积极响应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做好医馆内外的环境消杀,严格规范员工的防护行为的同时,医馆负责人代翠华果断决定:在本市市民的健康受到新冠变异病毒威胁的紧要关头,医馆主动肩负起中医抗疫的社会责任,马上组织专家团队,群策群力研制出针对新冠肺炎病毒变种德尔塔的的中药预防方,并启动应急机制,全员动员加班加点,力争用三天的时间,把首批10000份的用于公益活动的中药预防方煎煮出来,尽将免费送到武汉三镇的居民手里。
4日中午,医馆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会上,医馆领导宣布了为武汉市民捐赠10000份新冠变异病毒中药预防方的决定,并作了全员加班加点的紧急动员,明确了所有岗位应急期间职责要求,详细部署了所有工作环节和流程的人员分工。
说干就干!首先是组织专家团队拿出出针对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的预防方的方案。
向贤德、张林茂、宋跃进、王大宪、徐长化、姜瑞雪、柳新樵、张压西、鲁本堂、胡爱玲、肖早梅、王垚等30余位分别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教授,省、市中医院,原空军、陆总、159等部队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离退休专家组成攻关小组,由湖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我省著名的中医疑难杂症专家向贤德教授牵头,制订本轮新冠变异病毒的预防方。专家组首先汲取了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中医界的顶级权威仝小林院士、张伯礼院士等有关新冠病毒及其变种属于中医“暑毒”、“湿毒”“瘀毒”等科学论述和防控思路,充分借鉴了兄弟省市新冠疫情预防方的组方思想,兼顾武汉本土气候条件,以加强对病毒变种德尔塔的针对性为核心元素,最后敲定新冠变异病毒预防方方案如下:
组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芦根等
功效:益气固表,清热解毒,辛凉散邪。
规格:180ml/袋
用法:早晚一次,每次一袋,连服三天。
联动
预防方案一出台,医馆全体工作人员迅速各就各位开始了行动。
场景一:药房
10余名药房工作人员在有着40余年工作经验的老药师赖岳山、颜昌泉两位老师傅的带领下,分头抓药、称药、分药、煎药。
药房共有10台煎药机器,其中一半在平时只是备用的,从4日下午3点开始,10台煎药机全部启用。
煎药是药技术活儿,事先要将中药饮片加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再加入煎药药机器里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一台煎药机煎好一轮的药需要约1个半时,每台机器一次仅能煎煮10来个人的药。意味着10台煎药机同时启用,平均三个小时只能煎出200多人的预防用药。
药房的工作人员从4号下午三点开始,一直坚持到晚上12点,共煎出1700余人次的用药量。
4月5日,4月6日,10台煎药机每天连续运转14个小时以上,终于把首批10000份预防方汤药煎了出来。
这期间,不光是赖岳山、颜昌泉两位老药师盯着每全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累得直不起腰来,就是吃饭时间也一边往嘴里喂,一边眼睛盯着机器仪表。就连才从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毕业,走上式作岗位不到五年的年轻小伙子小高、小刘、小周等年轻人也每天睡眠不到五个小时,累得走路都打颤。
场景二:摊晾
刚煎出来的药是滚烫的,需要摊凉后才能打包运送或者分发给上门取药的市民。摊凉的工作量很大,一是要分开摊凉,到处腾挪地方,二是需要大量人手。医馆分管行政的王丽主任分别从企划、办公室、财务、理疗室等部门抽调十余个年轻小伙和姑娘们专门负责摊晾工作。要求大家细心再细心,一是不要沾灰尘,二是不要放地下,所有用于摊晾的桌、台都要先进行消毒处理,要绝对保证卫生和安全。
每个人三天的预防方,早晚各一次是6袋,每个家庭按3人计是18袋。18袋摊开就要差不多占一个办公桌的大半。所有的台面、桌子都用完了,王丽主任找到开餐饮的邻居商家借了十几张桌子,经消毒后用于摊晾。摊晾的还是不够,医馆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纷纷把自己办公桌上的书籍、茶杯、电脑放在地上,把办公桌腾出来用于摊晾。
加了加快摊晾晒速度,大家又专门制作了上百个冰袋,分开摊放在药袋中间,大大提升了晾冷的速度。
场景三:打包分装
家住医馆附近的居民可以直接来医馆凭身份证登记即可领取一家三口3天量的预防方18袋。对于住家离医馆较远,或者年龄偏大,健康欠佳的市民,只要在线提交“姓名+电话+地址”,医馆就安排寄药,通过快递送到家里(仅承担快递费,无其它任何费用)。
10000份的新冠变异病毒预防方,大部分是需要快递送到家的,为了保证时效,医馆联系顺风快递负责此次预防方的投递。
因预防方是煎煮好的水剂,对打包的要求很高。要用防挤压的专用泡沫包装箱饱包装,不光里面有码放整齐,还要用旧报纸填充里面的空隙,外面要纵横几道胶带缠结实,再在上面粘贴快递单。
快递小哥约了同伴来帮忙打包分装,两人手忙脚挥汗如雨连续打包、装车,仍然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医馆营销总监张贤志把医馆里年轻力壮的老杨、小唐、小周、小李等几个小伙子叫来,专门负责打包和装车。进出的流量和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许多。
除了快递公司派送给居民的需要打包和分装,还有捐赠给河南省的和捐赠给本市疫情防护第一线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预防方也需要打包,打完包还要用板车推到楼外马路边,装上在那里等候的快递公司的面包车上,这既是技术活和是力气活,张总让快递小哥给几个小伙子集中培训一下,然后分工合作,流水线式作业,两天下来,小伙子都成了打包高手,连快递小哥都佩服不已。
场景四:线上预订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知悉医馆的公益活动,医馆一方面通过得意生活网、医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媒体、自媒体发布公益活动信息,一方面发动员工利用工作手机、个人手机在朋友圈
转发医馆公益活动信息。并发动员工的亲友在街坊邻居间互相转告扩散。
随着信息的发布,市民领取预防方的预约电话及网络信息一下子陡增,医馆平时接听和回复网络留言的客服人员只有6人,现在来电和留言比平时增加十几倍,分管经营工作的郭清华副馆长又从抽调了10余人,经过简单培训后,投入到接听电话和处理网上留言的工作中来。
许多市民在看到诚顺和中医馆的公益活动信息后,一方面给予点赞和好评,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转告给自己的亲友、街坊、邻居、同事,希望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快速传播的效应就象水中的波纹从中心向四处散开,导致网络留言和来电加速猛增。十几位接线员和网络人员忙得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晚上守到近12点才下班。
到了8月5日、6日,医馆又陆续增加了好几个处理来电和网络信息的员工,郭清华副馆长把自己也搭进去成了接线员。
场景五:视频问诊
8月4日下午,随着新冠疫情的反扑的信息在各大媒体和朋友圈的传播,加上小区门卫对进出小区的管控加强,老人们除了参加小区的核酸检测外,都不敢出门了。但患病的老人病还是要看,许多老患者打电话向诚顺和求助,说人不能到医馆来了,但病要治,药要吃,怎么办?
诚顺馆中医馆负责人收到员工转来的患者的求助信息后,立即召集部分管理人员和部分专家商定:马上启动门诊部在去年疫情期间运行良好的“免费网络视频诊病服务”,对有诊病和治病需求的老患者,专家医助在接到患者的求助信息后,利用工作手机,让患者和专家在微信视频上“见面”,医生结合患者以往的诊病记录,完成诊断和开药的流程,再通过快递把煎好的药送到患者的家里。让大家足不出户,在家也能看病抓药!减少了由于外出、进入公共场合、乘坐交通工具等环节带来的感染风险和路途劳顿,实现“患者不出门,专家在线上”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医馆30余位专家积极响应医馆视频问诊的号召,没有一个专家推脱说有事不能网上接诊,就连在因病休假的肖早梅医生、因探亲还在外地的老中医张林茂主任接到信息后,也表示做到对患者“有求必应”“24小时恭候”。
虽然在疫情反复,医馆大厅里等候诊病的人比平日冷清了许多,但网上视频问诊的患者暴增,不少市民心情紧张,有病没病的都要找专家“聊聊”,直到专家说没事才放下心来。负责给工作手机充费用的后勤人员吴师傅用于充值的手机这三天里一直在“发烧”。
场景六:小区派送
诚顺和中医馆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公益活动,医馆组建了市场部,专门负责与武汉市数千个社区居委会联系,由专家组成的小分队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进社区开展免费义诊服务,为社区居民免费把脉问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养生指导,并因此与市内的千余个社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本轮疫情反扑的消息一传开,医馆分管市场部的熊玉芬副馆长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战斗在抗疫的一线居委会基层干部,他们冒着风险组织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他们还下沉到每一个社区全天候紧盯着小区进出人员的体温,部分封闭的社区居委会干部还要组织居民团购采购生活物资。每当疫情反复,最苦最累的是基层居委会干部。熊玉芬副馆长在征得其它领导同意后,马上组织市场部的工作,组成三个志愿者小分队,分别由熊玉芬、战婷、易志美带队,分头上门给武汉三镇有过联系的居委会工作人员送预防方。单位车辆不够,小分队队长就开自己的私家车上路。三个小分队的奔赴武汉三镇的各个社区,把关心和温暖送到基层居和会干部的手上,许多忙了一整天连水都喝不上一口的居委会干部看到送上门来的中药预防方,直接当成了饮料喝,彼此的眼神一对望,热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截止到8月7日下午,上面的六个镜头还在一直延续……
随着新冠变异病毒中医预防方向四面八方的派送,给予点赞和表达感恩的信息也扑天盖地而来。不光是一个个居民纷纷表达感激之情,还有许多社会团队对诚顺和中医馆灾难到来之时挺身而出给予高度评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青年传媒中心官微发出的算是一个代表:公益献爱心,真情暖人心!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虽然这家小小的中医馆能做的非常有限,但他们却不辞劳苦,出物出力,无私奉献出他们的爱心,哪怕只能帮到很少很少的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