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清”法治温热病三环节之“引”
1.引火出表: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此证是一个太阳、阳明合证,“利遂不止”应该是里部的热利。本条以方测证,应修订为:“太阳病,桂枝证,喘而汗出,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利遂不止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原太阳病亦见桂枝证有汗而喘,则为麻杏石甘汤证。误用下法,若见脉促,主表邪未陷,仍当解表。若邪热内陷,而成协热利,而表邪犹未退者,是少阳之热倾向于太阳,有出表之势,应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导热外出。
葛根黄芩黄连汤为解肌清热之剂,葛根为太阳病主药,性味辛凉,解热于表,为少阳之热外散敞开了肌表之门,黄芩、黄连苦寒,清热于中,使热有所清,病有所出,甘草和中以护胃气,四药相合,其建引热出表之功。
2.引火出里: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本条“心下痞”之前,应冠以“少阳病”,以便健全条文。心下痞是邪热阻滞在胃脘部,按之濡即按之软,说明有无形热邪聚积所致,所以,当少阳病但见心下痞时,是少阳之热波及里部,有向阳明病发展的倾向,是有热向里走之势。在用清法的同时,借用阳明病主药大黄为导,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导热走里,使少阳之热由里下泄。
大黄黄连泻心汤,原只有大黄、黄连二味,医家多认为缺黄芩。林亿在整理《伤寒论》时,在本条下曾说:“臣亿等详看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想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千金翼方》亦注云:“此方必有黄芩。”诸证有理,甚是当从,为三药相合。本方之妙在于煎服法,大黄小量清热,大量泻下,而本方不取煎而用麻沸汤渍之,取其轻扬清淡之意,以泻心消痞,不使大下。所谓麻沸汤者,即滚汤,钱氏云:“麻沸汤者言汤沸时,泛沫之多,其乱如麻也,盖即今日之真正沸腾水也。”方中黄连、黄芩直接清少阳之热,麻沸汤渍大黄以轻开阳明之门,使邪热走里,清下并用,病热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