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暴露年龄推荐给你们听听这几首经典音乐

全文2700字,阅读全文需要约4.5分钟;

2首歌视频,1个视频短片,2首歌音频收看约35分钟;

今天最需要的是耐心,耐心看完。建议WiFi环境下码住观看;

1982年7月,《虎口脱险》经上影厂译制后在国内放映,反响非常强烈,这时距离它在法国的初次上映已经过去了16年。但是国人的热捧证明了这部影片的经典名不虚传。

最近一周吧,好像在各个角落,商场、车站,甚至是食堂里,都能听到一首几生几世几里桃花的歌,搞得我四岁的闺女都会哼哼了,这就是口水歌的优势:简单上口的强大杀伤力。

搞得我痛定思痛决定必须冒着不被小鲜肉读者青睐的风险,推荐几首超级经典的老歌,以经典对抗速朽。

今天奉上的三首经典影视音乐,说起来年头有点长,诞生到现在有四五十年了。有人说赶上我爸妈的年龄了,太老了不要听。

且慢,这正是我一直要强调的,这片子没看过无所谓,“衔娱翻生”专做经典音乐解读经典从不介意你听到它的早与晚,只怕你与它的擦肩而过

这几首歌曲都曾经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有过重大影响。

第一首是曾经坐稳票房冠军达32年的法国电影《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的插曲——《鸳鸯茶》。这首歌早在《虎口脱险》之前已经蜚声世界多年,演唱版本无数。今天音频送上的是在这部喜剧片之前,它出现在另一部电影中而引发的热潮的版本。

1950年,美国战后著名的Girl Singer 歌手之一多丽丝·黛(Doris Day)在喜剧电影《Tea for two》(鸳鸯茶,又名“飞燕倾城”)中担任女主角,并在剧中演唱了tea for two这首歌曲,使得全球再一次掀起鸳鸯茶热潮。

多丽丝·黛是美国历来最受欢迎的女歌手之一,她也有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电影“票房皇后”之称。

1982年7月,《虎口脱险》经上影厂译制后在国内放映,反响非常强烈,这时距离它在法国的初次上映已经过去了16年。但是国人的热捧证明了这部影片的经典名不虚传。

在法国国内,它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虎口脱险》在法国创下的票房纪录直到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上映才宣告终结,而它把持的法国国内电影票房纪录则迟到2008年才被《欢迎来北方》以微弱优势打破。

这部电影我记得少说也看过那么十几遍吧。

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英国一架战机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德军击中,几名英国士兵跳伞逃生在巴黎德占区的不同地点。他们事先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并用这次行动的代号“鸳鸯茶”作为接头暗号。

大胡子中队长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和乐队指挥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的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最终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

在微博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说是“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德·菲耐斯的人生正是这个段子的最好写照。

喜剧大师菲耐斯与星爷成名前一直跑龙套一样,直到《虎口脱险》问世,才跻身一线明星行列 ,此时他已经52岁了。后来凭借《疯狂的贵族》、《警察故事》系列、《美食家》和《吝啬鬼》,这个神经质的小老头一举奠定了自己“法国喜剧之王”的地位。强有力的肢体语言,是路易·德·菲耐斯赖以成名的法宝。

当然我们重点还是要说回片中的经典歌曲《鸳鸯茶》(Tea for Two)。

其实它的岁数更大,它创作于1925年,距今整整92年了,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红大紫也有赖于41年后《虎口脱险》的上映,所以说听经典不必介意早晚。

这首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百老汇的爵士乐曲。作曲者是文森特·尤曼斯(Vincent Youmans),作词者是Irving Caesar。这是1925年百老汇音乐剧《NO,NO,NANETTE》其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是以一位幻想中的男子为观点,他正计划与他幻想中的女人共渡未来。音乐剧上演后,《鸳鸯茶》随即不胫而走,不久便成了家弦户诵,人人皆唱的流行曲子而迅速风靡全球。

《虎口脱险》诞生16年后,该片终于来到中国。

剧中只出现几个镜头的德军对眼机枪手也是此片不可多得的笑点。

1982年7月,《虎口脱险》经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在国内放映,反响强烈。这部影片的中译本也是公认的中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上译厂的尚华、童自荣、乔榛等老艺术家们都做了经典演绎。

据上影片的译制导演苏秀回忆,影片中土耳其浴室接头那场戏哼唱了一段被影迷传唱的小调:“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

但原文中歌词 “Teafortwo”最初被译为“情侣茶”,虽然意思不错,但怎么唱怎么别扭,老厂长陈叙一想了半天决定把“情侣茶”改成“鸳鸯茶”。

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这部译制片在配音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虎口脱险》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配音标杆之作。

这是英国飞行员逃生后要凭借“鸳鸯茶”接头之前发生的一连串趣事,笑料不断。下里巴人的油漆匠和阳春白雪的大乐队指挥,本来是毫无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阶层的代表,但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或者,更确切的说,在导演乌里的精心安排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不同的个性发生种种冲撞,产生各种笑料,最终又因为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成为朋友。从这一点来说,《虎口脱险》也是一部关于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颠沛流离命运的影片。

这是全片最著名的土耳其浴室接头片段。本片是最著名的有关二战的喜剧电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这是真正的喜剧艺术,天生被赋予浓厚的幽默感的法国人为我们奉献了永远的精神大餐。这是一部喜剧片,也是一部战争片,但是我们看完整部电影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死去,即使是被那个斗鸡眼的德国机枪手打下来的自家飞行员,最后出现的身影也是飘摇的降落伞。战争很残酷,但是认识战争未必需要残酷的画面。

今天的第二首音乐也是和二战有关的片子。它是诞生在1974年的《黑名单上的人》(Otpisani),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之一,1980年央视引进的时候引起巨大轰动。

可是由于那个叫南斯拉夫的国家已经烟消云散,分裂成数个国家,所以原有的资料都散落在风中,导致这部经典剧集的资料查找起来也异常艰难。

本片原为一部1974年推出的88分钟彩色电影,上映后大获成功后马上拍摄了同名电视剧。它讲述了个地下游击队在德国占领期间,与法西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的故事。每集都塑造一个英雄,他或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密探,或是年轻英勇的游击战士,或是成熟而有斗争经验的老工人,或是负责联系的交通员,他们都为祖国的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整部系列拍得张力十足,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甩出现在的很多抗战神剧十条街。尤其是片中主题曲和片尾曲,虽没有一句歌词,但节奏感极强。

之后看到《加里森敢死队》以及后来听到美剧《越狱》和阿汤哥的《碟中谍1》的主题曲,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时候一星期才一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期待啊。

这是整剧的序曲,“战斗开始了,孩子!”是当时无数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台词,由它引出了这段经典主题曲。前戏有点长,但是音乐一响起旋即高潮迭起,让人欲罢不能。

重温前南斯拉夫电视连续剧《黑名单上的人》,我不得不承认,虽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是这部前南“红色经典”魅力依然。一听到片头主题曲,我的父母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妈这些天正在看CCTV-8的旬什么生的,昨晚也放弃了。经典就是经典,岁月的流逝又岂能夺去它永恒的光彩?

看完了第一集《特别行动队》和第二集《奇袭车库》,我已经完全找回了小时候守候在黑白电视机前的感觉,正片没有经过任何修复,因为年代的久远,画面遍布躁点和划痕,看惯了DVD的人绝对会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是我却为了这种所谓的“劣质画面”而倍感亲切,很有种重看老电影的温馨。

看这样的片子,绝对是要听国配的,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声音,仿佛瞬间重回过去。在敌占区搞地下活动和游击战很残酷啊,西莫克牺牲了、波邦也牺牲了,还有多名希腊和西班牙的共产党人倒在了纳粹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枪下,但是英雄们不会就此屈服,他们仍然在战斗,他们坚信胜利终会到来,哪怕为此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黑名单上的人》将于侵略者斗争到底,他们的故事仍会感动心底热血未泯的人们。 (金刚不坏)

音乐由南斯拉夫作曲家Milivoje Markovic创作,可惜更多的资料在IMDB上都已经找不到这位音乐家的资料了。

片尾那首带着悲怆的复音口琴以颤音技法演奏的音乐,在当年直接带动了口琴这个小型乐器的流行。

这几首经典音乐让人好怀念80年代,虽然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足,但是幸福指数比现在的孩子要高。

经典就是这样,无论它诞生了多少年,可是每当你听到它,依然会感动到头皮发麻。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Hello,小伙伴儿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