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人开始成熟的3个迹象

“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结尾,作者塞林格这样写道。

而书中,被学校开除后,谈起短短几天几夜荒诞不经的经历,主人公霍尔顿也想起了很多人:

老师、同学、室友、女友和出租车司机,还有自己最爱的弟弟妹妹……

他瞧不起其中的许多人,又执拗地牵挂着一些人。

虽然厌倦身边的一切,甚至想要逃离去远方,却最终不得不回归现实。

这一过程中,霍尔顿完成了自我救赎:

他想站在悬崖边上,接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

诗人北岛曾说:“我愿客死他乡,与世无争,只求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也许,每个叛逆者的心中,都有一个霍尔顿;

最后,却终将长大,为了生活而谦卑地活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

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假模假式的人?

霍尔顿就用“假模假式”来形容身边很多虚伪的人,他不屑与之为伍。

在潘西中学,校长绥摩就是这样的人。

他料定周日开放日时,家长们会问孩子昨晚吃的什么?

所以,每周六晚上,他会为学生们安排牛排。就是靠着一顿又干又硬的“牛排”,他骗了很多家长。

而霍尔顿身边亲近的人,也有不少这样的“假模假式”。

在欧尼夜总会,他碰到了哥哥的前女友莉莉恩。

“见到你多高兴!”对方主动和他打招呼。

而实际上,莉莉恩依旧惦记着他哥哥,想知道对方过得好不好。

霍尔顿知道,想要在这世界上活下去,这样虚伪客套是必不可少的。

在潘西的最后一天,他爬到山顶看校园球赛。

实际上,他一点也看不下去,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

作为击剑队领队,他把全队装备落在了地铁上,致使大家失去比赛资格;

四门功课不及格,他面临被开除的命运,这不是第一次了;

万念俱灰之际,历史老师斯宾塞很想见他。

老生常谈后,霍尔顿疲惫不堪,他对这些假模假式的人和事早就厌倦了。

就连寝室里的同学,也让他厌烦无比:

不讲卫生、一脸粉刺的隔壁寝室阿克莱,不经允许就随意翻看他人私人物品;

室友斯特拉德莱塔更是自恋,大言不惭地向霍尔顿借衣服,然后和霍尔顿的女友约会。

得知这一情况,懦弱的霍尔顿没说什么,心情却糟透了。

不屑、愤怒、颓废……这些负能量时刻笼罩着霍尔顿。

而这些越看越虚伪、越不顺眼的人,恰恰是一面镜子,照出霍尔顿不成熟的一面。

16岁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热爱所在。

迷茫又自大,和眼前的一切格格不入,不屑融入、没法融入,就只有逃离。

离开,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寻找,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谁年轻的时候不想逃离这世俗世界?

谁又没经历过这样颓废迷茫的青春?

成熟的人,懂得自我接纳,也会接纳别人。

当发现自己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时,就释然成长了。

2

成熟的人,有“两幅面孔”

别人如果是假模假式的虚伪,那霍尔顿是怎样的人呢?

“我一开口,只要情绪对头,就能一连胡扯几个小时。不开玩笑,几个小时!”他曾这样概括自己。

而生活中,也确有其事。

火车上,他碰到在特兰敦站上车的摩罗太太。很凑巧,霍尔顿认识她的儿子,也在潘西中学。

“鲁尔道夫·席密德。”霍尔顿这样介绍自己,实际上这是宿舍看门人的名字。

他还告诉对方,她儿子在学校里很有人缘,大家还一直推选他为班长。这一切都是他瞎编的。

一路上,他一句真话也没有。骗得对方挺高兴,他自己更高兴。

他曾说过:“你这辈子,大概没见过比我更会撒谎的人。”

霍尔顿不但撒谎,他还抽烟、酗酒、泡夜总会……

其实,酗酒、抽烟甚至斗殴,不过是他在叛逆地否定现实、却又找不到新生活出口时的过激举动。

总需要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填补空虚。

天性善良的他,没有真正沉沦、没有报复生活,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现实。

他会因在街头听到小女孩的歌声而点燃希望;

会因自己吃鸡蛋和咸肉、而别人吃面包喝咖啡而难过;

也会在自己为钱发愁时,为两位修女慷慨解囊。

霍尔顿还总惦记着中央公园南头浅水湖里的鸭子如何过冬?

他向出租车司机请教,虽被嘲笑,可他一直很认真,就是担心鸭子会被冻死。

他不愿意破坏生活中的美好,这是他善良的一面,也是他对这个虚伪世界的抵抗。

都说成熟的人,两幅面孔,一副给现实一副给自己。

这不是虚伪而是成熟,是为了换取内心的安宁和身边人的静好。

3

人越成熟,责任就越重

电影《猜火车》中,有一句台词:

当腐烂的青春成为过去式,否定了以前的生活,一切都变干净了。能够一直向前走,不再也不用回头。

所以,经历过被讹诈、约会失败、妹妹礼物被跌碎等一系列糟糕事件后,霍尔顿终于踏上回家的旅程。

晚上,他精疲力竭地溜回了家,见到心爱的妹妹菲芘。

“爸爸会打死你的!”当得知霍尔顿又一次被学校开除时,菲芘十分担心哥哥,她不断重复着这句。

而在听说霍尔顿要去西部时,菲芘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零用钱都给了他。

怕他自尊心受不了,还说:“你全都拿去好了,你可以还我。”

一瞬间,霍尔顿哭了。虽然失去了心爱的弟弟,如今又要离开最爱的妹妹。

霍尔顿心都快碎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决定启程前往西部。

令他没想到的是,菲芘竟然也要一起去西部。

这让霍尔顿很是头疼,但这也让这个16岁的男孩开始思考:

倘若自己不满现实,而选择去西部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加油工人。

那么等妹妹长大后又能怎样呢?和他一样逃离现实去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工人?

不,他宁可自己这样,也绝不让妹妹菲芘过这样的生活。

正如书中所说: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

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于是在看到菲比无忧无虑地坐旋转木马时,霍尔顿突然长大了。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童年,但他要守护妹妹、让这些孩子开心地享受纯真。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

4

写在最后

今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出版70周年。

这位16岁、却谎称自己20出头的霍尔顿,依旧让人记忆深刻。

想要与众不同、想要特立独行、想要名垂千史、想要被人奉为神明,却被生活中“假模假式”的各种人无情地打回原形。

这就是青春,这也很“霍尔顿”!

也许,我们成为不了霍尔顿、也成为不了塞林格。

但我们可以种下一片青青麦田,然后,成为自己麦田里的守望者。

毕竟,我们要活着。快乐一点,总是好的。

点个「在看」,共勉。

作者简介:

张女子,传播学硕士,前都市报情感倾诉记者,现以女儿小名写作的中年少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