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全球最大电站起火,大火扑不灭!烧了4天4夜!
锂电池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自燃,甚至爆炸?被金属尖锐物体刺穿?还是发生剧烈撞击导致外壳损坏,漏液,引发后续灾难?还是周围有火源,引燃了电池,最终酿成热失控?——或者说仅仅是放在那里充电?
不久前,我国杭州发生了一起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过程中,突发自燃自爆的事故,导致车上父女两人严重烧伤的惨剧。调查显示:涉事车辆可能是因私自改装“三无”锂电池而导致事故发生。
那么正规锂电池的安全性比起“三无”产品而言又怎样?如果是“车规级”锂电池呢?前些天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的讨论再次热了起来。一会儿是某媒体搞“对撞测试”后,受测车辆在静止48小时候起火;一会儿又是新能源车高速撞击后瞬间起火致车主罹难……
澳洲最大储电站起火
特斯拉电池烧了4天4夜
那么如果说,正规锂电池甚至是“车规级”锂电池在没有遭受任何外力冲击的情况下,发生自燃烧毁呢?——之前几年中,新能源车在充电过程中,停在车位上自燃烧毁的案件并非美发生过。而就在最近,一座由特斯拉建设的大型缓冲电站就出了大事!
这座出事的储能电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储能电站——是澳洲电网用来给发电厂“削峰填谷”用的“缓冲电站”。最高容量达到450兆瓦时(1兆=100万)——这座电站的电池由特斯拉提供。
澳洲消防局派出150余人的“豪华阵容”前往救火,却绝望的发现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锂电池火势,最终这场大火整整烧了4天4夜,在烧毁了13吨锂电池后熄灭。要知道这座电站同时也是特斯拉参与的工程项目中,全球最大的一个储能工程……
宁德时代的“钠离子”
会是电池的未来形态?
这件事故再次敲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警钟!——更深一层来说,可能是电池技术本身走到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安全与否。前阵子国内电池企业纷纷围绕安全主体展开了竞争:刀片电池、弹匣电池你方唱罢我登台。——而宁德时代则发布钠离子电池,走出了一条“非锂”的安全新路。
根据宁德时代的描述,钠离子电池安全性高,不怕短路、挤压、针刺。能量密度目前为160Wh/kg(当前全球“常温钠离子电池”最好水平梯队)。——钠离子电池是否会成未来电池主流方向?
“铝离子”电池性能更强
除了容量,几乎完美
笔者个人研判后认为不是!因为目前世界上研究“非锂”电池的团队并非宁德时代一家。比如这个专门研究“铝离子体系”的技术联盟,包含8个非商业机构: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克莱姆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大连理工大学、欧洲阿里昂工业联盟。
最新消息是澳洲昆士兰大学研发的最新一代铝离子电池已经无限接近量产,能量密度在150-160Wh/kg之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比亚迪“刀片”目前的140Wh/kg,与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相同)。
据称这种铝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惊人,达到7000Wh/kg(超级电容的水平,比松下18650电芯极限充电时间快60倍)而且在这种极限状态下几乎不发热(库伦效率接近100%),全充放循环2000周保证容量不发生衰退,预期使用寿命20年。
这种铝离子电池在成本方面也有着不错的竞争力:不使用铜,主要使用铝箔、氯化铝(铝的前体,可以回收)和尿素。不使用任何稀有或贵金属材料。最后这种电池因为天生不存在过热可能性,因此即使用于车辆,也无需任何主/被动散热系统,所有省下的空间全都可以用于填充电芯。
安全 Or 容量
如果只能选一个,你选谁?
除了钠离子路线、铝离子路线之外,目前世界上比较热的还有镁离子路线,以日本丰田为主要研发团队,基本性能和原理与钠离子类似……依然是主打“安全牌”。而反观我国目前的车载电池安全检测国标,《新国标》中取消了电芯针刺试验。目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老国标》中针刺试验过于苛刻,能顺利通过测试的电芯几乎没有,因此《新国标》降低了苛刻程度。
但笔者个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究竟是驾乘人员的安全更重要,还是车辆本身的续航更重要?我想各位读者心里应该是有明确答案的。最后笔者将个人认为今后车载电池必须参照执行的安全标准贴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金属尖锐物刺试验,要求怎么刺都不允许电芯爆炸、起火,甚至连冒烟都不允许,也不允许温度剧烈升高
——金属暴力切割(如大力剪、甚至电锯)试验,要求怎么切割都不允许电芯爆炸、起火,甚至连冒烟都不允许,也不允许温度剧烈升高
——金属蛮力挤压(如液压机试验),无论怎么挤压,各种方向下都不允许电芯爆炸、起火,甚至连冒烟都不允许,也不允许温度剧烈升高
——短路试验,用金属电缆将电芯正负极短路,要求电芯不爆炸、不起火、不冒烟,温度无明显剧烈升高。
——过充/过放极端试验,电芯在连续过充电/放电状态下都不允许有危险现象出现。
——最终还得附加一条:被“虐待”后的电芯需要在安全库房内静止至少7天之间,期间不允许发生任何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