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蒙曼老师品《中秋诗会》
茫茫世间,诗意人生,同在苍穹之下,或春江花月,或万里为邻,或起舞清影,或举杯相约。无数相聚的时光,因为诗词而变得气象壮阔,醇厚绵长。
《中秋诗会》中,听蒙曼老师娓娓道来那些华美诗篇背后的故事。
开场祝福篇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并至。我们心里既有花好月圆的柔情,也有壮怀激烈的豪情,送大家一句王阳明(王守仁)的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祝愿家家窗前都有一轮团圆月,人人心里都有一片大晴天。
天上有月,杯中有茶,我想以茶代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中秋红楼篇
我们是感性而诗意的民族,从诗词中寻找美,从诗词中体味善。大观园的公子小姐们在一起聚会,不是像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那样唱歌跳舞,而是以怡红公子、潇湘妃子、枕霞旧友这样的身份饮酒赋诗话团圆。听蒙曼老师在《中秋诗会》中解读红楼中的中秋习俗。
《红楼梦》中写了两次中秋节,一次在第一回,一次在七十五回,连着七十六回。第一回是贾雨村写的,“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三五”一十五,这是古人一个很固定的说法,林黛玉是贾雨村的学生,和史湘云是好朋友,这两人中秋节联诗,史湘云说“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这里用的还是三乘五得十五,意指八月十五。这是用乘法,但其实也用了加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加一加一,等于三。减法也用呢,“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二和一这么一减,就出来这联诗中的数字了。除法再来看,“早过了,三之二,”说春色已经过了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二这个概念不就是除法嘛。其实还有一个“加减乘除”的说法,现在我们说四则运算,其实它是个成语,加减乘除本身就是一个成语。这在《红楼梦》里面是有记载的,巧姐判词是“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乘除加减指势力的此消彼长,所以此消彼长就叫乘除加减。古诗里头门道很多,数学也用得上呢。
“收拾绣床瓜果设,拜月桂花影里。”,“瓜果”这是一个关键词,“拜月”又是一个关键词,还有“桂花影里”。中秋都有什么重要的元素呢?第一是月亮,第二是下面献祭的瓜果,第三是当令花卉桂花。“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一看“乞巧”、“红丝”就知道了,乞巧节是七夕。说回“收拾绣床瓜果设,拜月桂花影里。”中秋节也是《红楼梦》里第一回、第七十五、七十六回都非常详细记录的,贾府一块儿过中秋,一个是起,一个是落。这一起一落两头,都在中秋节里了。我们跟《红楼梦》中秋节学什么,学当时中国人过日子的精致。比方说中秋节还没过,十四那天,贾珍就得捧着西瓜和月饼,跟贾母请示,看这两样东西行不行,贾母尝一尝,说月饼还行,西瓜不甜。贾珍解释说,今年雨水多,所以西瓜不甜,但是月饼是内造的。这里的内造说明什么,他们家跟宫里头是有瓜葛的。其实日子过得好,是因为有这样的上层关系。第二天到哪赏月呢,赏月要在高处,高处感觉离月亮近。在凸碧山庄赏月,摆上酒、果,贾母主祭。因为“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祭灶的时候是男性家长主持,祭月的时候是女性家长主持。所以贾母在那时是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拜完大家团圆的时候,就可以喝酒、击鼓传花了,传的就是桂花。
家国情怀篇
我们习惯用传唱千年的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经过千年的淬炼,已经有那么多属于诗词的意象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之中,诗也罢,词也罢,带给我们的,正是美的色彩,美的音韵,美的意境与美的情感,让我们善感而多情,让我们澎湃而充满力量。
“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这其中“锦屏”讲的是闺房内、闺阁中,与女子相关的“相思”之情。疫情期间我们收到的抗疫物资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使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这联诗句变得全民普及了,这是哥们儿关系。“通波直下无千里,明月何曾是两乡”其实是从前句中借鉴来的,明朝有个大诗人叫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个作者,后来被贬云南,就跟他的弟弟经常在四川来往,所以他给弟弟写了一个叫做《与诸弟别乐庵弟约有江阳之会》是讲兄弟之情的。
整个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不管是国外,对于中国的抗疫物资的援助都形成了一种世界诗词大会的感觉,都在引用我们中国的古诗词,表达着一种精神情感的共振,除了王昌龄的这两句特别有名的。还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张九龄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短短的诗句,可以唤起我们内心那种满满的能量和感动。在全球疫情之下,只有我们携手戮力同心,共同抗疫,人类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什么是文人,北宋、包括唐朝的文人,大家都不能只看他写文的这一面,他有事功。实际上尤其是宋朝,唐宋八大家,把唐朝两个排除掉,宋朝六个人,从欧阳修开始,到“三苏”父子再到王安石、曾巩,全都治过水。而且那时候王安石提“农田水利法”那是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的一次大工程。文人把他们这样的情怀体现出来,这就不仅仅是我们所讲,文人是风流的,文人是有爱民之心、忧国之心,先忧后乐的这种心情,苏轼也好、其他文人也好,不能够只谈风月,不谈风云。其实他们心里有风云,然后再口吐风月,我们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文人。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这是杜牧的《留诲曹师等诗》。是他给儿子、子侄辈写的,要求他们第一要孝友与诚实,字面上就能看到的。另外要他的子侄去学习,别学花,要学根、要培本,不要表现得很浮华。所以为什么说古人和今人,今天的人能跟古人沟通,我觉得道理就在这儿。人们世世代代耕读传家,这个“耕”就是培养忠厚,“读”是培养对学问的追求、对精神的追求。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好多人觉得将军跟战士能没有关系吗?将军要是没有战士,那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其实非也。“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一看大刀就觉得是战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里既没有将军又没有兵器,但实际上这里也有标志性的东西,天山。跟天山有关系的诗,通常就是边塞诗。因为内陆是中原,它离天山很遥远,一般谁去天山那儿。当然,商旅也可以去、丝绸之路也可以去,但是古代讲商人的诗其实很少。一般来讲,就是戍边将士会到天山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看到玉门关,又砸实了,这就是戍边将士。现在,我们常常说团圆,但有一类人,确认特别难得和家人团圆,那就是戍边将士,或者我们整个国防系统的这些人,很难得在八月十五和家人团圆的。其实在诗中,有好多这样的意象,看到月亮,基本上就是思妇和戍边的军人
李商隐的诗是不太好理解的,人们讲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大家都觉得李商隐的诗很漂亮,可是解释起来很费劲,因为他的意象老是让你摸不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没有像我们想象那样,音讯不通。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希望能够有青鸟,比如书信、信号,能把我们的心联系在一起。“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是一种怨,我太想你了,想到什么程度,即使我们两个距离很近,我依然觉得很远很远。好像比蓬山还要远,积怨之情也是一种相思。“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讲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距离,那就是仙凡两隔了。唐玄宗还生活在凡间,杨贵妃已经升到缈缈天空中去了。都用的是蓬莱阁的这个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山的神话,但是反应了不同的心境。
“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性别的差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把小兔子拎起来的时候,雄兔子喜欢用前腿抓来抓去,雌兔子会眯缝着眼睛。但是“双兔傍地走”两只兔子都贴着地走路的时候,或者说两只兔子一起走路、奔跑的时候。“安能辨我是雄雌”谁还能看出哪一个是雄兔、哪一个是雌兔呢。这用来讲“谁说女子不如男”一起到工作领域,性别就不是最严重的差异了。“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跟他的表兄弟分别了很久,之前还都是很小的孩子,经历了战乱之后,很多年没相见。“问姓惊初见”你是我的那个表兄弟吗?原来真的是你啊。这是一种经历人生坎坷后,相貌的改变。“凭谁分伯仲,婉娈如一面。”这是写同一性别的双胞胎,伯和仲是兄弟,谁能分出谁是伯、谁是仲,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他们都长得那么美、那么好。简直就像同一张脸一样。
科技筑国篇
我们创造了诗词,同时也被诗词塑造着, 诗词构建了中国人的语言和审美,更构建了中国人的情感模式与价值判断,构建了中国式的文明。
碧海青天不仅仅是今天人们想象和探寻的空间,古人也是一样。“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这其实是后蜀一位叫何光远的文人写的一部幻想笔记小说,讲他与明月潭的龙女谈恋爱,两人互相唱和、赠答,这就是他们唱和的一首诗。“路初成”路成了他们就可以走到一起了。那时候人类就开始想,上天入地是要有路的,这是人类一直的一个梦想。从女娲补天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自古以来的想象,直到今天,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真的就成功了。这时候我们才说,鹊桥确实搭成了。
这一次的火星发射探测器,大家已经开始为“火星车”征名了。我们不妨也请二位老师,发挥自己的文学情思,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下绵薄之力,来给火星探测器起给名字吧!
要是我的话,我喜欢叫“踆乌”或者“灵乌”,“乌”是神鸟,我们那儿有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了,应该再飞上一只鸟去,这是我的个人想象哦!
好可爱
哎,我想起一个人,最合适。
谁?
红孩儿。
这个我喜欢,特可爱。
跟火有关吧,红孩儿不错。
而且活灵活现,特别可爱。
对吧,这孩子后来学好了,跟上观音菩萨走了。
而且他爹牛魔王也很牛。
出身也不错,老爸是牛魔王,老妈是铁扇公主,叔叔是孙悟空,家族基因比较好。就是他了。
是啊,要是不行的话,他妈妈一扇子就把他扇上去了。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是最早的有情花,古代芍药比牡丹要贵重,牡丹叫木芍药,说明牡丹后起,牡丹花作为我们(现在)的国花,是富贵的象征,这是唐宋以后的事情。更早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芍药更厉害。求爱完成了,下一步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娶回家里的新娘像桃花一样灿烂。接着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这是求子。“芣苢”是车前草,它的籽特别多,据说是求子的象征。所以你看,求婚——结婚——求子,完成了婚姻三部曲。
谢谢蒙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体验到了《诗经》当中花语的美妙。
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实,对中国人来说,诗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近代以来,激烈变动的生活和观念让这基因一度沉睡,但沉睡不等于寂灭,沉睡只是在积蓄力量。一旦春风吹起,这诗心诗意,又会像春草一样萌动,进而,更行更远还生。
来吧,唤醒你的诗心,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