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郎平!悲壮...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you can choose to click the above blue font 'today's good songs', and then click 'follow', so you can receive more good classical music for free every day. Classic old songs, folk songs, grassland songs, saxophone, violin, harmonica and dance are shared every day. It's a free subscrip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pay attention.

作者:李月亮

来源公号:李月亮(ID:bymooneye)

奥运会上,中国女排3:0击败阿根廷,又赢了一场漂亮的球。

可惜,这迟来的胜利,已无法挽回败局。

因为之前连输三场,女排已经注定要早早回家。

上届的奥运冠军,这次竟然没能小组出线。

就这样告别了东京奥运会,无比遗憾。

而郎平,也宣布谢幕,从此告别女排。

“我想休息了。”

这个从不服输的女人,带着遗憾离开了她追逐一生的梦。

这个转身的背影,尤显悲壮。

 01 

1960年出生的郎平,13岁开始打排球,18岁破格选入国家队。
当时的国家队,条件很简陋。
教练们把排球从高台往下砸,姑娘们就站在墙角里接。
训练场是用竹子搭成的,稍不留意,就会被扎伤。
又要躲扎,又要接球,一场训练下来,往往青一块紫一块。
郎平就曾一不小心,被砸出了轻微脑震荡。
但她对自己特别狠,总是加时加点地训练,有时会不吃不喝地扣球7小时。

这样流血流汗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拥有了一身扣杀绝技。
1981年11月16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第一次杀入决赛,对阵东道主日本。
这在当时是个特别大的事儿。
全国的大街小巷都静悄悄的,人们都围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旁,紧张地听着宋世雄的激昂解说。
所有人都盼着女排打败日本,一举夺冠。
最后的结果不负众望,3:2,中国姑娘们顶着客场的压力赢了!
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我们终于有了一个世界冠军!
那夜的天安门广场,挤满了北京的居民和学生,他们激动地彻夜高呼:
“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第2天,《人民日报》发文,倡导全国上下“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排7战7胜,共扣球1116次。
其中407次,都是由第一主攻手——21岁的郎平狠狠扣下。
回国后,郎平收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几千份信件、礼物。
大家亲切地叫她“铁榔头”,她的扣球英姿,被印在了当年的邮票上。
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所向披靡。
郎平和她的队友们,不只创造了历史,更成为了“五连冠”的传奇:
1982年世锦赛。
1984年奥运会。
1985年世界杯。
1986年世锦赛。
中国女排都是冠军!
这样的风光无限,在整个体育史上都极其少见。

80年代,只要一说起女排,中国人就会心潮澎湃。
郎平后来在自传里写:
“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
女排精神,成为了“绝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而郎平,是女排精神的一面旗帜。
 02 
可是,1986年之后,这面旗帜没了。
26岁的郎平退役了。
因为伤病,她做了多次膝盖手术,整个髌骨的软骨,几乎都没有了,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铁榔头,变成了纸榔头。
“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打不了球了,只得退役。”
国家给她安排了工作,北京体委副主任。
这在当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职位。
可“铁榔头”没接这个“铁饭碗”,她说自己不是当官的料。
刚刚结婚的她,决定努力学习英语,然后自费去美国,学体育管理。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郎平。
大家多喜欢你啊,国家也不会亏待你,干嘛非要出国呢?
郎平说她被误解了:
“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

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最后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所有人深记于心。
去美国的决定,其实很不简单。
1987年,她在国内已经功成名就、备受敬仰了。
但到了美国,就完全是一个外地小白,没钱、没熟人、没工作签证。
她不得不做助教换学费、生活费,每天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这么大的体能消耗,却穷得只能吃面包夹白菜,每天都吃这一样,吃到想起来就恶心。
后来,郎平为了生计,到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打球,卖命打成了“最佳运动员”。
她又受邀,以20万美元年薪,执教了八佰伴世界明星队。
她的教练才能显现了出来,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能在异国他乡站得住脚了。
而90年代初的中国女排,却是青黄不接。
老将们退役后,新的队伍在奖牌上颗粒无收。
她们甚至一度输给泰国,沦为一支世界二流球队。
1994年,曾经的恩师恳求郎平回国执教。
可她正面临着离婚风波,两岁的女儿是她最割舍不下的。
犹豫之时,体委的一通电话打动了她: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郎平这辈子,最受不了这句话。
每次听到这句“祖国需要你”的呼唤,她都会应声而来。
1995年,她毅然离开幼小的女儿和国外优越的生活,执教中国女排,拿900元的工资。
“我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郎平回国的第一年,就化腐朽为神奇。
在她的执教下,本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女排,1995年夺回了亚洲锦标赛冠军。
11月拿下了世界杯季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斩获银牌。
郎平获奖“世界最佳教练员”,就像白岩松说的:
“哪里有郎平,哪里就有奇迹。”
带队进四强的目标,其实已经实现了,郎平本来可以申请离任,和女儿团聚。
而且当时的美国、意大利女排,都有意邀请她执教。
但郎平权衡之后,决定还是等队伍稳定一些。
一直等到1998年,她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亚运会的冠军、世锦赛的亚军,才终于离开,去治一身的伤病。
在1999年的交接仪式上,她泣不成声。
 03 
后来的几年,郎平一边治伤病,一边在意大利执教,拿遍了欧洲联赛的冠军。
期间,她看到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不再需要她了。
于是,2005年,她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出任主教练。
一方面是她需要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是想好好照顾在美国生活的女儿。
她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又离女儿比较近。
没想到,这个选择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国内媒体当时对她的采访,处处是机锋。
郎平也几番被呛得心烦意乱。
她矛盾极了,也难受极了。
她说,如果更多的中国人不赞成她当美国队的教练,那她会放弃。
“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干吗要让这么多球迷伤透了心呢?
但是话说回来,这不是可悲的事情,不是给中国人丢脸的事情。”
当时,中国女排势头正劲,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冠军。
而美国女排,完全不是强队。
她们请郎平的目标,只是想顺利入围北京奥运会。
可谁知道,2008年的北京,中美相遇,郎平带领的美国赢了,还拿下了银牌。
郎平当时曾跟美国队员说,她的内心很复杂,但作为一名职业教练,

她又必须全身心地做好教练该做的事。
郎平超强的执教能力,又一次得到印证。
可她也被一些人骂惨了。
大家都忘了13年前,她曾如何抛下一切,挽救中国女排。
忘了她离开时,曾是如何地恋恋不舍。
一片骂声里,郎平没有争辩。
2009年,她受邀回国,执教广东女排。
而女排国家队,再次陷入了长期低迷。
2012年,郎平在伦敦奥运会担任解说嘉宾。
一场中日之战。
当她见证了中国女排“止步五强”的惨败时,忍不住在镜头前泪流满面。
那时的中国女排,看起来已经无法挽救了。
人们对当时的主教练非常失望,可是国内已经没有其他教练能够接手和敢于接手。
在这最寒冷的低谷,郎平又一次临危受命,接下了这颗“烫手山芋”。
她只有一个条件:

 04 

“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当时的中国女排,刚刚拿到了38年以来最差的成绩,亚锦赛第四。
球迷们非常失望,但郎平没有着急。
“输球的结果我们要面对,成长的学费我们要交。”
她一边改革技术,一边重新洗牌。
她把省队有潜力的队员,提到了国家队的候补名单。
如今的名将朱婷和袁心玥,当初刚进国家队时,都是郎平手把手地教。
很多人不看好女排,离奥运会还有3年,从基本功练起?做梦吧?
这些争议,郎平都不在乎。
她从美国请来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专家,让她的姑娘们少受她受过的伤病之苦。
她搞人性化管理,允许姑娘们化妆打扮、看剧网购。
她主张打比赛多动脑,多思考,打聪明球。
她经常深夜还在研究一场比赛的数据,每个球的落点,每个选手的特点……
她执教时很严格,私下却很温柔,队员们都亲切地喊她“郎妈”。
而女排姑娘们,也给郎平和中国球迷带来了惊喜:
2015年世界杯,冠军。
郎平哭了。
2016年奥运会,冠军。
郎平又哭了。
2019年世界杯,冠军。
三连冠!中国女排,又回来了!
而郎平,作为一个世所罕见的国家队女主教练,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专业。
她说,这也是为女性、为她的女儿做榜样。
而她也成为了2019年的“中华之光”,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
陈可辛把她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夺冠》,由巩俐出演。
这一切,好像美好得都有些梦幻了。
 05 
最近几年,郎平一直在认真备战东京奥运会。
一日日艰苦地训练,从未懈怠。
所以,她这次对女排的东京奥运之旅很有信心。
球迷们也是摩拳擦掌,拭目以待。
可是,万万没想到。
奥运小组赛,中国女排第一场对战实力不是很强的土耳其,就0:3大败。
第二场对战美国,又是惨烈的0:3。
第三场,站在了悬崖边上的中国女排,和俄罗斯背水一战,这次打得
很激烈,但最后2:3,又输了。
上届的冠军,竟然就这样连败三场,直接在小组赛出局了。
这是谁都没想到的结果。
一时间坊间负面评价四起:
“郎平和女排这几年忙着赚钱,训练没跟上。”
“郎平的战术已经过时了。”
“郎平用人不对。”
但事实上呢?
注定出局以后,女排姑娘终于找回了状态。
在剩下的两场比赛里,先是3:0战胜意大利,又3:0大胜阿根廷。
从这两场姑娘们的状态看得出,她们不是技不如人,不是疏于训练,她们的实力其实在线。
只是刚开始没发挥出来。
而竞技比赛是残酷的,没有人管你实力行不行,你输了就是输了,出局就是出局。
赢了意大利后,郎平在采访中哭了。
她揽下了所有责任。
 “ 对不起,之前确实没打好,我作为教练,工作没有做好。”
“没想到这么早出局,我负主要责任。”
这次提前出局,到底教练有多大责任,其实很难说。
但郎平愿意承担所有。
这很符合她的个性。
而最最遗憾的是,这次东京奥运会,是她最后一次带队出战了。
我们中国人,都很在意结局,很渴望一个圆满的收场。
而要强了一辈子的郎平,没能得到。
昨天的最后一场球,是郎平最后一次作为主教练,看着自己的队伍在赛场上拼杀了。
赛后,女排姑娘集体给郎平鞠了一躬,又一个个地拥抱郎平,哭得不能自已。
漫长的“郎平时代”,就这样落幕了。队员和球迷,都万分不舍。
这48年来,郎平承受了太多非议,太多伤病,太多挫折,太多惊心动魄。

很少有人知道,郎平其实是残疾人证持有者。
她在开车的时候,才会把它挂上。
“我脖子以下,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地方。”

她忍着一身伤痛,鞠躬尽瘁。
到退役时却是这样黯然转身。
好像真的有点遗憾。
其实5年前,她本可以在里约夺冠的辉煌中,就带着十二分的荣光离开。
可那时女排依然非常需要她。
她思虑再三,放弃了所谓的圆满,选择留下来,带着女排再冲一届奥运会。
她当然知道,几年后的今天,未必如之前那般圆满。
但她义无反顾。
她对排球的纯粹热爱,她对祖国的一腔热血,都让她可以忽略自我的得失。
而在这份挚爱面前,所谓“完美结局”也不那么重要了,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要过程足够努力,足够精彩,最后无论是何收场,都应该欣然接受。
感谢郎平,用满腔的爱和执着,带着一身的伤痛和疲惫,撑起了中国的女排精神,让亿万中国人看见了绚烂的彩虹,也多了一个精神榜样。
愿她今日转身后,有幸福在迎候。
郎导,请多珍重。

点亮【赞】+【在看】吧,为中国郎平。
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