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开发——孩子学习没有效果?是大脑错过了开发的黄金时期吗?
遇上很多人,
她们会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比不上别人?
为什么学生上了一期的课,没有丝毫效果?
为什么孩子的大脑如此不灵活?
她们有的是孩子的父母、有的是上课的老师,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教育孩子成才,可是往往教育的工作并不能顺利进行,觉得在孩子身上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于是孩子荣获了大脑笨的称号,家长有了前车之鉴后,我们渐渐听到别人在介绍全脑开发课程的时候,都会刻意强调0~6岁(也有说3~8岁),强调这个年龄是全脑开发的黄金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右脑的相关功能就会被关闭,对孩子将来的学习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挽回。
哦!!!心力大悟,原来是错过最佳开发大脑的时间,我家孩子应该出生后就学习的,一大批0-6的早教中心应声而起。
那么实际情况究竟是如何呢?
首先,每个孩子的大脑都一样,会产生差别是因为教育环境不同,大脑神经元的搭建不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差别,发挥孩子的优势。其次是所谓的敏感期、关键期等字眼,这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指孩子一段特殊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孩子能更好的学习生存知识。其三,孩子只是被限制了大脑的发展,并不是笨。其四,大脑是可塑性的,学习期不单单在儿童时期。
一、大脑的秘密
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神秘、深不可测的器官,虽然它的实际重量约为1.4千克,人的思想、梦境、记忆和经验全部来自大脑,一段历经悲喜,绚丽多彩的完整人生,就发生在这区区1.4千克中的东西里。
表面上看它有像结实果冻一样的奇特的均质度,还有邹巴巴的外表——水肿般的基底上有一道道深深的沟壑,如此不起眼,却创造出复杂的心理,让自己出色的机体素质震惊所有人。
(在新生儿的大脑里,神经元彼此之间连接较少,在生命最初的两三年里,,神经的枝丫生长,细胞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多,在此之后,连接遭到修剪,成年时变得更少,更强健。)
孩子出生之后,随着大脑细胞开始接收外界信息后,就慢慢连接起来,在两岁时,可拥有100万亿突触,达到了高峰后,这时就开始修剪,在修剪的过程中,正是影响我们性格、行为、思考不同的因素。在生活经历的细节中慢慢塑造,根据周边环境的不同,接触到的人不同,就开始对没有用到的突触进行修剪,而每天有用的突触就会加入某个神经回路上得到强化。
因为每个孩子的经历都独一无二,所以孩子的神经网络里广阔而复杂的连接模式也独一无二。大脑永不停歇地改变形状,持续地重塑自身回路;此外,这些模式还在不断地改变孩子的整个生活。
从这时起,每天的交流,或单独的一次谈话,到更广义上的文化教育,都会影响孩子,孩子一生中的所有的经历都在塑造着大脑的微观细节。用神经学的说法来讲就是,你是什么人,取决于你来自什么地方,而你孩子学习如何,取决于你给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聪明的人,拥有强大脑神经网络神经学证明——大脑是否聪明,最重要的是神经链接网络的发达程度。什么叫发达呢?1.神经粗,2.链接多,密集编织成网,如下图。
二、大脑发展规律
大脑的结构:脑干,中脑,脑缘系统,额叶皮层。(脑干属于第一脑,中脑是属于第二脑,脑缘系统是第三脑,额叶皮层是第四脑)
从整个大脑的结构越,往下的大脑结构更受控于基因,越往上的部分越受控于环境。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除了前三部分的发育,真正需要发育成熟的是第四部分大脑。
四个部分的大脑都有各自的功能,第一脑的功能是主管生存,也就是生存脑,主要集中在0-6个月的时候来发展,第二脑是主管运动,也就是运动脑,会集中在6-18个月集中发展,第三脑是主管情绪,也就是情绪脑,主要在2-6岁时集中发展,第四脑是主管认知,思考和学习也就是认知脑。从6岁后直到25岁后完全发展成熟。
所以对于全脑开发而言,6岁~18岁之间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由于16岁的孩子开始面临中考,而16~18岁的孩子正是高中生的年龄,学业的压力相对比较大,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全脑开发基础性训练,所以,我们一般在给学员进行说明的时候,一般都会建议选择5岁~16岁的学员,这个主要是因为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参加训练的孩子还需要有足够的课后练习时间,这样才可能在相对比较明显的效果。
三、0-5岁的孩子适合自我认知的培养
0-5岁的孩子过小,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揠苗助长,这个年龄段的宝宝1岁的时候可以开始进行些感统方面的训练,如爬行训练,正反口令等。两岁后可以可以买一些《七田真全脑开发练习册》这款练习册很火,画面好又简单 ,《摩比爱数学》 学习数数的好帮手,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有对两岁多的孩子难度,《邦臣小红花贴纸书》没有做过练习册的孩子入手这本绝对没错,画面五彩斑斓,贴纸质量也非常好。
0岁~5岁的孩子,可以进行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商方面的培养:家长经常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有数据显示,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陪伴孩子的情商会比其他孩子要高。
2、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这个时候的孩子语言学习天赋是比较高。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读一些简单的,文字比较少的绘本,孩子的想象能力会得到比较有效的激发,有利于后续环节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试着让孩子自己讲故事;
3、乐器方面的培养:音乐的影响是我们难以估量的。经常给孩子放一些轻松、舒缓的α波音乐,会让孩子情绪平和,同时对于脑部的发育还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孩子的心灵纯净,更容易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好和宁静(切记:过于强烈的音乐对孩子的听力会产生一定的损害)。
4、图形训练:孩子到了3岁后有一些基本的美感,比如会有不喜欢穿的衣服等等,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涂鸦,家长可以适当引导,让孩子在纸上涂色、或者给个参照物让孩子照着画,大多数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参照物做变形处理,家长切记莫要对此进行干扰,以免对孩子的想象力有所影响。
5、注意力训练:一些简单的注意力训练可以进行,如找茬游戏、正反口令、过儿成诵等训练……
另外林老师也总结了这阶段孩子可以接受的一些书籍,一起阅读情节简单的图案,加强孩子对文字,图形的理解,比如《劈里啪啦系列》《小熊宝宝丛书》(启蒙认知) 《可爱的鼠小弟》《疯狂星期二》(想象力 ) 《 花婆婆》(梦想) 《妈妈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习惯养成) 《晚安,月亮》(帮助睡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辅佐孩子的工具,不可当成知识传授,更不可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如果在孩子0-5岁时硬性发展他们的认知脑,而忽略情绪脑的发展,对于儿童的发展并没有帮助。在儿童早期他们认识多少字,会多少首儿歌,读多少书,会不会英语等并不能决定他们后期是否领先,而是他们是否“幸福“,他们是否能够自主,自由游戏,在儿童早期更注重的是孩子能自主发起项目,自主游戏。所以说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如何积极的看待自己,我自己是如何学习的,我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吗?发展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所谓的笨孩子并不笨,只是被限制了思维
卡尔威特的儿子天生智力不足,通过教育尚可变成天才,何况是智力正常的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用成绩来决定孩子的智力,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和化学当然是重要的课程,但是,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能够优秀的学习这些知识,不同孩子的大脑有不同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所以,孩子擅长某一门课程,而对某一门课程学习能力较低是一种正常现象。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善于学习所有课程,只要他们的认知加工能力在正常的范围内,也许他们的大脑对艺术、运动方面的能力更强呢?
所以说家长有时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高智力,其实要看孩子的能力在哪里,因材施教。
所谓的“笨孩子”大多只有一条路,就是俗话中的“死脑筋”;聪明的孩子就能“此路不通还有路,条条大道通罗马”,家长灵活的思维方式,会让每一位孩子都是聪明的。而且所谓聪明,就是大脑神经链接的发达程度:神经粗(递质传递快,反应快)链接多(通路多,点子多),但每个人外表看起来都一样,不去挖掘,怎么知道孩子的聪明点在哪里呢?所以这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
而且在学校,一题一解,什么都是老师一手一脚教的,万事总有标准答案;可是到了真实社会,再没人一手一脚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全要依靠自己的聪明,这时孩子将离开学校,到了生活和职场,你是要孩子会适应社会呢,还是只会考试的机器?明显选择后者获得胜算的机会比前者大得多。所以呀,家长的评价标准出了社会又无用了。
五、大脑的可塑性
但是过了25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大脑的发育就停止或开始走向衰退,大脑是终身可塑的。
人脑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建立并强化神经链接和修剪旧的神经链接的过程。我们经常锻炼的功能,它的神经链接将得到不断的强化,比如你持续练习某种乐器,那么与该技能相关的神经链接就会得到强化;再比如我们学了英语以后,如果在工作、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那么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也会下降,就是因为不常使用的神经链接,将慢慢老化、死去,并被修剪删除。
第二层含义,就是我们的大脑本身,如果经常用脑,那么它将因得到锻炼而变得发达,如果不经常使用,那么就会逐渐退化,老人中常见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就是如此。但是要注意的是,大脑有自己的节律,现在压力过大,对于脑的发育也是有损害的,应该劳逸结合,让脑得到足够的休息。
所以呀,我们看到人出生时都是一个样,多年后区别怎么那么大?——从出生第一天起,每分每秒都在塑造这个人将来的形态。总而言之,我们的大脑终身可塑。
童教教育专注全脑潜能开发(HSP高感训练、照相记忆、过耳成诵、波动速读)和零秒思维写作课程。
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童教教育诚邀各位家长、老师进行培训,让全脑开发、零秒思维写作的有效方法走入寻常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