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陕西出的瓷 “狻猊(suān ní)” ,原来是龙的儿子!

去年陕西出了一坑耀州瓷器

让我们重新见识了耀州的魅力

其中有几件瓷器

还是挺有意思

陕西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圆形香盒

鼎式炉

狻猊熏炉

狻猊(suān ní)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会经常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装饰也有了它的形象。

北宋《维摩演教图》局部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物最精绝。”徐兢所说的是指当时高丽国生产的仿汝窑青釉瓷器。这种香熏炉大多摆放在厅堂之中。宋代香文化盛行,对香炉、香料有诸多考究,也体现宋人生活的精致。

高丽王朝(12世纪)·青瓷狻猊香炉,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蜀·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

陕西西安晚唐曹氏墓出土

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大宴金狮子》:“香袅狻猊杂瑞烟,于彩仗雪残鳷鹊。”

河南偃师唐墓出土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

沈阳新民辽滨塔地宫出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金狻猊爇异香。”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吕湛恩·注引《香谱》:“香炉以涂金为狻猊之状,空其中以燃香,使香自口出。”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安徽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

宋代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香炉

南宋御窑青釉狻猊出香

单纯从香炉的角度看

狻猊这类实在太过稀少

咱还是别太指望以后能收藏到一件类似的

更多的香炉还是很常见的

临安市锦城街道唐天复元年(901年)水丘氏墓葬出土唐代青瓷褐彩云纹熏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12世纪高丽青瓷

唐代绞胎三足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炉造型端正,炉身与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绞胎的纹理将器身的纹饰搭配成不规则的团花图案,是绞胎器物中难得的佳作。三足炉是河南巩义窑常见的器形,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银器,品种以唐三彩较为多见,此外还见有白釉、黑釉、蓝釉等品种。此绞胎三足炉亦应是巩义窑制品。

北宋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炉直口,深腹折底,宽圈足。折底处有三处露胎痕,呈长条状,原为三足,后磨去。里、外通体施天蓝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纹”现象。口沿、足边处呈酱色。

南宋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瓷炉(现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炉直口,圆唇,外折沿,沿上附两立耳,短直颈,圆肩,三鬲状实心足。颈部饰刻划花回纹,肩、足部分别饰剔地莲花、兰草,折枝牡丹纹。白胎,施青白釉,内底无釉露白胎;足端无釉呈火石红。

宋龙泉窑三足鬲式炉(现藏于四川遂宁博物馆)

炉斜盘口,圆唇,短直颈,鼓腹较扁,口径与腹径相若,三锥形足。肩部有一周浅凸棱,腹部与三足相对处有三道明显的三角形凸棱,略有弯曲和起伏,从肩部延伸到足部。足部与腹部可见接痕一圈,足端平。内底可见螺旋纹。

北宋越窑青瓷熏炉(现藏于浙江宁波博物馆)

整器呈球形,熏盖以三瓣卷叶缠枝花为主纹,炉内香烟从叶间之孔逸出。熏身子母口,弧腹,高圈足外卷。下腹刻重瓣仰莲,内外施青绿色釉,晶莹润泽。

炉盖内顶尚存烟熏痕迹,说明此炉曾经使用过,熏体内壁墨书两周,上周“咸平元年戊戌(998)十一月廿四日当寺僧绍光舍入塔买舍”;下周“供养童行奉询弟子姜彦从同舍利永光”。

南宋官窑簋式炉(现藏于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此炉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南宋官窑樽式炉(现藏于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炉直口,方唇,筒腹,平底内凹,三个兽蹄形足。外腹饰四组三道凸弦纹。浅灰胎较厚,灰青釉较薄,有细密开片。裹足支烧,外底有六个支钉痕。

南宋青白釉素面兽足鼎式瓷炉(现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炉直口,圆唇,外折沿,口沿上两立耳,短直颈,圆腹,下腹内收成平底,三兽足,兽足上端刻划兽面,下端刻划爪趾,手法细腻,制作考究。白胎,施青白釉,内外底无釉露胎,外底有黑褐色圆圈。此器是仿青铜器造型的瓷炉,制作精良,造型优美,十分珍贵。

南宋龙泉窑鼓钉三足炉(现藏于浙江丽水博物馆)

此炉微敛口,厚唇,直筒形腹,小平底,下承三兽蹄形足。口沿及底沿饰一周鼓钉纹。胎灰色,较厚重,内底中间微上突。除底部外余皆施青中泛灰黄色釉,釉厚,多有开片。

宋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炉口沿较宽,直壁,圈足,足下承三个云头形足,三足与圈足在同一平面。器身凸起弦纹四道,上下各一道,中间两道。通体施梅子青釉。此器造型古朴大方,以釉色取胜,梅子青釉胜于一般青釉,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

金钧窑天蓝釉三足炉(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器敛圆口,口沿一道窄边,短颈,腹部扁圆,三短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层丰厚,釉色蓝中带绿,口沿一道褐黄边,局部有褐色斑点,施釉至足际,三足釉汁积垂成厚釉。内底与三足底无釉,露出褐土色胎。

元青花狮钮盖炉(现藏于江西景德镇陶瓷馆)

此器盖似笠帽,坐狮抱球纽,颈部饰卷草纹,腹部绘缠枝菊纹,足绘双勾如意纹。青花发色浓重。造型端庄匀称。

元钧窑“已酉年”铭天蓝釉塑贴麒麟双耳三足炉(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炉直口,折沿,口沿上对称置冲耳,短颈,圆鼓腹,底下承以三个兽形足,足尖刻出三条爪痕。颈部正面有一长方形题记,上竖刻楷书“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四行铭文。通体施天蓝色釉,足下无釉处露出深褐色胎骨。两侧颈、肩之间置兽形耳。颈部正面题记两侧塑贴麒麟一对,背面塑贴麒麟一只。腹部塑贴铺首四个。这件“己酉年”铭香炉,制作工艺水平精湛,打破了民间“钧不过尺”的说法,是目前已发现的钧窑香炉中大器形的典范。

明德化窑白釉弦纹双耳三足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炉方唇,深腹,圜(huán音环)底,下承以三中空柱足。口沿对称置双耳。腹部两道凸起弦纹间暗刻回纹地夔龙纹,八夔龙两两相对。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润,釉色白中略泛象牙黄色。无款识。此炉非但胎、釉精美,而且以古朴的青铜器纹饰作为装饰,别具风格。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炉器为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明永乐黑釉三足双耳炉(现藏于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博物馆)

炉外壁通体施黑釉,内壁涩胎。双鱼形耳,腹刻白书:“永乐二十一年岁次癸卯…吉日喜捨湖坑大桥求…”。从器物形制和刻书内容来看,应为祭祀用器。

明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炉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内光素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沿处绘青花单线连续回纹一周,炉底边有两条青花弦线横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译文大意:“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还。只自己守斋还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贫人。如今你心无烦扰,身体有力,身在宽广球场应把马球猛击。为政万万不可刺伤平民百姓的心,欺压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谦逊的智者宛如果树一棵,挂果越多枝头越加弯曲。”内底署青花 楷书“天顺年”三字款。

清康熙黑地三彩狮耳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康熙三彩中常见有黄、绿、紫三色,且多为白地。此炉通体涂黑,留出白地,用黑彩画出朵梅,再勾绘黄色的花蕊。炉两侧有狮面双耳,施黄彩,眉眼清晰,前额有一“王”字,底有仿“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是康熙三彩中较少见的精品。

南宋 龙泉官青釉鬲式炉

成交价:677.5万 港币

(约合 609.75万人民币)

苏富比2020年春季拍卖会2020年7月11日

“凝盈一色”专场

来源

艾弗瑞.克拉克伉俪收藏

伦敦苏富比1975年3月25日,编号58

Robert Barron收藏

佳士得2005年3月30日,编号321

相关资料

鬲式炉造形雅秀,釉色莹润,乃龙泉青瓷登峰之作,尽显南宋美学菁粹。

北宋末年,女真大金攻入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室南迁, 1135年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是时文艺发展甚为蓬勃,为供应南宋朝廷所需用器,南方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前所未见,龙泉窑即为其中显例。龙泉窑位于龙泉县,以大窑为中心,烧造之器多为文绅、显贵及朝廷所用,质精雅致,尤以胎质、造形、做工为尚。龙泉瓷匠致力精进工艺,以臻完美,制器过程,不论炼土、塑形、施釉、烧造,处处精确娴熟,成品典雅隽美,釉色青丽,亮泽如玉,一如本品。

南宋龙泉窑发展兴盛,所造青瓷各色纷呈,此件鬲式炉釉色青中带蓝,釉厚乳润,开片疏朗,近类杭州西南郊坛下官窑瓷。朱伯谦,《龙泉窑青瓷》,台北, 1998年,页37-39,论及此类开片青瓷应约造于1200年左右,其出土残片可见于此时期龙泉窑遗址,如大窑地区的忝底窑、溪口县的瓦窑垟、骷髅湾、李家山窑址(见《宋官窑特展》,台北, 1989年,页30),朱氏述及,龙泉窑开片青瓷可分为二类,其一胎骨色浅,如本品,另者胎深色黑。

现在精品

即使有修复

价格也是不菲的

老窑

下期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