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
9月16日上午我们刚从东欧旅游回到北京,北京老马便到首都机场3号楼接我们去坝上玩几天,首站先到承德避暑山庄。到达承德我们先找旅馆住下,稍为休整,下午3点多去游览避暑山庄。
我们在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进入。
这丽正门的名号也是有含义的,丽的意思是光明万丈,正指面对南方,因为王帝均面南而坐,所以”丽正”两字引申为皇帝面朝光明,得沐上苍之意。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往前走,只见避暑山庄正殿大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避暑山庄”四个溜金大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字体浑厚有力,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康熙把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字多写了一横,当年的康熙皇帝在经济,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成果。建筑避暑山庄来是为了显示他对未来目标一一”万世缔构”的自信。康熙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之意,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九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正宫的主殿澹泊敬诚殿,当年康熙、乾龙就坐在这里处理政务,皇帝的宝座旁摆放着铜鹤和香炉。
澹泊敬诚的意思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
宫殿区的后寝也有一座很重要的大殿一一烟波致爽。康熙帝谓此殿”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因此得名。
烟波致爽殿两侧,布有弯曲的回廊可通垮院,西边院子叫西所就是慈禧的居所。
穿过云山胜地,就是出口岫云门。出了岫云门,我们便离开了宫殿区,来到宛景湖区。
我们出了岫云门后从万壑松风沿坡而下。
前边湖边矗立着一座小亭,叫做晴碧亭,小憇于亭中,抬头可见万壑松风,远眺可见湖中美景,是一处观景的好位置。
晴碧婷一是当年康熙处理政务之余休息观景之处,也是游览湖区的御舟停泊处。康熙取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晴、碧两字题额晴碧亭。
经过晴碧亭,沿着湖边一路前行,远远的草木湖泊之间玉立着三座亭阁,叫做水心榭。
此处原为出水闸,康熙48年(1709)扩建热河水宮,在界墙东挖筑了银湖和镜湖,遂使水间由界墙变成了湖心,便在水闽上架石为桥,桥上筑三座亭榭。清圣祖亲笔提名为水心榭。
水心榭四周风景如画,东侧荷莲映日。
(隔着荷花池看狮子林全貌)
西侧轻舟荡漾。
北侧青山滴翠,绿水含烟。
南侧亭台楼宇、雕梁画栋。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
湖岸逶迤,绿树成荫。
我们顺着水心榭桥头转向右前方,便来到月色江声和冷香亭。
湖边的树枝随风飘扬,和着湖水中的倒影,湖面流动起淡绿色的光彩。
冷香亭
位于静寄山房侧临下湖岸边,建一座16柱歇山式卷棚顶大方亭,有回廊与岛上建筑相连。
我们沿湖边小道一路前行,远处就是金山岛。
两岸垂柳随风飘浮,平静的湖面上只见艄公撑着画舫缓缓驶过。
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寺。
金山岛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
溪涧倒影。
倒影于水中的舟影波光。
如意州位于山庄月色江声岛北边,为湖中之岛,因形似如意而得名。
湖区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其中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
金山岛的最高处平台上,建有一座三层六面的六角攒尖顶阁楼,是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
水中倒影,虚实难分。
山庄楼阁点缀,园中有园,宛如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御瓜圃。名为瓜圃,实际上,那是皇家的农田和园圃。康熙皇帝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北京中南海的丰泽园即是皇家的园圃。每年春季,他都亲自参加耕种,为群臣做出示范,平时也经常在田间巡视,时刻关注庄稼生长情况,并注意发现优秀品种。他还把丰泽园培育的早御稻品种移到山庄种植,供皇帝驻跸山庄之用。
甫田丛樾
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因此承德人叫他棒鎚山,康熙王帝赐名”棒槌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
当年清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来此避暑和处理朝政。北京的紫禁城,毕竟混合了几个朝代的气息,而此古朴宁静的山庄,则是完全属于爱新觉罗家族,这也正是有”紫塞明珠”之称的避暑山庄的独特之处吧。
由于周围的皇家寺庙我们上次去过,今次就没有去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