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7)

本篇目录:

***************************************

671.开平风采堂

1914年                            广东省开平市

672.大埔肇庆堂

1917年                            广东省大埔县

673.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1922~1927年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674.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1925年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

675.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1925~1927年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676.三河中山纪念堂

1929年                             广东省大埔县

677.蒋光鼐故居

1930年                              广东省东莞市

678.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1942年                              广东省龙川县

679.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3~1945年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680.长岗坡渡槽

1981年                              广东省罗定市

**************************************

671.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风采中学校园内,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1906年动工,历时八年建成。风采堂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艺术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瑰丽雄伟、别具一格。


开平最著名的古祠堂,是中国的建筑工匠参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自行设计建造的,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的,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


它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此后,海内外的余氏后代均以“风采”、“武溪”命名建筑物或组织,以纪念其祖先。


近年来,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以“展示名贤风采、弘扬清风正气”为主题,以景观启迪、图文展览、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深度挖掘和总结提炼余靖的从政思想和勤廉事迹,展示北宋四贤和十名清官的清廉典故,全方位开展廉政教育。教育基地拥有8个展区,包括“清”箴景观石、清官堤、荻海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堂)、多媒体教育室、余靖纪念室、南粤余氏历史室、风采校史室和图书馆。


风采堂采用三进六院十五厅堂的岭南庭院式布局,其建筑艺术中西合璧,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采堂是为了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的,余靖(1000-1064)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从政41年,官至工部尚书,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他撰写《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六字为官原则,时刻警戒自己做一个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好官。

2002年7月17日,风采堂被列入广东省文保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2.大埔肇庆堂


大埔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是一组中西合壁式客家民居建筑群,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侯南村人杨敬修的儿子杨荫垣、杨俊三兴建。大埔肇庆堂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大埔肇庆堂主体为一栋堂横屋组合式围屋,围屋西北角为一栋两层洋楼,两者同期建设并先后落成。


大埔肇庆堂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砖石木混合结构。堂外设一大门坪,门坪外筑有高墙,左右对称分设二外门。堂后辟一半圆形后花台,后台筑有高墙。其装饰艺术总体上既体现了岭南建筑所特有的在朴素中有轻巧、在繁丽中有淡雅、清新活泼的多元特色。


大埔肇庆堂主体为“堂”、“横”组合的府第式客家围屋,围屋侧是一幢建筑精美的两层西式洋房,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砖石木混合结构。堂内所有的梁柱、斗拱结构严谨精密,并绘有彩绘山水、花鸟、人物,雕有龙、狮、虎、豹等,工艺精致。堂的屋顶、外大门屋脊饰有各种花鸟、瑞兽、鱼虾。共有12个房间,6个厅。堂外设一大门坪,门坪外筑有高墙,左右对称分设二外门。堂后辟一半圆形后花台,后台筑有高墙。


中西共轴的轴线关系,大埔肇庆堂主要组成部分为一座客家围屋和一座西式洋楼,它们以统一的轴线序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西合璧。围屋坐东北朝西南,是比较典型的横堂式围屋——双堂双横,空间布局严格左右对称。而西式洋楼是三面回廊的中轴对称式布局。


整个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主要轴线:围屋主轴线,围屋次轴线,洋楼轴线和正门轴线。大埔肇庆堂在轴线关系的处理上,正大门及其轴线的方位是这座老宅院的一大特点。正门轴线与围屋轴线成约45°夹角,从而使得正门大致朝东,这种布局被当地居民称作“老虎卧”。


大埔肇庆堂的布局逻辑关系明确,用四条主要轴线恰到好处地将中式围屋、西式洋楼、正门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统一,并做到了主次有别、中西合璧。这样的布局较传统民居单轴线及平行主次轴线的布局而言,有较强的围合感,也成功地把异质形式的洋楼融进了该地的聚落组织。


大埔肇庆堂正堂的横匾“肇庆堂”是原国民党将军张发奎所书,下堂横匾“仁登寿域”是民国名人陈炯明所书。 屋内的梁柱、斗拱、屏风和门窗保留一幅幅雕刻和绘画图案,仅雕刻就有镂空见彼的透雕、打磨圆滑的圆雕和深浅起伏的浮雕,形式有石雕、泥雕、木雕和瓷雕四大类。


2009年,大埔肇庆堂被广东评为省级文保单位。 2019年10月,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3.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00号(原为文明路75至81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坐南向北,四间内部有门互通。每间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机关没有公开,用“管东渠”(即“广东区”的谐音)的化名向警察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初期也在二楼办公,门前曾挂这两个单位的牌子作掩护。


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1922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1924年,10月,周恩来接任区委委员长的职务。1925年春,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原管辖广东、广西两省,至1926年初扩展到福建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南洋一带。


区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工委)、农民部(农委)、军事部(军委)、妇女部(妇委)、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机构,并成立主席团(常委会),加强集体领导。


2019年,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4.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阅江楼上。阅江楼始建于明代,历史上曾为鹄奔亭。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改建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2年)扩建为崧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


该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典型的广东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约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248平方米。楼高2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南楼高13.9米,北楼高12.9米,东、西两楼高均为12.5米,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有鳌鱼宝珠,东西两楼为券篷顶。院内植米兰、葵树,设水池、假山,清幽雅静。南门前置宽阔石阶,阶下置石狮1对。


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圮毁于战火。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根据朱德元帅的指示,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朱德题字。为此,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于1959年和1971年先后重修,现楼面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在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等战役中,中共逐渐认识到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奠定了要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思想基础。当时,周恩来在中共广东区委担任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他非常重视派共产党员掌握军队的指挥权。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由中共直接掌握的正规革命军队——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团部驻阅江楼(一说丽谯楼),楼前广场乃练兵场所之一。


全团2000余人,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成立之初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1926年1月改称第四军独立团。由于团长是共产党员叶挺,故通称叶挺独立团。当时叶挺刚从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期满回国,他根据中共广东区委领导陈延年、周恩来的指示,到肇庆组建这支由中共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

叶挺10月到达肇庆,直接投入具体的组建工作。周恩来把中共掌握的铁甲车队大部人员编入叶挺独立团,并从黄埔军校选派了一批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骨干分子到叶挺独立团,为叶挺独立团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一支坚强的革命军队打下了良好基础。


叶挺独立团驻防肇庆期间,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积极参与了各项社会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维护社会秩序,打击反动地主和土匪武装,大力支援了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使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出现了全盛时期。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北伐先遣队,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在渌田、醴陵、平江、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攻克武昌等战斗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以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锻铸了彪炳千秋的铁军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原叶挺独立团的部队和干部为骨干组成的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此后,原叶挺独立团的部分官兵又参加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叶挺独立团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后来人民军队的建设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使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朱德元帅说,叶挺独立团是研究军史的“老根”。“三大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叶挺独立团是人民军队的前驱,它的光辉业绩,已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彪炳千古。该旧址被辟为纪念馆后,陈列《铁军独立一雄团》展览。展览围绕叶挺独立团在肇庆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来布展,分“肇庆建团”、“军政活动”、“援助农运”、“北伐先锋”、“武装起义”、“将星璀璨”六个主题,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再现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


2019年10月,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5.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东广州市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大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


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广东省农民协会设干事局(后改为常委)作为常设机构,下设秘书、宣传、组织、经济、军事等5个部,以阮啸仙、彭湃、罗绮园、周其鉴、蔡如平等5人为常务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办公室设在二楼。当年,阮啸仙、彭湃、周其鉴等经常在此办公,指导各地农民运动开展。同年第三至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均设于此。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经常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2019年10月7日,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6.三河中山纪念堂


三河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的凤翔山脚,坐西向东,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华革命党党员、同盟会会员徐统雄倡筹巨款,于翁万达墓道周围空地建占地面积7900平方米的中山公园,翌年竣工。石牌坊上端镌刻“中山公园”四字,为胡汉民所书。内建面积476平方米两层钢筋水泥楼房的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238平方米。


三河中山纪念堂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小洋楼,楼高10米,楼顶有胡汉民题写的额书“中山纪念堂”。纪念堂面前是两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一楼中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等匾额。三河中山纪念堂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作为对孙中山民国七年(1918年)5月三河坝之行的纪念。


民国七年(1918年)2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军驻守大埔三河等地,司令部设在三河汇城天主教堂。同年4月17日,孙中山专程从潮仙乘“协和”号火轮逆水而上,莅临三河汇城敦促陈炯明征讨福建的北洋军阀。为纪念此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华革命党党员、同盟会会员、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支部长徐统雄倡议并筹集巨资,在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道石坊内空地兴建“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翌年竣工,以留纪念。

纪念堂面前是两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一楼中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等匾额。孙中山先生挂像上书写的“博爱”二字,为孙中山生前真迹。一楼摆放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堂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大计的情景,随侍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一楼还有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蒋中正、副总司令张学良联衔的纪念堂保护布告。


2019年10月,三河中山纪念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7.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


蒋光鼐故居,总面积1551平方米,遍植荔枝、龙眼、玉兰等树木,园内果树蔽日,争来一片难得的荫凉。荔荫园的大门横匾上刻有“荔荫园”三字,门左右是一副对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


荔荫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后废圯。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蒋光鼐故居主体建筑保存良好,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故居内保存有蒋光鼐担任第一届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书;1932年蔡锴等军政官员建造的2个石碑;1932年蒋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线给蒋光鼐先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国民党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

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进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墓志铭是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民国元老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事变,失败后去香港,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东美、增城、宝安)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任第七战区参谋长。1940年改任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同年,在虎门鹅公山东麓创办了虎门中学。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在北京病逝。


蒋光鼐故居于2002年列为广东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8.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


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方米。2011年龙川县委、县政府为打造红色旅游,投入600多万元维修了福建会馆主体、完成了革命史迹陈列布展和会馆周边控制地带内民房的征地拆迁以及兴建了龙川解放广场。


福建会馆内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同时具有革命纪念意义,1923年澎湃两驻该馆营救农会干部,1925年为东征军左路军的指挥部,1941年为香港文化人大营救的中转站,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1942年,日军攻陷香港,大批民主和文化界进步人士滞留香港。在中共的领导和指挥下,他们从香港安全撤离到后方。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之一、“香港大营救”负责人之一的连贯就住在“福建会馆”,精心安排和指挥民主和文化进步人士的大转移行动。


何香凝、茅盾、邹韬奋、夏衍、范长江、廖沫沙等被困在香港的文化界著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共300余人,穿过日寇的重重-线,乘船沿东江逆流北上,平安转移到中转站———龙川县老隆镇,并被安排在“福建会馆”附近的“义孚行”和“侨兴行”等店铺里,安全撤离了香港。“香港大营救”曾被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会馆”曾作为东征军的临时指挥部,陈炯明、蒋介石、程潜和林伯渠等先后驻扎于此。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龙川“福建会馆”正式宣告成立。几十年来,“福建会馆”曾分别成为老隆镇政府、老隆镇人民法庭、老隆镇机关幼儿园、龙川县老隆镇塑胶厂的办公用地,年久失修。

2012年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公布为广东省文保单位, 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9.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社区中心巷16号,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见证了广东人民特别是大鹏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的风雨历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广东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为中西合璧风格的意大利天主教堂,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主楼居中,面阔三间,长10.25米,宽10.95米,高10.85米。当心间高三层,其余为二层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砖木结构,底层大门外设砖拱门廊。辘简灰瓦顶,尖山式硬山。原为教堂神职人员居住之所。设有东纵史迹展览馆,基本陈列分为《东江纵队史迹展》和复原陈列两部分。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为砖瓦结构二层一进楼房,原为天主教堂,解放后,一度成为土洋村小学校址。司令部旧址由主楼、礼拜堂、烈士纪念碑等附属建筑组成,为土砖木结构建筑,外观与装饰具有西洋建筑色彩,总占地面积2127平方米。主楼为司令员曾生等领导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礼拜堂则作为会议室和作战室,附属用房改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 


抗日战争时期,该建筑成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主楼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礼拜堂则作为会议室和作战室,附属用房改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楼房后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练兵场。山脊小径可以直通山顶的哨所。练兵场后侧建有一座琉璃正檐八角亭,为解放后人民政府所建的“东江纵队纪念亭”。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作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鹏新区廉政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与学习的实践场所。见证了广东人民特别是大鹏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的风雨历程。东江纵史迹展览馆复原陈列通过曾生司令员当时工作和生活用过的部分实物,再现曾生同志在艰苦的条件下,率东纵英勇抗日而成为“为民先锋”的史实。


2002年7月,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被广东省府列入文保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80.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境内,是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有“广东红旗渠”、“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称。工程从1976年11月动工兴建,到1981年1月竣工通水,历时4年2个月。长岗坡渡槽每年把近4亿立方米的太平河、罗镜河河水横空输送到金银湖,使之成为罗定库容、供水量、发电量最大的水库,灌溉8万多亩农田,保障城区以及多个乡镇55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改变罗定城区周边“十年九旱”的面貌,罗定组织1万余名群众用4年多时间建成长岗坡渡槽。1973年,时任罗定县委书记郭荣昌(后任广东省委书记)要求县水利局立即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可是,整个库区的集雨面积只有18平方千米,按年降雨1600毫米计算,远无法达到中型水库的蓄水要求。1976年11月,长岗坡渡槽兴建动工。1979年6月27日,长岗坡渡槽跨度达51米的14号跨施工时,钢架和拱梁突然坠毁,造成1人当场殉职,3人重伤;同年10月31日,渡槽出口下垌四队负责地段塌方,6人遇难,5人受伤。1981年1月,长岗坡渡槽竣工通水,总造价仅为530万元人民币。


长岗坡渡槽设计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行水位高达2.1米,渡槽总长5200米,其中钢筋砼渡槽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渡槽宽6米,高2.2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护栏,为连拱结构,槽面每隔2米设一根拉杆;渡槽为连拱结构,渡槽共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大高度37米。渡槽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土方10.76万平方米、浆砌石1.84万平方米 、混凝土5.05万平方米 (其中理块石混凝土2.02万平方米)。


罗定长岗坡渡槽于2012年10月列为广东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重温红色文化 传承井冈山精神|郑志强

    Dongjiang River flows far away,and the culture to moisten everywhere 东江远流   文润四方 ▓▓▓▓░░责编|匡荣刚 ▓▓▓▓░░ ...

  • 《彭明治中将颂》

    彭明治中将,是新中国首任驻波兰大使.北伐时,周总理将他推荐给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后为打倒旧军阀立下了功勋,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排长.在丁泗桥.贺胜桥.武昌城头的鏖战为叶挺独立团赢得了" ...

  • 我们在行动:寻找百位白云渡槽的建设者

    白云渡槽,即梨洋渡槽,全长360米,横跨西南与东北方向的两山之间,它建于1972年,迄今将近50年的历史,它是许多南胜老一辈劳动者力量与智慧的结晶.在过去施工设备极其落后的年代,劳动者们克服施工中的重 ...

  • 府前路,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肇庆古街旧巷探秘,今日走进府前路.府前路何以得名,因与丽谯楼有关,丽谯楼曾是古代高要县府.州府, 说白一点就是府衙前面的一条路.现在叫什么"府前路"."府前大街" ...

  • 体育+旅游风头正劲,广东肇庆今年国庆新推出2条徒步骑行线路

    每一个行业的边界与另外一个行业的边界交汇与融合,都会诞生出一个全新的行业,跨界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新动能.近两年,人们对于健康生活.体育运动的理念日趋增强,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成为了新兴的产业.国庆黄金 ...

  • 肇庆:一座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

    肇庆:一座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234处) 本篇目录: ************************************ 517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2)

    本篇目录: ******************************************** 521.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1903年                            天津市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3)

    本篇目录: ************************************* 531.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6)

    本篇目录: *************************************** 561.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府旧址 1945-1949年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目录: ************************************** 571.上海科学会堂 1958年                               上海市黄浦区 5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8)

    本篇目录: **************************************** 581.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1894-1924年                      浙江省温州市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0)

    本篇目录: ********************************** 601.佛子岭水库连拱坝 1954年                          安徽省霍山县 602.涡河一桥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1)

    本篇目录: ************************************** 611.景胜别墅 1948年                     福建省石狮市 612.九江姑塘海关旧址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3)

    本篇目录: ******************************************* 631.济南万竹园 1917年                              山东省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