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研究】一个化工企业,今年参展了CES,它都展示了哪些黑科技?

作者|独角兽研究

CES中文翻译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是全球科技类企业的盛会,每年全球的黑科技汇聚于此,在今年的CES上,我看到了一家化工企业,这家公司引领了全球裸眼3D的发展、并聚合了全球众多高科技公司成立了SR生态产业联盟,这家公司就是独角兽智库持续跟踪的公司—康得新,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康得新的裸眼3D,以及所谓的“SR”是什么鬼?

  消费电子的未来:3D

十年以来,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由于缺乏颠覆性技术创新,一直处于持续下滑状态,手机同质化竞争严重,电视用户不看也不买,PC、平板、笔记本等产品的替换周期严重变长。VR/AR/MR等前沿技术的出现为重振消费电子产业提供了新的风口,但VR/AR/MR真正颠覆的是“显示”,他不是传统的平面显示,而是3D效果,才给人更加真实的感受,所以在康得新前几年提出的裸眼3D概念的时候,独角兽智库就持续关注着康得新的动向,因为无论是VR、AR还是MR都是离不开3D显示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这三个产品的概念就是,VR相当于3D显示+交互,AR相当于3D显示+感知,MR相当于3D显示+感知+交互。因此3D显示被视为是打造混合现实等场景的最核心技术。但由于VR/AR/MR必须借助头盔、眼镜等载具,受限于空间和设备,无法为消费者带来自由完美的体验,不利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VR/AR/MR推进缓慢的原因,康得新基于裸眼3D技术、融入深度感知与空间交互两大前沿科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SR(Simulated Reality),SR具备再造和重构消费电子产业的潜力。与MR(Mixed Reality)不同,SR无需戴头盔、眼镜,便可以实现虚拟数字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的无介质融合,满足人类“真实”和“交互”的本能需求,将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一次全面的革新。

  康得新的裸眼3D

在裸眼3D领域,公司经过五年的专注研发和整合先发优势,携手飞利浦加强专利技术合作共享,形成1000余项专利技术,收购Dimenco建设3D欧洲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拓展全球市场。公司已经拥有光学设计、超精密模具加工、膜成型技术、材料开发、通用柱镜式技术、转向柱镜式技术、3D对位全贴合技术、 3D评价量测体系、图像交织软件、人眼追踪软件、左右眼多视点软件等多项工艺技术,具备独特技术实力与核心优势。因而康得新的全球裸3D全球没有竞争者,因为裸眼3D的工业化设备都是公司自己生产开发的,全世界的设备都没康得新好。

裸眼3D在今年以及后期,都将成为康得新更重要的增长。做裸眼3D的国内有五六家,通过一线或二线企业推向市场。目前华为正在和康得新联手打造3D显示终端,采用第三代技术,预计在第三季度推向市场。联想在三季度也采用公司的第三代技术。公司第三代技术保守估计在七月份投产,顺利的话目前就已经投产。公司有十九个机器人全自动化、全智能化的第三代技术生产线,是跟飞利浦联手打造的全世界第一条生产线。

此外,公司实行显示端、内容端、应用端的“三端齐发”战略,形成完整的裸眼3D生态系统。一端是显示端,通过与华为、联想、长虹、 PPTV等国内外品牌厂商的合作,推动裸眼3D显示终端产品的推出;一端是应用端,通过在教育、智慧家庭、旅游、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推广,推动裸眼3D在不同行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第三端是内容端,公司投资打造的东方视界,构建了集创作、制作、聚合、运营为一体的3D内容+VR内容的运营服务平台,现已集结上千部3D内容,并计划将该公司打造为全球最大的3D+VR运营和服务提供商。

  SR生态产业联盟

康得新自主研发的SR混合现实技术,与微软提出的MR有些类似,同样也是3D显示+感知+交互的技术集成。但与MR需要佩戴头盔,割裂了虚拟现实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不同,SR基于开放式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就能创造出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的“物化”体验。

这个SR生态产业联盟的成果可谓大咖云集,包括全球3D显示技术鼻祖飞利浦,3D音效领跑企业Auro3D,超声触感技术领导者Ultrahepetics、全球电商领军企业京东集团、信息与无线通讯领域知名企业Arima公司以及三星、华为、联想、TCL、中兴、海尔、海信、宏基、京东方、高通、康佳、创维、华润集团、中国电信、冠捷科技、Acer、Asus、Bullitt、敦吉、蓝天、酷比魔方、华捷创世、利亚德、Newtree、Positivo、广达、Simcom、锤子、万维、禾苗、天珑·糖果、传音、Vestel、Yota、ZSpace等,下面我挑一些国外典型企业介绍一下。

(一)AuroTechnologies

AuroTechnologies是从银河电影集团(Galaxy Studios Group)分拆出来的公司,而后者以其在影视音乐和音效的音频创新方面的卓越领导力而闻名全球。在录音与声效再现方面历经150年的发展之后,Wilfried Van Baelen(Auro Technologies和Galaxy Studios首席执行官)通过推出Auro-3D格式这种“沉浸式音效”(3D音效)实现音效的重大变革并将其作为面向所有市场的端至端解决方案。为音效加入缺失的最终维度(高度),再结合Auro-3D的开创性技术,带来了一种自然的沉浸式音效体验,不同于人们之前所听的各种内容,从而在音乐、电影、游戏和活动等方面创造全新情感层面的娱乐。Auro-3D技术套装为广播、数字影院、家庭影院、移动、游戏和汽车市场带来使用轻松且水平空前的音效再现能力。

(二)LeapMotion

LeapMotion是面向PC以及Mac的体感控制器制造公司。Leap于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体感控制器,5月13日正式上市,随后于5月19日在美国零售商百思买独家售卖。目前,2013年7月22日发布的新版LeapMotion已经开始派送,新版的Leap Motion将具有更高的软硬件结合能力。

LeapMotion于2014年8月30日正式登陆中国,中文名为“厉动”,在京东的售价为688元。

已经有包括迪斯尼、Autodesk、Google在内的公司均已宣称部分旗下软件游戏支持Leap Motion,其中包括赛车游戏《Wreck-It Ralph: SugarRush Speedway》、Autodesk的Maya插件、Google Earth、Cut the Rope(切绳子),以及其他应用,另外流行的事件管理器Clear Mac版同样支持Leap Motion体感动作操控。

LeapMotion 控制器不会替代您的键盘、鼠标、手写笔或触控板,相反,它与它们协同工作。当 Leap Motion 软件运行时,只需将它插入您的 Mac 或 PC 中,一切即准备就绪。

只需挥动一只手指即可浏览网页、阅读文章、翻看照片,还有播放音乐。即使不使用任何画笔或笔刷,用您的指尖即可以绘画,涂鸦和设计。

(三)Barcocompany

Barcocompany(巴可公司)诞生于比利时,是世界专业市场上领先的视频和显示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欧洲、南北美洲及亚太地区都设有自己的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机构和生产研发基地。Barco在全世界约有 3300 名员工,2008财年销售总额高达7.25亿欧元。

1、基于大屏幕显示的解决方案,应用于生命医学领域的显示解决方案和可视化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

2、控制室系统、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系统、演出与会展系统、媒体与娱乐系统、数字电影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国防与安全、医疗成像系统、航空电子设备、纺织品和食品分类市场。

Barco公司在普通X光机、数字X光机、数字乳腺机、超声诊断仪、核磁共振仪、计算机断层扫描、PACS和三维影像应用领域以其高性能得显示技术已经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声誉。Barco公司全线得的彩色和灰阶显示器、显示卡、放射显示系统、三维应用软件和软拷贝质量保证工具提供了长期的完美图像质量保证和充分的诊断信心。

Barco的专业技术都归功于其全球化的研究、开发和服务支持网络。而其更拥有全球的销售网络,成员本地化的区域销售组织,更加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好地为Barco的合作伙伴服务。

(四)Ultrahaptics

Ultrahaptics是一家超声触感技术公司,就致力于研发虚拟触感技术,形象一点儿来说,相当于人的手在半空中划,就能操控各种界面。公司总部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公司宣布已经完成了2300万美元(1790万英镑)B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有Dolby Family Ventures,、WoodfordInvestment Management、Cornes 、IPGrou。迄今为止Ultrahaptics已经募集将近4000万美元的资金。

公司正在研究使用超声波来构建空气中3D物体的技术。这个技术使用的40kHZ超声波能够穿透屏幕,让人的皮肤感觉像是在触摸物体。Ultrahaptics正在寻求使用这种技术来构建超越常规手持跟踪的“无接触式接口”,这项技术允许用户翻转隐形开关,并在空中转动拨盘,同时感受到触觉反馈。

该公司是汤姆·卡特的心血结晶。担任技术总监的他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当时他还在上大学。卡特把它当作是一个博士项目(几个星期前提交),然后他遇到了史蒂夫·克利夫。两人在2013年11月创办了一家公司,并提供了一个技术demo,通过发送至用户手指的超声波震动来触摸到物体。

超声波技术可以让你隔空感受到触感。

当前虚拟现实所面临问题之一是,沉浸感还不足够。虽然视觉和音效可以让你感觉自己的确是身处于3D空间之中,但当你试图触摸虚拟物体时,这种沉浸感就会被打破。这也是为什么Ultrahaptics正在开发超声波触觉技术的原因,让你在半空中就能触摸到物体。VR的目标是让你感觉自己身处另一个地方。越接近这种沉浸感,行业将越有可能实现Digi-Capital的预测:虚拟现实到2020年的产值将达到300亿美元。

公司研发出了能发出超声波的扬声器,把扬声器声波集中在皮肤上。这时声波会提供足够大的力量让皮肤产生触觉。以不同的频率来振动皮肤,从而创造出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设置和改变超声波,使它感觉像是不同的形状。这是增强现实和VR所面临的下一个挑战。你已经有了视觉和头部追踪,但你需要让手部进入这个世界。沉浸感的下一个突破是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触摸到一些东西。可以让你在半空中触摸到物体。

Ultrahaptics可以让你在半空中触摸到物体。

这可以创建出一个力场,感觉就像是空气中存在的一个屏障。可以创造任何类型的振动,从轻柔到连续平滑的感觉,再到《星球大战》原力般的那种像要撕裂手掌的感觉。你还可以感觉到雨珠滋润手部的感觉。

Ultrahaptics一开始只有87.2万美元的资金,而他们在去年得到了125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者包括英国的IP Group,以及Woodford Investment Management。

该公司目前有43名员工,他们也即将要把产品推向市场。其执行总监克里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Ultrahaptics在2014年的营收为6万美元左右,到了2015年营收已经达到了50万美元,预计今年可以达到250万美元。

无需实际接触就能控制设备

Ultrahaptics一直在向开发商销售其评估套件,每套售价约为2万美元。从虚拟现实游戏工作室再到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和基于位置的娱乐体验,该公司的用户群体十分广泛。其中一个令人惊讶的市场是汽车,汽车设计师正试图嵌入这种技术,让驾驶员无需分散注意力就能在仪表板上控制汽车功能。

克里夫指出:“他们很快就做出行动,因为他们研发手势控制已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这感觉就像按钮来到你的手上,让你可以调低空调的温度。”

Ultrahaptics在虚拟现实方面有一些有趣的发明,公司目前正在寻求的另一个主要客户是汽车领域,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将Ultrahaptics技术引入汽车仪表板驱动程序中。这项技术可以用手势控制接口,,并通过超声波震动,给予驾驶员“触摸感”。每个按钮的功能是通过声波的频率来区分。Ultrahaptics希望他们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VR和AR行业的一些“触觉反馈”需求。

Ultrahaptics目前有一个Touch开发套件可供开发人员使用其超声波平台,公司预计在本季度发布套件更新,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融入界面的感觉库。据悉,目前已经有大约 80%的汽车制造商购买了 Ultrahaptics 的开发套件。该公司目前已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而且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YiVian曾经报道的Taptical Hapitcs在控制器中使用了另一种触摸反馈,振动马达。OmniWear则在研发触觉领圈,为用户提供游戏的触觉反馈。

卡特解释说:“我一直对与电脑交互的方式感兴趣。我很讨厌糟糕的用户界面设计。在大学里面,我当时想在人机交互领域做一些事情。我发现有一位教授正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很酷的东西。我们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时iPhone刚推出,在你打字的时候不能感觉到按钮。你可以在黑莓手机上更快地键入内容。人们感觉到当你从按钮转到玻璃时,你就失去了触觉反馈。当时Kinect也推出了,并通过半空中的手势来实现操作,但你仍然不能感觉到任何触觉。”

于是卡特开始研究这项技术,并最终创办了一家公司。他说,一定程度上的超声波对人体无害,因为100%的超声波都会从你的皮肤表面反射回来。这个扬声器就像其他使用超声波的传感器,如汽车中的传感器,用于检测你距离物体的距离,以及用于打开自动门的传感器。

目前,Ultrahaptics还不能提供足够的阻力,它不能模拟出像桌子这样的固体感觉,你的手很容易就会穿过去。但卡特表示,该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细微差别的感觉,重新创建各种纹理。克里夫说他可以提供蜘蛛在你手上奔跑的感觉。该技术现在所涵盖的范围大约为一米。

他们正在开发中的产品是一款专业游戏设备。但他们还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希望可以把技术的成本降低到几十美元。

我可以预见到Ultrahaptics会与像Leap Motion这样的公司进行合作。Leap Motion可以让用户通过手势进行操作,但目前不能提供任何的触感。

(五)冠捷

冠捷科技集团是驰誉全球的大型高科技跨国企业,产品包括彩色显示器( CRT monitor )、液晶显示器( LCD monitor )、液晶电视( LCD-TV )与等离子电视( PDP )。在中国大陆形成了北京、福建、武汉、苏州、宁波五大工厂的 " 五角星型 " 强大的生产供应链。以华北大冠捷科技集团北京龙飞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香港恒生股票代号: 903 ),自有品牌 AOC 为艾德蒙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之英文缩写( Admiral Overseas Corporation )。艾德蒙海外股份有限公司曾为台湾著名的电视机生产厂,并以 AOC 品牌行销全球。

产品包含:CRT、LCD、LED显示器,以及LCD TV、LED、PDP等离子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

能拉拢这些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加入联盟,可见他们对SR的认可。

除了康得新的裸眼3D和SR之外,康得新还有其他很牛的产品,包括预涂膜、光电材料、柔性材料、以及诸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下面我将之前独角兽智库连载发布的康得新深度报告附在下面:

  第一篇企业史

  一、上市之前

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康得机电发展总公司是美国GBC公司的办公设备产品的代理商,但,美国GBC公司撕毁合同,执意要在大陆发展新的代理商,并在韩国建立预涂膜生产线。公司了解到GBC发明的预涂膜这一新型覆膜产品,及其对印后处理工业的重大影响,决定与国外企业、机构进行合作,自主研发预涂膜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市康得机电发展总公司的控股股东钟玉以个人名义于2000 年在澳大利亚珀斯设立了澳中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当地一些机构的技术人才、试验设备,完成了预涂膜生产技术的研发。

2001年,澳中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预涂膜技术作价80万美元,与北京市康得机电发展总公司共同设立北京康得新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就是康得新的前身。该项技术是公司创立初期从事生产经营的主要技术来源,在此基础上,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继续深入进行了原材料工艺配方、工艺参数改进、设备技改等各方面的研究开发,研制出一套适应各种外界因素变化、适应不同领域需求的预涂膜生产技术和工艺。

2002年10月,公司首条预涂膜生产线建成投产;2004年12月,公司新增第二条预涂膜生产线建成投产;2007年,公司首次私募融资成功,同年在张家港生产基地开工;2009年3月,公司第二次私募融资成功,同年在北京建成第三、第四条预涂膜生产线并投产;2009年8月,公司张家港建成第五和第六条预涂膜生产线并投产。至此,奠定了公司在中国预涂膜行业的龙头地位。此后,公司谋求A股中小板上市。

  二、上市之后

1、2010年

2010年7月16日,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功与资本市场对接,使得公司如虎添翼,从此驶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公司IPO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全资子公司张家港康得菲尔增资,投入年产1.8万吨环保型印刷用预涂膜项目,总投资 16,075.8 万元。最终,公司共募集57368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获得募集资金净额为53802万元。

公司IPO招股说明书中的募投项目计划是建成产能为1.8万吨/年的预涂膜生产线,建设周期为24个月。由于公司上市超募资金较多,通过对行业发展的研判,公司2010年11月将原计划购置美国产和台湾产生产线各两条,变更为购置四条美国Davis-Standard 公司 450 米/分钟的高速生产线,产能提高50%,达2.4万吨。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24亿元、7009.25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3.85%、51.51%。同年,公司制定了2011年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对当时世界第一的印度COSMO公司的全面超越。

2、2011年

2011年是公司跨越式发展的一年,管理层在对国际国内市场形式及未来发展方向认真分析后,制定出了“成为国际预涂膜行业领导企业和国际高分子复合膜材料领军企业”的目标。

在预涂膜方面:该年,公司张家港募投项目土建和北京厂房改造均如期竣工,张家港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北京厂房改造1100平方米。整个募投项目在2012 年1季度相继投产,比IPO招股书中计划提前约4个月安装投产,年预涂膜产能将达到4.4 万吨。同时,公司已从原材料采购、产品投放、生产经营、国际国内的市场订单等方面,为新增产能的消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预涂膜领域以技术、品牌、服务、质量、成本优势,在全球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产品出口销售的国家从33个发展到55个。伴随着募投的四条生产线相继投产,公司全面超越印度 COSMO 公司,成为全球预涂膜的领导者。

在光学膜方面:公司在预涂膜领域站稳世界头把交椅之前,就已经为进入光学膜领域进行了多年的准备,在公司成功上市之后,完成预涂膜产业布局之后,即着手建立了由大陆、台湾、日本专家、博士组成三十人的研发团队和具有多年功能膜材料精细化生产经验的七十人的产业团队。

为加速公司光学膜产业化进程,公司完成对台湾大昱光电全部光学膜生产设备的收购,并附带 8 项专利,其研发、技术、生产、管理人员将为公司提供三年技术服务。台湾大昱光电是由台湾大和资本投资、工研院提供技术支持的一家中等规模光学膜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产品为台湾奇美电子、中华映管、科桥等配套生产。公司技术生产骨干于 2011 年 6 月完成在台湾大昱光电的培训,于2011年9月完成设备搬迁至张家港生产基地。此举极大加速了公司进入光学膜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该年,公司通过对张家港生产基地原有1万平米厂房进行净化改造,收购大昱光电设备和从日本、台湾增订关键设备,建设年产4000万平米光学膜生产基地,于2011年9月2日试生产,于2011年10月18日完成试生产,具备批量投产条件。2012年1月份进入量产,3月份达产。该生产基地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首家全系列、规模化光学膜企业的诞生。

为了打造光学膜产业化集群项目,公司于2011年9月9日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不超过20亿元。当时,公司预计该光学膜产业化集群项目完全建成达产后,公司年销售收入将增加49.21亿元,每年实现税后净利润为12.79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43.7%。

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5.26亿元,同比增长191.11%;实现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86.56%。

3、2012年

在2012年,公司完成4条预涂膜生产线的安装及调试,并于2012年1季度相继投产,比IPO招股书中计划提前约4个月,形成10条生产线的产能,年产能达到4.4万吨,成为全球预涂膜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2012年6月6日,公司完成首次定增,发行10250万股,发行价格15.85元,募资16.24625亿元,募集净额15.9055亿,但因机构投资者普遍质疑公司的能力,定增参与不积极,因而导致公司未募集满20亿元。

该年,公司为了抢占光学膜进口替代的先机,公司以高效高速创造了大规模工业项目建设的奇迹,并经过周密调研,慎重选型,完成了170余台国际先进设备的定购,并自2012年10月开始陆续安装调试,至此,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基本完成,并将于2013年3月陆续投产。

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长46.43%;实现净利润为4.23亿元,同比增长224.32%。

4、2013年

公司启动光学膜产业化集群项目仅两年时间,其中项目建设期仅一年,于2013年11月19日全面达产,创造了世界光学膜项目建设的奇迹。公司完成了24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进口关键设备200余台套,组建了2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包括数百名由国内、日韩台精英组成的技术研究人员。该项目的建成抢占了光学膜进口替代的先机。至此,全球规模最大,唯一全产业链,唯一全系列,年产二亿平米光学膜产业集群项目的顺利投产,使公司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产业平台,为公司未来三年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公司IPO募投项目提前四个月完成之后使得公司全面超过原预涂膜世界第一的印度COSMO之后,公司又在光学膜产业建设方面创造了世界奇迹,这为公司持续、稳定的超过市场预期的成长打下了伏笔。同时,公司在该年年报中第一次提到设立3D产业发展中心,这为公司后期进军裸眼3D膜和裸眼3D产业埋下伏笔。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3亿元,同比增长42.87%;实现净利润为6.59亿元,同比增长55.7%。

5、2014年

公司在预涂膜产业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又创造了光学膜产业建设的世界奇迹,快速的抢占了光学膜国产替代的先机。在光学膜项目刚刚落定之后,公司便快马加鞭的设立了3D产业中心,进军裸眼3D行业;同时在石墨烯和碳纤维等新材料领域进行布局。

公司预涂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稳定的毛利;光学膜实现达产,同时持续进行高端产品的开发,加大新产品的投放力度。在印刷包装领域,公司对预涂膜和光学膜技术进行整合,从原有的数码膜、增粘膜、防划膜、柔面膜,开发了闪光膜、 3D 包装膜;在显示领域,公司显示类光学膜通过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和投放,以及进一步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对三星、 LG、友达、冠捷、群创等国际一线客户规模量产。标志着公司进入国际一线品牌厂商行列,这为光学膜产业集群项目的产能释放带来重要支持作用。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窗膜达产为公司光学膜产能释放和保持毛利起到了重大的支持作用。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强化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的力度,使得公司在投产第一年产品质量和技术就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中国首家进入世界窗膜协会成员企业,与国际六大制造商并肩。公司成功开发了 8 大系列,共计 138 个新产品,对国内主要汽车集团、 4S 集团实现规模供货,并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在国内建立了 1,300 个贴膜服务店,为公司进一步打造互联网+的商业运营体系建立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利用公司既有的 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渠道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以上提到的业务板块贡献了公司2014年绝大部分营收和利润,也是该年公司业绩再次超预期的原因所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08亿元,同比增长63.12%;实现净利润10.03亿元,同比增长52.25%。

在前期布局的业务板块进入收获期是公司当前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的原因,而在管理层马不停蹄的向新的领域拓展是公司后续业绩持续超预期的前提。在该年财报中,公司花费大量的篇幅介绍在3D产业板块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即碳纤维板块的布局。这些布局为未来的康得新迈向更高的台阶打下了基础。我们来看一下,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布局情况。

在3D产业板块:公司2014年已是全球唯一拥有包括光学设计、模具加工,光学膜制造、软件开发、贴合工艺、内容提供全生态链的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与利亚德、分众传媒、捷众广告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整合飞利浦专利与飞利浦结成大中华区唯一合作伙伴,使公司在裸眼3D业务和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拥有裸眼3D类800项专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裸眼3D主要分为图像、视频两大领域,报告期内,在图像领域公司主要通过加大高精度、高性能光学膜的产品开发,改进贴合工艺和设备提高贴合精度,通过广东创意公司提高图像制作的质量水平,在全国建立配套制作中心,进一步建立完善经销代理商体系,加大广告个性化制作、宗教、展示展宣、包装等领域的市场开拓,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为公司保持毛利稳定取得重要支持作用。

在视频领域公司与国际、国内一线客户合作,持续进行技术开发、产品改进和性能提升,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裸眼3D手机、平板、笔记本、显示器、电视机全系列视频产品,同时公司积极探讨,与具有互联网视频经营牌照、视频内容资源、经营团队和经验的企业,合作建立3D内容的门户平台,打造3D产业生态链。

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在2014年,公司与控股股东康得集团共同合作,已经完成了产业技术生态链布局,公司以显示光学膜、装饰膜、隔热窗膜、智慧窗膜、低阻值ITO膜、碳纤维材料技术为基础,通过产业布局延伸,发展了智能触控显示屏、3D显示屏、智能化操作系统,设立张家港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设立康得新欧洲碳纤维研究中心,与德国雷丁公司合资设立汽车轻量化设计中心,与宝马公司、雷丁公司、慕尼黑工业大学及设备厂商共同合作,积极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利用公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智能显示、3D显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等应用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该年,公司启动了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60亿元的计划,但因为融资方案设计的问题在后期对此次定增进行了改进,先是以17.57元/股募集30亿元,再以不低于32.69元/股的价格向大股东康得集团募集48亿元,共计募集78亿元。募投项目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和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产品项目。其中,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6年能够完全达产预计达后年利润总额为29.69亿元;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产品项目建设期2年,第6年起为正常生产年,预计达产后利润总额为15.86亿元。

6、2015年

经过2014年的重点布局,公司在裸眼3D和碳纤维两大领域已双双取得卓越的成效。公司在柔性材料、大屏触控、VR/AR及全息显示领域的技术已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柔性材料和大屏触控已经可以量产。另外,我们不可忽视公司在15年财报中较少字数提到石墨烯,不可忽视“公司与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英国剑桥大学结成合作伙伴,持续进行石墨烯高端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进,并取得重大突破,现已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这句话。我们来分板块看看公司布局新业务在2015年的情况。

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4.59亿元、14.09亿元;同比增长为43.23%、40.55%。

通过对康得新过往,尤其是上市后每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我们可知康得新能够一步步的超预期发展其核心原因在于其拥有一支具有远见卓识且执行能力非常强的管理团队。

公司2010年上市募投项目是1.8万吨的预涂膜项目,最终实际建设产能较招股书中提高50%且提前四个月完成,IPO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全面超过此前预涂膜领域世界第一的印度COSMO公司,成了预涂膜领域的世界领军企业。

在如火如涂的发展预涂膜产业的同时,公司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光学膜产业,这其实在之前并不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只是在公司发布201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之后,才知晓已在光学膜领域研究了3年,而当时融资时已经达到了可以量产的情况。此后,在资金到位之后,公司为了抢占光学膜的国内进口替代先机,募投项目2亿平方米的光学膜产业化集群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创下世界奇迹,再次超预期完成。

在进入到2014年之后,公司前期布局的预涂膜项目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块业务,在后期预涂膜系列产品进行结构调整使得公司能够持续的维持该业务板块的增长及净利率水平;光学膜项目也已发展成熟,进入到收获期,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市值在200亿之后仍然没有止步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预涂领域发展成熟之后,紧接着开辟了第二块非常有前景的光学膜板块,在二亿平方米光学膜产业化集群项目完成之后,便奠定了公司在光学膜领域的世界前五的地位。2014年公司发布的非公开融资方案便是投向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项目,这意味着管理层已经为康得新另外开辟了一项非常赚钱的项目,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康得新。

同样是在进入到2014年之后,公司在光学膜项目已然成熟之后,便开始着手重点发展裸眼3D和碳纤维项目,其中裸眼3D项目是放在上市公司进行,而碳纤维前期投入放在康得新控股股东处进行,是为了避免大量的投入拖累上市公司的发展。通过对比2014与2013年公司的发展情况,公司在2014年较2013年裸眼3D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竟然达到了可以量产的条件。这足可以看出公司在产业布局方面的沉稳与低调,在裸眼3D亮相之前公司已经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工作,正是这些“偷偷”的前期研究工作让康得新的成长一次次超预期,正是这种不搞面子工程的公司让市场觉得难以置信。同样的,在2014年,公司开始提及石墨烯和碳纤维。

在进入到2015年之后,公司裸眼3D产业链布局已全球领先、公司的碳纤维产业布局同样傲立世界同行之中。至此,公司预涂膜业务正稳步贡献利润、光学膜项目的扩产为康得新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后期,公司裸眼3D项目已然成熟,具备为公司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了;而该项目的增发融资尚没有被证监会批复,但通过公司互动平台可知,公司已在通过其它融资渠道先行垫付发展且在项目推进方面仍然有极大的概率超预期。公司当前在裸眼3D方面已有至少每年500万台(套)订单,后期与华为、联想等的合作正稳步推进。

在裸眼3D项目爆发的前夜,公司的碳纤维板块已然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且一期1700吨的项目今年下半年就可投产。另外,我们不要忽视了公司在大屏触控方面的布局也已成熟,具备量产的条件;公司在柔性材料方面也已是全球领先;公司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懈怠,并预期2018年上半年有石墨烯柔性电子膜将投产上市。

  第二篇康得新核心业务分析

康得新矢志不渝的致力于成为国际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当前公司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公司依靠预涂膜起家并已在该领域做到全球第一,管理层并没有停下来欣赏自己的成就,而且也没有时间来骄傲,因为他们正在或已经在为下一个大的项目进行着手研究,时间对他们来讲做更大的项目尚且不够,哪有心思去搞其它。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康得新从预涂膜,到光学膜,到柔性材料,到裸眼3D,到碳纤维等等,再向后,我想仍会源源不断出现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大项目来。下面我们对公司布局的各个板块前景及公司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

  一、预涂膜

近些年来中国印刷行业进入持续增长,2015年国内印刷业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且每年保持平均超过20%的增长幅度。而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绿色印刷的推广,环保型预涂材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涂技术替代传统即涂技术正呈现加速趋势。同时包括装饰、食品、电子行业的包装等领域也有巨大的预涂膜应用空间。

公司为全球预涂膜行业领导者、国际知名品牌,目前有五大系列80余种产品,包括BOPP基材、 PET基材、预涂膜、特种膜、Nylon、3D图像、覆膜及3D图像设备等系列产品,年产能达4.4万吨。广泛用于印刷包装行业,销往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预涂膜领域具有强大的营销服务能力。国际市场上,在北美、欧洲、台湾设有3大营销服务分公司及办事处, 1个分切配送中心(北美), 60多个独家代理服务机构;国内市场上,拥有5大区域营销服务中心, 6个体验演示中心,华南、西南2个分切配送中心及40多个独家代理服务机构。同时,公司还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100余名海内外专家、博士及硕士组成研发团队;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室和产品验证中心,由美国行业独立实验室提供海外技术支持;数百项各类技术专利,并通过多项国际检测认证。拥有预涂膜6大核心技术和全部自有知识产权。

  二、光电材料

康得新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唯一全产业链、全系列的光学膜领军企业、国际主流供应商,可年产2.4亿平米光学膜,设有挤出、涂布、成型、模具、溅射、树脂、窗膜、大屏触控、柔性材料等多个事业部的全产业链平台,并通过突破传统的差异化开发及前沿材料开发,已成功从进口替代走向光学膜新材料的前沿开发。

1、显示类材料

随着国内新增六条8.5代生产线的投产,中国将跃居成为世界最大的显示产品消费国与制造国, LCD液晶屏产能将升为世界第二, 80%的光学膜膜组在中国生产,显示类光学膜需求从12亿平米增长至15亿平米。同时,随着显示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新产品的要求日新月异,分辨率更高、曲面等发展趋势于光学膜的创新带来更高要求。此外,近年来光学膜中高端产品价格稳定、中低端产品的价格下降趋势放缓,总体价格已趋于稳定。因此,虽然在中国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中国消费电子总体需求呈现小幅度下滑,但康得新目前产能总共才2.4亿平方米,因而未来通过提速和汽车窗膜的扩量,市场空间仍非常巨大。

2、装饰类材料

装饰膜行业用膜替代油漆是重要发展趋势,预计装饰膜相关市场规模800亿左右,包括白色家电、建材、 TV、 3C、汽车等,前期该领域由日韩公司垄断。

在装饰膜领域,北汽非常重视,并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这是因为装饰膜能走向个性化,即汽车不再喷漆,而是贴膜。一方面,喷漆污染很大,很多城市不让喷漆;另一方面,面对的是个性化的消费者。将来,如果我们想在车上印一个我们亲人的照片,这膜可以在4S店直接打印,打印完后把膜贴上就行了。大家在现场可以看到这些膜,其优点在于:第一,个性化。千变万化,而不是在出厂的时候我们需要挑颜色。个性化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和未来的需求;第二个,对于轻划伤可以自修复;第三,再修复时,成本很低。用不着刮印、喷漆等,只需把膜撕掉再贴新膜。所以,装饰膜的发展也是康得新对未来个性化、新概念、新能源车发展所作的一个贡献。

当前,公司紧紧抓住装饰膜产业年需求10亿平米的进口替代的机遇,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发,一方面积极推进与韩国联合钢铁、印度乌塔姆钢铁等公司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国内市场,通过参加金属包装行业新产品发布会、第20届国际厨卫设施展等多个行业展会,使公司装饰膜产品与高端家电、厨具、建材、装饰领域的多家国内客户达成合作,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3、窗膜/隔热材料

2015年中国汽车总保有量为1.6亿辆,新车产销规模为2500万辆;2023年汽车总保有量预计为3.5亿辆,新车产销规模为3800万辆。 2015年汽车后市场规模过万亿人民币, 2016—2020年后市场增速预计大于30%。2015年中国市场汽车窗膜需求1亿平米,占全球总需求的37%,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同比2014年增长10%。按照新车产销规模,窗膜行业依旧可以在增量市场保持年均10%的增长率,而随着存量市场的井喷期来临,如二手车换膜、过保车换膜等,汽车后市场窗膜行业前景无量。在KDX进入市场之前,窗膜行业受国外品牌垄断,没有有竞争力的国内品牌出现。

公司是国际窗膜协会会员、亚洲最大的窗膜制造商、中国主流窗膜品牌,目前公司窗膜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销售增长超过60%,公司去年产能为1300万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3% ,已成为中国的主流窗膜品牌,今年下半年将扩产至2500万吨。

此外,康得新所研发的汽车窗膜,可以做隔热;防爆膜,可以做前端防爆和隔热。上海电视台已经做过报道,公司的隔热防爆窗膜搁在前挡玻璃上,10公斤铅球以百公里相对时速撞上去,玻璃上就一白点。能隔热,还能增强,全世界没有,这是康得新发明的。

  三、柔性材料

柔性材料作为全球材料领域的前沿科技,涉及柔性显示、柔性电子,柔性光伏和柔性照明等多个领域。根据IDTechEx预期:到2020年,柔性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其中显示、照明、柔性光伏、传感、电子线路等将是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也是公司柔性板块重点发展的方向。

公司通过优秀团队的多年自主研发,以及国际先进技术的资源整合,包括与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北美前沿科技机构以及英国CPI(工艺创新中心)等合作伙伴的共同研发,加速柔性材料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进程研究,推动柔性科技革命。

公司可以在柔性膜上直接做好触控,然后跟有机发光体封装,目前在和国内大的企业紧密合作。比如欧星诺,京东方,华星光电,都是在共同推进,公司的水汽阻隔膜已经超越时代了,通过了非常稳固的检测,公司整合了芬兰的研发了二十年的技术,又做了五年的应用开发,目前康得新这次光学膜二期的重点就是柔性材料的自动化生产。

个股深度逻辑

快克股份|海澜之家|迪森股份|金螳螂|歌尔股份|透景生命|太平鸟|开山股份|东方雨虹|和佳股份|昆仑万维|新纶科技|常山药业|中国中车|深圳机场|迪安诊断|玖龙纸业|比亚迪|岭南控股|新大陆|

深度行业研究

钢铁18年钢铁策略

TMT:手机产业链|公有云|芯片

医疗健康:一致性评价|CAR-T|按摩椅

新材料:碳纤维

研报点评

OLED|金融去杠杆|人工智能|Micro LED|环保

精选行业报告

T M T:电子研究|公有云|电子陶瓷|量子计算|大数据|云计算|无线充电|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通信研究|量子通信|体育赛事|计算机

新能源:燃料电池|特斯拉|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石墨烯|碳纤维

大消费:白酒|食品饮料|农业

医疗:体外诊断|CAR-T|CRO|医疗信息化

军工机械:军工研究|军民融合|军工投资机会

造纸轻工:造纸轻工

有色:稀土|有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