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崩漏证显效案3则

导读:近日在临床上遇见三位“崩漏证”患者。案例一,是突发的急性大出血;案例二和案例三,是长期的月经点滴不尽。她们出了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去医院输液,可是问题却是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希望把这些病例整理出来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及时采用中药的方法治疗。

案例一:

贾女士,女,40岁。2016年7月7日初诊,以“月经延期3个月,纳差1月,经水如注1天”为主要症状电话求助于我,自诉现在水止不住,大血块比较多,头晕、眼花的住院了,输的止血药,可还是止不住血”,二便调,出汗较多。化验检查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转氨酶升高。骨质增生,肩周炎病史;照片舌象显示:舌苔黄厚腻,舌质正红偏暗,舌底迂曲。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辨证:痰瘀阻络化热生风。处方:谷精草30g青箱子15g夏枯草20g薄荷15g陈皮15g茯苓15g清半夏15g桃仁10g三棱6g莪术6g茜草炭15g棕榈炭10g益母草15g山萸肉10g生白芍15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神曲30g  7剂,日1剂,水煎服。电话回访服药第二天,血止住了。回访3个月月经正常行经,未再出血。

:本例中患者“崩证”主要表现为经水不止,一方面这种“月经止不住”,根据舌象判断是一个热象,一个阳热症;经水能够像洪水一样的来汹涌,也是一个“风象”。首先要考虑是否是经水回流的道路是否受阻,询问得知患者月经排出大量的血块,舌质暗,舌底迂曲,说明体内有瘀血,长期吃饭不好、舌苔厚腻体表明内有痰湿,以上原因造成血不归经,出现大出血。

所以,在治疗上以疏散肝经风热的谷精草、青箱子、夏枯草、薄荷为君药,以健脾化痰的陈皮、茯苓、清半夏以及活血化瘀的桃仁、三棱、莪术为臣清理经脉的郁阻,以碳类药活血收敛固涩止血,以龙骨、牡蛎化痰息风收敛固涩止血,山萸肉、白芍养肝肾之阴酸敛固涩止血,共为佐药,以神曲健脾暖胃为使。全方共化热散,风息,痰消,瘀除,血止的功效。

案例二:

刘女士,女,35岁。2016年8月26日初诊,以“月经点滴不尽1年余”,患者诉近1年来月经淋漓不尽持续8-9天,每次5天量多,色暗,有血块,经期乳房胀痛,腹胀,大便粘滞不爽,日1次,小便调。怕冷,出汗少,纳眠可,夜间醒来自觉身上燥热。因为工作原经常熬夜。Lmp:8月8号。舌苔黄腻,舌质淡红偏暗,舌底迂曲,双脉弦滑偏细。中医诊断:漏证;西医诊断:亚健康状态。辨证:气血不畅夹痰湿化热。治法:理气活血,健脾化痰,散热。处方:香附12g炒蒺藜15g桃仁10g红花5g赤芍20g生薏苡仁30g清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5茜草炭10g益母草15g蒲黄炭10g(包)栀子10g豆豉30g  7剂,日1剂,水煎服。

2016年9月6日复诊,诉9月3号来例假,行经6天即干净,月经色量可,无血块,经前无不适。叮嘱其清淡温和好消化的饮食。回访至今2个月,月经未再出现淋漓不尽症状。

案例三:

李女士,29岁。2016年9月7日电话求助于我,自诉自8月12日来月经至今,月经淋漓不尽持续25天,色黑,有血块,腰酸,腹痛,眠多梦,口干欲饮,二便调。舌苔黄腻,舌边有齿痕,舌质暗红。慢性盆腔炎;子宫息肉病史,长期输消炎药;中医诊断:漏证;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辨证:湿热瘀阻,本为脾虚。治法:化痰燥湿,活血化瘀,健脾理气。处方:白术2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清半夏15g川芎6g皂刺6g桃仁10g红花5g三棱6g莪术6g蒲黄炭10g(包)茜草炭10香附15g炒蒺藜15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赤芍15g乌药5g 7剂,日1剂,水煎服。

9月13日电话询问,月经已经停了,药还有两包,还需要吃吗?嘱其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按:中医认为:人的先天元气,通过冲、任脉充养人体,月经问题除了要精气充足,更需要经脉的通畅。

案例二、三中两位女士均为“漏证”,月经长期点滴不尽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案例二中患者长期工作原因熬夜加班,乳房胀痛,月经色暗有血块,舌质暗,舌底迂曲,脉弦,都提示气血不顺畅,舌苔黄腻,大便粘滞不爽提示体内痰湿内阻化热,气血经脉运行不畅,是导致月经淋漓不尽的内在原因。治疗月经点滴不尽的原理,就和我们修理水管的水渗出是一样的,首先水管里面干干净净,水才能运行无障碍,其次在漏的地方修补一下(止血)。当然,我们人体有一套自我修复的机制在修复过程中其主要作用。所以在治疗上用香附、炒蒺藜疏肝理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生薏苡仁、陈皮、茯苓、清半夏健脾化痰,茜草碳、蒲黄炭活血止血,栀子豆豉发散郁热。案例三中的女士脾虚痰湿以及血瘀的程度要重一些,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了健脾祛湿的白术、茯苓,活血化瘀力量较强的三棱、莪术。相当于让自己更强壮一些,清理水管的力度大一些。

黄琳:执业中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专研中医经典。擅于运用中医“象思维”,医者和来诊者的感受相结合,综合望闻问切及多种中医特色诊断方法(耳诊、眼诊、手掌诊、指甲诊、腹诊、脐诊等),客观辨证、辨体质,崇尚简便验廉。擅长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治疗外感和中风、高血压、头痛、眩晕、咳喘、胃肠病症等内科杂症及妇儿常见病症,提倡中医生活化,用心做中医体检和健康管理,普及常见问题防治方法、让更多人少生病、不生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