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十)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zMTAvMjI2ODA2MDQ0XzFfMjAyMTA3MjMxMDAxNDEzMDE=.jpg)
政治队长(十)
秋收时,生产队第二累的农活就是割谷子。
谷子一般种在山坡地里,土里全是细小的石头子。割谷子要求镰刀要紧贴在地面上割谷草,为的是尽量把谷草留得更长,谷草好喂牛和马等大牲口;但这样一来,镰刀刃就经常割到石子上,磨好的镰刀很快就钝了,不快的镰刀割起谷子来就很费劲。
为了省劲,每个社员都带一小块铛石(磨石),用来磨镰刀。一般割二十几米远,就得磨一磨刀。割谷子虽然很累,但比起割高粱来要轻巧一些。
割黄豆是我的强项,生产队里的社员,没有人能割超过我。一般情况下,我只是紧紧地跟在生产队“打头的”后边奋勇向前,但绝不超越。
生产队“打头的”割到黄豆地头,我也割到地头。这虽然很累,但比起割高粱和割谷子要轻松多了。
实际上,割黄豆主要的问题是扎手,干燥黄豆荚两头尖尖的角非常硬,割豆子时,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扎破。
解决的扎手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抓黄豆棵的手,要毫不犹豫地一把就死劲地紧紧地抓牢,千万不要犹犹豫豫不敢使劲。一般情况下,只要按要领去抓黄豆棵,是绝不会扎手的。
我割黄豆最惨的一次是一天清晨,天气已下霜;地里的黄豆,满豆棵子都挂满了白白的霜,抓起来非常冻手;割着割着手就渐渐地冻的麻木,十指已开始不太听使唤。
当我割到地头休息时,发现我的左手食指鲜血淋漓;仔细一看原来被镰刀割了一个深深的口子,由于手指已经冻得麻木,什么时候割破的,根本不知道!虽然手指割破了,但根本感觉不到伤口的疼痛。
这个伤疤到今天还清楚的留在我的左手食指上。尽管如此,割破手指后也没能休,一直坚持到割完地下工回青年点。
生产队割完地后,就开始了打场(场音读:常chang),这时已经是十月末。关于打场,详见我的博文《被拒绝的知青》,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生产队一年辛苦劳作的结果,全都体现在场院上,丰收的喜悦不是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
随着新粮食的入库,生产队也开始给每家分第二年的口粮。
生产队的分粮大秤还是古老的大抬杆秤,大秤是由秤杆、秤砣、秤钩组成;
所谓大秤,其实就是一根长长的差不多有两米多长的秤杆,上面有称重量的准星;秤杆顶头下面是一个大铁秤钩,勾住准备要称的重物;秤钩的反方向上是一小铁环,上面再套一个大吊环:大吊环主要是在称重物时用来抬秤的。
秤杆上的秤砣很大,用麻绳吊在秤杆上,说白了,就是家庭用的钩子秤放大版。
秤粮食时,把装好粮食的麻袋口扎好,用秤钩勾住麻袋口。两个人用一根木扁担,穿过吊环,用肩膀扛起秤和秤钩下的麻袋。第三个人扶住秤砣,在秤杆上来回移动秤砣,直到秤杆平了,这时读出准星上的读数,麻袋里粮食的重量就秤出来了。
读秤者是分粮时的重要角色,他读多少就是多少。读多了你吃亏,读少了你你占便宜。
我们生产队每年分粮时,读秤的都是大队公安、生产队政治队长刘士忱。
叶家村第三生产队在1969年年底分粮时,我们青年点的同学们发现刘士忱在读秤时,左顾右盼神色慌张。
当时我们青年点的同学们,都觉得我们和社员分同样斤数的粮食,称完后,怎么看上去都比同样斤数的社员粮食少,而且,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在分给我们粮食后,我们重新再看一遍秤,而且所分的粮食,斤数也都对;所以,开始同学们就没太往心里去。
到了1970年年底,还是刘士忱掌秤。由于去年我们青年点的粮食到了五月份就都吃光了。所以,今年分高粮时我们格外注意刘士忱的读秤。青年点专门派了一个同学也站在刘士忱身后,他读我们也读。分了三个人的粮食后,刘俊忱突然宣布:“今天太晚了,明天上工后再分。现在收工回家。”社员们一哄而散,各自回家。
这件事闹得同学们一头雾水,但大家也都没太往里去!
到了第二天早晨上工后,我们却发现,昨天晚上留在场院里,准备分的高粮却都已经全部分完。我们青年点分好的高粮口袋,也孤零零的堆放在场院里。
原来,刘士忱一看我们知青有人看秤无法作弊,就先让大家回家。然后再一户一户的偷偷叫到场院,全队社员每户都多分了很多粮食,却只把我们知识青年八名同学排除在外。(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2012年9月17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这张照片是1968年5月1日,我在沈阳市横渡浑河时的留影!当年是18周岁!拍完这张照片后又过了5个月,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插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这张照片是2017年2月12日,沈阳铁路中学初三四班部分同学在沈阳聚会时留影,八棵树叶家村三队有三人参加。
正面右起第一人:窦昌民(叶家村);第三人:赵雨祥(叶家村);第六人:李维新(叶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