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诊治精粹
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来说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干呕);只吐涎沫谓之吐涎;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常呕吐并称。呕吐属一种病理现象,当误服毒品,胃中留有痰饮、稠脓、宿食等,可发生保护性呕吐,以祛除胃中病邪,此时可不必按呕吐病证治之。
《内经》对呕吐发生的病因论述甚详,如《素问·脉解篇》:“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金匮要略》:“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呕吐哕第五》云:“凡呕吐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呕吐》:“呕吐一证,最常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补其虚则呕吐可止。”此将呕吐分虚实两类,分而治之,至今对临床仍具指导意义。
西医的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幽门痉挛或梗阻,贲门痉挛,胃黏膜脱垂,肠梗阻,肝炎,胰腺炎,胆囊炎,颅脑疾病,尿毒症以及急性传染病等,如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感受风、寒、暑、湿之邪,以及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皆可伤胃滞脾,而致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使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脾胃虚弱 因劳倦太过,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脾虚失所运化,以致寒湿中阻而引起呕吐;或聚而成饮成痰,积于胃中,痰饮上逆发生呕吐;亦有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引起呕吐。
呕吐总病机可归纳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呕吐实证,由外邪、饮食、痰饮、郁气等邪气犯胃而致。
呕吐虚证,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所致。
呕吐的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起病:或急或缓,常因外邪侵袭、气味、饮食、情志等因素而诱发或因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而致。
(2)主症:呕吐,多为宿食、痰饮、水液,或干呕无物,一日数次,持续或反复发作。
(3)伴随症: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大便或溏或结等。
(4)先兆症:恶心欲吐之感觉。
2.鉴别诊断
(1)呕吐与反胃:此二病病位均在胃,主症均为呕吐,病机都有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但二病不同点在于呕吐的病机是邪气干扰,胃虚失和;反胃的病机是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不化。二病的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实证呕吐为食入即吐,不食也吐,并无规律;虚证为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但多吐出当日之食;反胃临床表现以朝食暮吐,暮时朝吐,吐后转舒为特点,以此作为鉴别点。
(2)呕吐与噎膈:鉴别见表4-10。
表4-10 呕吐与噎膈的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实呕与虚呕:见表11。
表4-11 虚呕与实呕的鉴别
(2)辨呕吐物:此可反映寒热虚实。病变脏腑,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内停。呕吐苦水黄水,多由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为肝气犯胃。呕吐痰浊涎沫者,多由痰饮中阻。泛吐清水者,多由虫积或胃中虚寒。呕吐黏沫量少者,多为胃阴不足。
(3)辨可吐与止吐:属病理反应者,在祛除病因的同时,予降逆止呕。属机体保护性反应者,如胃有痈脓、痰饮、食滞、毒物等有害之物时,可让其吐出,则邪去病除。
(4)辨可下与禁下:病在胃不宜攻肠,否则会引邪内陷;呕吐能使胃中积食、败脓从上而出。呕吐属虚,下之更有虚虚之弊。属外感表邪者,当解表,其呕自止;若下,易引邪深入;若属胃肠实热,又兼大便秘结者,可使用下法。
治疗原则 以和胃降逆为治疗总则。实者祛邪,如解表、消食、化痰、理气,辅和胃降逆。虚者扶正,如益气、温阳、养阴,辅以和胃降逆。
(一)外邪犯胃
1.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
2.治疗原则 解表疏邪,和胃降逆。
3.代表处方 藿香正气散:云苓20克,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大腹皮、橘皮、生甘草各10克,大枣6枚,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1)风寒偏重,寒热无汗,可加荆芥、防风各10克,以疏风散寒。
(2)暑湿犯胃,身热汗出,可用新加香藿饮,以解暑化湿。
(3)感受秽浊之气,突发吐甚者,可吞服玉枢丹0.6~1.5克,以辟秽止呕。
(4)若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去桔梗之升提,加竹茹、陈皮各10克,以清热和胃。
(5)若暑热犯胃,壮热口渴,可用黄连解毒汤。
(6)兼食滞者,脘闷腹胀,嗳腐酸臭,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各10克,以消积导滞。
(二)饮食停滞
1.临床表现 呕吐酸腐,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
2.治疗原则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3.代表处方 保和丸。
4.加减应用
(1)积滞化热,腹胀便秘,可用小承气汤,以通腑泻热。
(2)食后即吐,口臭干渴者,属胃中积热上冲,可用竹茹汤,以清胃降逆。
(3)若误食不洁、酸腐败物,症见腹中疼痛,欲吐不得,可因势利导,用烧盐方或瓜蒂散探吐祛邪。
(4)根据辨证可选用枳实导滞丸、枳术丸。
(三)痰饮内停
1.临床表现 呕吐多为清水痰涎,或呕而肠鸣有声;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
2.治疗原则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3.代表处方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生姜3片,法半夏10克。苓桂术甘汤:茯苓20克,桂枝、白术、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气滞腹痛者,可加厚朴、枳壳、大腹皮各10克,以行气除满。
(2)脾气受困,脘闷不食,可加白豆蔻、苍术、莱菔子各10克,砂仁6克(后下),开胃醒脾。
(3)若痰浊蒙蔽清阳,头晕目眩,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4)痰郁化热,烦闷口苦,可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
(5)若吐清水痰涎多者,可加用牵牛子、白芥子各2克,研末装胶囊,每日分3次口服,可增强化痰蠲饮。
(6)根据辨证还可选用二陈汤、甘遂半夏汤。
(四)肝气犯胃
1.临床表现 呕吐吞酸,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2.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3.代表处方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四逆散:柴胡、生甘草、枳壳、白芍各10克。半夏厚朴汤:茯苓20克,法半夏、厚朴、苏叶各10克,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1)气郁化火,心烦口苦咽干,可合左金丸清热止呕。
(2)兼腑气不通,大便秘结,可用大柴胡汤清热通腑。
(3)若气滞血瘀,胁肋刺痛,可用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
(4)嗳气吞酸显著者,加乌贼骨10克,代赭石20克,降逆止酸。
(5)若心烦失眠,加知母10克,夜交藤30克。
(6)根据辨证可选用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五)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 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2.治疗原则 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3.代表处方 香砂六君子汤。
4.加减应用
(1)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3克,干姜10克,以温中降逆。
(2)呕吐日久,肝肾俱虚,冲气上逆者,可用来复丹镇逆止呕。
(3)脾阳不振,畏寒肢冷,用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4)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
(5)中气大亏,少气乏力,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6)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萸等温补脾肾。
(7)根据辨证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
(六)胃阴不足
1.临床表现 呕吐反复发作,但呕量不多或仅吐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疗原则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3.代表处方 麦门冬汤:粳米20克,法半夏、生甘草、人参、麦门冬各10克,大枣5枚。
4.加减应用
(1)伤过甚,口干舌燥者,则半夏轻用,加玉竹20克,五味子、白芍各10克,以酸甘养阴。
(2)虚甚,五心烦热者,可加花粉20克,石斛、知母、银柴胡各10克,以养阴清热。
(3)呕吐较甚者,加代赭石20克,陈皮、竹茹各10克,以加强降逆止呕。
(4)阴虚便秘者,加火麻仁30克,郁李仁10克,白蜜适量,以润肠通便。
(5)根据辨证可选用益胃汤、竹叶石膏汤。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藿香12克,炒苏子9克,水煎,顿服,适用于外感夹食之呕吐。
(2)藿香12克,法夏9克,水煎服,适用于外感湿邪之呕吐。
(3)黄连、苏叶各5克,竹茹12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热之呕吐。
(4)伏龙肝30~60克,水煎15分钟澄清后,去渣取汤,加生姜汁1匙,顿服,适用于脾胃虚弱之呕吐。
2.中成药疗法 外邪犯胃证可选四正丸、六合定正丸、保济丸;饮食停积证可选用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等;痰饮内阻者可选用二陈丸、半夏天麻丸等;肝气犯胃证可选用逍遥丸、调胃舒肝丸等;脾胃虚寒证可选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丸等;胃阴不足者可选二冬膏、阴虚胃痛冲剂。
3.外敷法 用鸡蛋清调绿豆粉敷足心,可治热呕。
4.针灸疗法
(1)选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合谷,针用泻法,可治热呕。
(2)选中脘、内关、足三里、上脘、胃俞,用艾灸,可治寒呕。
(3)选中脘、内关、足三里、膻中、丰隆,针用平补平泻法,可治痰饮呕吐。
(4)选中脘、内关、足三里、下脘、璇玑,针用泻法,可治食滞呕吐。
(5)选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针用泻法,可治气滞呕吐。
(6)选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章门,针用补法,可治脾虚呕吐。
5.饮食疗法
(1)鲜乌梅肉120克,蜂蜜120克,熬膏,每次20毫升,日服3次,适用于胃阴不足之呕吐。
(2)饭锅巴,如巴掌大一块,焙焦研为细末,用生姜汤送下,适用于饮食停滞之呕吐。
(3)生姜汁涂舌,或用生姜片口含,适用于痰饮之呕吐。
(4)鲜白扁豆100克,粳米100克,共煮稀粥,日服2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预防调摄】
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湿秽浊之气。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调节饮食,忌暴饮暴食、进食腥秽及生冷、辛辣、香燥之品。
4.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