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文馆‖张一哲《施舍一点点的爱》赏析
施舍一点点的爱 约读书房黄岛校区张一哲
哦,朋友!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爱?
爱是捐款箱中的金钱,
爱是为鸟儿腾出一片干净的蓝天,
爱是母亲对孩子的关心,
爱是太阳对生命的关怀(悯怜)。①
这爱呀,是无形的,②
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善念),③
就可以为那个风雨中的人,
撑起一把温暖(温馨)的伞。(1)
这爱呀,也是有形的,④
一块水果糖,一毛零花钱,
就可以擎起穷人的天。
朋友,献出你的爱心吧,
(哪怕只有)就一点点便足够,⑤
千千万万的人都献出一点点的爱,
这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2)
赏析:这一首诗,恰恰可以和前几天我们点评的《老师,我想对您说》(姜栋凯)做一对比。
一、形式结构方面,这一首不是4段相同的结构重复出现的形式,这一首是“总-分-分 ”的基本结构,这个情况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因为,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文学史《诗经》(尤其是其“国风”部分)是重复回环的,而《古诗十九首》已经开始展开叙事抒情了;宋词是上下阙工整对应而反复的,而元曲则是口语散文的文理风格了。这是历史的趋势。当然了,各种形式成熟之后再次出现就只能看做一种艺术风格,不能以此来论优劣的。更形象的艺术现象,比如篆书出现两千多年了,楷书出现才一千多年,但是都已经是成熟的形式了,谁也不会说现在一个写篆字的书家肯定比写楷书的年龄大。
二、按出现顺序看,句①“爱是太阳对生命的关怀(悯怜)。”
句③“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善念),”
句⑤“(哪怕只有)就一点点便足够,”
三句都是韵脚不对需要调换词语,括号里是我初步的建议不见得恰当到位,总之是要先做到读起来朗朗上口——汉语最有四声的抑扬顿挫的优势,可不要浪费了,尤其是初学写诗并且是形式结构趋散的诗行,更要注意音韵的和谐——形散而声不散。
三、段落②“这爱呀,是无形的,”以及段落④“这爱呀,也是有形的,”是两个分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对仗的修辞形式,很好。
注意:袁召起老师明确提出,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但是也不妨分别从单独的角度来观察,1、内容采取反对的色彩方向,从“无”到“有”,从“心”到“物”鲜明的对比引起我们的更深刻的印象、更强烈的关注。2、形式方面就有一点小小的缺憾了:既然要使用对仗,新诗当然不要求字字对当,但是诗段行数应该相当吧?请小诗人考虑一下。
四、句(1)“撑起一把温暖(温馨)的伞。”和句(2)“这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本来单看“温暖的伞”也是很合适的,但是诗歌是一个整体,本诗篇幅不长、意象凝练,所以“温暖”重复出现会给人重叠、粗糙、单调的感觉。这是诗歌“炼字”的技巧,古代诗人很讲究推敲,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好像有性别歧视?哈)袁老师不是太欣赏这种“苦吟派”的做派,但是初学写诗还是要打牢扎实的基础、培养严格的要求。
五、最后,作为一个也喜欢诗歌,也偶然写诗的老师,我对小诗人说句评点本诗之外的话:功夫在诗外,多读书(文理都读)、多参加集体活动、有机会多游历名山大川,你会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