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传承考略

杨露蝉——

王兰亭 据传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一是富周。王兰亭有“杨露禅大弟子”之称,代师传艺,传于师弟李瑞东及周玉祥。后王兰亭与李瑞东等人因与杨班侯反目,创编了“太极五行捶”。

李瑞东 天津武术家,創編天地人三盤拳,始称“武当悟修金蟾派太极功”或“武清派太极”(李瑞东为河北武清人),今俗称“李派太极拳”,号为“包括动静两盘的拳功整体,是动静兼炼、性命双修、丹武混一的修道合真之法”。

周玉祥 保持了王蘭亭的原傳,为纪念王兰亭遁入深山道门,改名为[王道人太极拳六十四式]传吴锦园,吴锦园迁台后传叶金山,葉金山設宗岳門,人称王府皇家太极拳

富周 ——富英 ——萧功卓108式)。,得其真谛者有翟英波、冉国颜等人。翟英波又传李正等人。传至今有所谓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老架

全佑 吴式太极创始人。

纪子修(1845~1922)。岳氏散手名家,从杨露禅学太极十三式,将太极拳之绵柔与岳氏散手之刚整汇为一体,刚柔并济。又列为吴全佑传人。又传拜宋书铭为师。又精于形意、八卦等技。惟有几名弟子传其拳术,如陈泮岭、张达泉等辈。

陈泮岭 (1891~1967)武术教育家。字俊峰。河南人。从李存义、纪德、许禹生等学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和岳氏连拳等。在台湾影响很大。

张达泉-- 缪福度--张守仁 此今谓杨式方架太极拳传承118式。

杨凤侯—李景林—姜容樵—沙国政 教莲堂得其要。沙国政传给了河北大城县的李云祥、儿子沙骏杰、另一位得意门生康戈武,经整理复原,号沙式太极拳81式,。

杨兆林 杨凤侯之子。分别师承杨班侯和杨健侯二人。传人有任县王其和、永年翟文章。邢台程振芳、程德芳兄弟是其门下佼佼者。目前,这一支仍保持着原传拳架风貌。杨兆林最后在尧山一带授拳。

程振芳的弟子郭玉田81式。,南和县张路村人,传拳于本村。所传杨兆林式太极拳为

王其和 拜杨兆林为师。投奔郝师习练太极拳。杨健侯、杨澄甫父子以及杨少侯亲自教拳,倾囊相授,将杨家三代摸索出的太极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还保持了与郝师之弟子孙禄堂的联系,虚心向这位集形意、八卦与太极于一身的拳术家学习。他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收杨氏太极的特点和打法,逐渐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后人称该套拳路为“郝杨架”、“混合架”、“软硬架”、“武杨和式”等,近年来统称为“王其和式太极拳” 84式。

翟文章,世居永年。自幼随郝为真高足翟连臣、朝钦贤习练郝式太极,弱冠时又随杨露禅之孙杨兆林、杨兆鹏习练杨式太极。其门下弟子英才辈出,有杨振河赵宪平胡利平路军强董新成刘新华朱现红等,此支派又为武式太极传承。

刘东汉(?-1950),初从父刘瀛洲习三皇炮捶,后跟杨兆林学杨式太极拳,又兼得武式太极大师郝为真指点,尽得真传。为杨式太极在邢台的第一代传人。刘东汉久在山西太原绛州等地教拳,所教拳式融杨、武为一体,别具一格。弟子有曹珂及子刘殿魁等。

曹珂 在邢台收徒众多,但真正入室弟子鲜有几个,其中寇长青(1910---1983)乃是其中之一。传杨式传统寇家太极拳大驾118式。

杨班侯 所传授的最得意弟子为陈秀峰、张信义、冀老福、教莲堂,李万成。

陈秀峰又名陈敬亭,是郝为真的学生,也是杨班候的弟子。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提到的太极拳家只有四位,除武禹襄、杨禄禅、郝为真外就是陈秀峰,且书中有陈秀峰的拳论。据此,有人推测宋书铭的宋式太极拳既是直接或间接向陈秀峰学的。陈秀峰弟子祝景元在南碾头一带传拳,弟子有刘其林、祝振坤。

张信义 永年人,传人有刘建高、隆聚、冀福如、张安国4人,学生多人。

冀福如--范宝林--王革勋

范宝林(1937—1997),永年人。受业于郝从文,受到冀福如指点。传范金海、侯孟军、王革勋

教莲堂(生卒不详),河北永年人,杨班侯之入室弟子,传人有李双彬、张新庆。

张新庆李双彬--李竹林--李海臣、辛社军、辛玉厂等。

李竹林又传李占英

李海臣弟子有张攀峰、李永彬、张振国、蔡勇等。

李万成 永年人,杨班侯随从及关门弟子。直系弟子有白忠信、关钦、郭振清、韩会明、郝从文、贾治祥、林金声、潘河清、周志成。另有白彦如、穆振景、张其、张田所等传人。

白忠信 传有弟子陈彦荣李仲良王长兴、冀永久、田维民等。

关钦(1908一1998),永年人。拜李万成为师。随其学拳者很多。其孙关世伟承传其艺。

郭振清(1906—1990),永年县西王庄村人,李万成弟子。在本村传播杨式太极拳,有很多弟子。

韩会明,1928年生,河北永年人。常和师兄林金生在一起讨论切磋。弟子有:霍士英、乔素芳等。

郝从文 (1911一1982),永年人。从学者众。传永年陈文义4人。郝惠元。弟子有范保林刘永平

贾治祥,1918年生--2009年,河北永年人。其子贾安树,弟子苏学文关志刚路迪民等,继承其艺。又传河北常逢林田淳

林金声(1913-1988),永年人。不但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全部套路,而且对太极拳的拳谱的保存也贡献更大。受徒不多。现今永年南关一带练杨式太极拳的大多数为林金声所传。

潘河清 (1917—2000),永年人,擅长太极推手。在家乡传拳多人。

周志成(1916—1996),永年人,与其兄周志德同向李万成学拳。长期推广太极拳。弟子有周印平(孙)、王河军、王燕军等。

周志德 (1910—1985),永年人。广收门徒,义务授拳,有学生百余人。广府范宝林常向这位师叔请教太极拳劲力。

龚润田(约1887~1970年),河北人。师承家传及吴会清、吴鉴泉,亦是杨班侯弟子,擅长铁砂掌、八极拳、吴式太极拳及杨式太极拳。

蒋玉堃 杭州人,从杨澄甫专心习练太极拳、剑,得杨班侯弟子龚润田亲授。桃李满天下。

牛连元(1851—1937),得杨班侯所传太极拳“九诀”和太极拳,颇有造诣。因其不以授拳为业,仅将杨班侯所传再传给盟弟李寿泉之婿吴孟侠。

吴孟侠(1906—1977),福建人。太极拳得传其岳父之盟兄、杨班侯传人牛连元。吴孟侠、吴兆峰合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

吴兆峰(1904—1966),吴孟侠之胞弟,与其弟同在八卦掌名家高义盛门下习技。

王矫宇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班侯的直传弟子。传范铁安、郭连荫、孙继先。

郭连荫(1896~1984) 绥远(今内蒙古归绥)人。拜杨班侯高足王矫宇为师,著有《郭连荫太极拳谱》一书。.

孙继先(1915年--2000年)在济南传人,弟子六千余人。

杨健侯(1839-1 917)将杨式太极拳,初改中架。有三子少侯、兆元、澄甫及许禹生等人。 列为杨健侯名下的“弟子”,仅许禹生一人。传人中有不少高手,但他们大都根据杨健侯的指示拜杨澄甫为师。其中著名者有张钦霖、田兆麟、牛春明等。

杨少侯 杨健侯之子 传人有东润芳、尤志学、马润之、田兆麟、吴图南、李寿笺、顾履平、张虎臣。杨少候拳架传承仅有三支:

吴图南,传人有马有清于志钧

张虎臣,从学于许禹生、杨少候、杨澄甫,得传杨式太极拳小快式,极有特色。一是套路长,共225式。二是动作极为实用。练拳的同时,即练习散手应用,搭手就打,推手也是推打结合。其变化神速,防不胜防。传人有刘习文、韩世昌、王秀田李顺波、梁礼、蒋林

顾丽生(履平)安徽省怀宁县人,被杨少侯收为徒弟。定居贵阳。使杨式太极拳成为贵阳地区传播最广的太极拳拳种。其成名弟子及学生主要有:张卓星、石锦润、常义、陈砚田李克俊刘德荣赵子鉴(即赵祥麟)、卢光勋、池庆生等。

张卓星 广东人,顾履平之徒,曾在贵州传拳,著有《太极拳锻炼要领》。他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一位是顾丽生,另一位是杨澄甫的弟子卢子芩,都是杨氏嫡传。传陈有雨廖中柱宋亮詹开立、郑天祥、周海能

许禹生(1879—1949) 师从杨健侯,出版《太极拳势图解》。许禹生的弟子王新午108式)。传所谓新午太极拳(老架

周遵佛,山东人。从王矫宇习练杨式太极拳。又为许禹生弟子。

张策,香河县人,曾从拳术名家杨健侯习太极拳,与许禹生为师兄弟。张策一生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把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创编了“通臂太极拳”。

王竹坡,张策弟子,传张怀堃,再传北京梅永顺

周景海 张策二弟子,传张敦熙(江西安义人),张氏在文化大学国术组授课多年,弟子多该时之后出。

杨澄甫,名兆清,生于1883年,卒于1936年。

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中的弟子名单:

1杨兆林 2武振海(汇川) 3田兆麟 4董英杰 7牛镜轩(春明) 9徐岱山 10褚桂亭 13李椿年(雅轩) 14陈微明 16张钦霖 18王其和 19崔立志(毅士) 22杨振铭 23杨振基 33于化行 36奚诚甫

《永年太极拳志》中的弟子名单:

在《太极拳使用法》中所列传人42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十四人:

1吕殿臣 3杨振铎 4杨振国 5傅仲文 6赵斌 7傅宗元 8郑曼青 9陈月坡 10蒋玉堃 12吴志清 13汪永泉 14曾如柏(昭然)

杨振铭(1910—1985),字守中,杨澄甫长子。杨家太极拳第四代最重要的传人之一。

杨振铭对杨家太极拳的贡献有三:一是全面继承家学,功夫精湛。二是长期传拳在南方,后来定居香港,传人很多。三是振铭文武兼备,于太极拳理法有重要建树。振铭在香港将父亲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重新刊印,并再版三次,流传世界各地。”振铭在传播杨家太极拳中另一个重大贡献,是他著述了旨在“拳贵实用”的《双人图解太极拳用法及变化》一书。

杨振基(1922—2007)杨澄甫次子。杨家五公子的第三位,杨家太极拳重要传人。他拳不自秘,将杨家祖传秘籍“三十二目”公之于众,填补了杨式太极理论的一大空白;他总结自己几十年的传拳心得,出版专著《杨澄甫式太极拳》,为世界太极百花园添上了一朵奇葩。编写出《杨澄甫式太极拳歌决详解》一书,为传统太极拳留下十分宝贵的家传技术资料和理论遗产。杨振基夫人裴秀荣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太极拳专家。

杨振铎为五兄弟中佼佼者,在当世影响最大。国内弟子和学生数万杨振铎的家族传人有长孙杨军和次孙杨斌,为振铎直接传人,按家族传系为杨氏太极拳第六代嫡传名师,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杨振国(1928—)创编著述了《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和“五十五式”。次子杨志芳为杨家族系第五代重要传人和代表。是全国杨式太极五代传人的领军人物。

武汇川 上海武术界称田兆麟、武汇川为杨门“哼哈二将”。他的门生很多,主要的有张玉、吴云倬、武贵卿三人。武贵卿和武云卿是哥俩。

吴云倬,长期在中山公园(解放前称兆丰公园)授拳,其传人姚(饶?)少平亦善发短劲(寸劲)。胞侄武贵卿在襄阳公园授拳,乃“半途出家”,功力不及张玉、吴云倬两位师兄。

饶少平(1912-1986),江苏徐州人,得吴云倬先生真传的唯一人。学生中也有一些佼佼者,如陆贵荣,吉阿冬,陈杏金,李天伟,寿贵顺等。

范亚夫 早年受教于杨澄甫门下,(又说师从武汇川)是杨式太极拳的嫡传弟子。1949年后,开始在温州传授太极拳,弟子众多。晚年他结合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与少林拳,自创“四象拳”,刚柔相济,风格独特。传金抗火

田兆麟(1891-1960) 杨建侯亲自执教,指定其向杨澄甫叩头拜师,仍由师祖代子传艺。1917年,田兆麟尊师命正式拜帖在杨少侯门下。田兆麟是最早把太极拳传到南方的拳师,在杭州、上海等地教授太极拳,在外滩公园授拳历数十年之久。后上海知名的太极拳高手叶大密、陆恒昌等皆出自其拳场的弟子。田兆麟早期弟子叶大密、陈志进、杨开儒及晚期弟子沈荣培(沈永培)均擅长推手。早年的学生蔡翼中(瑞安人)曾编著《太极拳图解》。由田兆麟口述,弟子陈炎林笔录之《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介绍的拳势是按田兆麟的弟子石焕堂等人的拳照勾描出来的。拳理部分大半源于杨健侯赠予田兆麟的《太极拳谱解》。田师伯一脉在上海至今仍极有影响。田师伯之子田颖嘉亦会打拳,但并无卓越之功夫。功夫不靠血统遗传,只有苦练方能出真功!

叶大密(1888-1973),号柔克斋主,浙江文成县人。早年曾习温州小八卦,从田兆麟习练杨氏中架太极拳。和孙存周切磋拳艺,并得到孙禄堂老先生的口授身传。叶老师又从少侯、澄甫兄弟俩学习拳架、剑、刀和杆子。后来他改编了太极拳架,把杨氏大、中、小拳架的主要特点和八卦掌里的斜开掌转身法以及武当对剑中的转臂捷用法等内容都吸收了进出,形成了沉着松净、轻灵活泼、舒展大方的独特风格,人们称之为“叶家拳”( 以128式杨式中架拳为基础)。

叶老师的武当对剑成就较大,他自己也认为他的太极拳成就完全是从剑里悟出来的。

叶老师传人甚多,其弟子有丁然清、李长智、蒋鍚荣、金仁霖、曹树伟等。解放后在上海武术界比较熟悉的有濮冰如金仁霖蒋锡荣曹树伟等。金仁霖之传人蔡松芳、齐毓贤亦擅长推手。

丁然清(1900年—1992年),叶大密入室弟子,是叶家拳“二丁三小”中“二丁”之一,其中,“二丁”为丁受三、丁然清,“三小”分别为蒋锡荣、金仁霖、曹树伟。传人为关门弟子李锦堂,有“叶家小李棉花手”之称。

陆恒昌以杨式小架拳路著称,此拳种目前知之之人甚少(后演变为吴式太极拳拳种中吴式方架太极拳)。

董英杰(1897~1961)太极拳名家,董氏太极拳创始人。邢台人。极得杨澄甫识重,成为杨式传人中代表性的人物。杨之《太极拳使用法》即为其手编。其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在技术上有所创建,理论研究亦独有心得。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海外弟子5万多人,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武术界影响巨大。直系传人即有26人之多。其子董虎岭在美国授拳,其女董茉莉在香港主持英杰健身院。在沪传人乐焕之(幻智),功夫出神入化。再传弟子董世倬、姚宗萘、尤彭熙功夫极好。董世倬传董斌,董斌传任刚,均擅长太极推手。任刚仍在上海博物馆左侧拳场与各门各派拳友切磋拳艺。

董世祚陆荣培王培昌

牛春明(1881-1961) 北京人。拜澄甫公为师,由杨健侯代子传艺,赐名镜轩。1960年,有关方面为牛春明拍摄太极功夫记录片《万年青》。傳其衣缽者為商世昌潘志成、陈松海、顾启欧、瞿文、贺鸣声、丁水德、潘正祥、沈掌庆、沈宝根、严昭法、陈惠君等人。其女牛筱灵在香港撰寫《牛春明太極拳》一書,外孫孟宪民在杭州成立春明太極拳館,牛春明後繼有人。

陈松海传沈子祥、陈昌兴等。

贺鸣声(温州人)很有几个出名的徒弟。子贺先迹,徒孙韩继庆。

徐岱山 弟子张简,亲授其太极人盘小架一套。张简再传丁宗正等。很得杨少侯喜爱

褚桂亭 出生於河北省,尤擅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而太极则受教于杨澄甫、杨少侯大师。褚师武功深得各名家真邃,堪称一代宗师。传人甚多。得其武艺真髓者为王壮弘 。在沪主持内家拳研究会会务者为严承德

李雅轩 李椿年,号雅轩,生于 1894 年。这位全国第一流的太极拳名家,一生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特别是定居四川以后,在四川传播太极拳近40年,贡献卓著,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名徒甚广。

杨绍西(1907—1996),四川人。经李雅轩启蒙习练杨式太极拳,并被推荐拜于杨澄甫门下,专修杨式太极拳。在四川省乐山、宜宾、自贡、成都等地授拳,学员众多。

陈微明(1881~1958)从师孙禄堂,习形意、八卦。后又从杨澄甫为师。民国14年在上海创办致柔拳社。只收了梁劲予24式单式练法。为入室弟子。《太极拳术》一书的出版是杨式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陈微明的另一武学专著《太极剑术》弥补了《太极拳术》有拳无械之不足。书中另附太极长拳的名称及练法,属秘传之技。《太极答问》将太极拳的源流、太极演练要领、推手练法、技击散手、太极功法及太极养生等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做了详细阐述,并将太极拳老套路拆繁化简,精选为

陈尚毅(1901~1971)湖北人,他是陈微明先生的侄辈,但在拳术上都从学于杨澄甫。又拜师耿霞光,攻形意、八卦、大枪等。在汉口中山公园设场授艺。列其门墙者有陈湘陵、杨叔华、魏权等。

魏权 湖北武汉人。从师陈微明,又拜陈尚毅为师学习太极、形意、八卦。

张钦霖(1896—1969)河北省邢台县人,郑曼青向张师学得推手。另有胡耀贞者,原学形意拳,拜列门墙。张钦林暮年落户到河北省宁晋县郝庄村。其女张志柔。王善文、李云龙、刘志亮、王延年等人先后拜张为师。其在郝庄的第三代传人张宝忠、李秀田等人至今仍在习练和传承着其所传的三路式太极拳(有说杨氏三趟太极拳)。

王延年在台湾教太极拳,张钦霖的杨派太极拳遂风行台北、台南、高雄等城市,后来又传到英、美等国,是早期在海外普及较为广泛的一支杨派太极拳。

崔毅士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在北京地区杨派太极拳著名拳师是崔毅士先生(1892~1970),他的推手技艺为世人称道赞美。孙崔仲三(1948-),外孙张勇涛(1943-),均秉承家传,对传统杨式的发展直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武术人材,如刘高明吉良晨和西青方宁

于化行

王廷魁(1909-2003) 从师于化行。其子王继中为赵堡太极拳(108式)第十二代传人。

奚诚甫(1894~1965),浙江省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人,民国时曾任浙江省国术馆教习。奚诚甫师从太极宗师杨澄甫研习杨家太极拳,师从高振东研习形意拳。由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奚诚甫所传授的武术在天台当地被称为“灵溪奚家拳”。他的儿子奚宝熙,成了奚家拳的传人。继承父业

吕殿臣 河北人。拜杨澄甫为师。从游者众,而得其传者唯王子和,马德芸,张君辉,萧锦城等寥寥数人而已。其中萧锦城、王子和教拳于台北。

傅钟文(1903~1994) 澄甫公之远戚。长期跟杨澄甫学拳。太极名家陈微明先生称他为“太极拳之正宗。”著有《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刀》。传傅声远傅清泉

傅宗元(1914——1984),永年人,与胞兄傅钟文随杨澄甫先生学拳、教拳,是杨澄甫先生的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实践者、继承者、传播者,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的杰出代表人物。

赵斌 永年人传播甚众。其子赵幼斌。徒苏学文、关志刚、李占英为最著,但此三人实为他人之徒。

郑曼青(1901—1975)浙江永嘉人。擅长诗、书、医、画、拳,人称“五绝”,参加叶大密主办的武当太极拳社。为杨公人室弟子。1950年,郑曼青至台湾定居,将杨式拳架删繁就简,定名为郑子简易37式太极拳。郑氏不仅参与笔录杨公<</SPAN>太极拳体用全书),又自撰<</SPAN>郑子太极拳十三篇)、<</SPAN>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2008年始,厦门、福州有郑子太极拳有缘拳社。

陈月坡 在二十世初就从师杨澄甫学练太极拳法,成为杨师的开门弟子。因陈月坡好学肯练、又能吃苦,深受杨公的厚爱,所以将自己创编的“129式太极长拳”秘传于陈。陈传赵桂恒(杨澄甫第九个弟子),赵传张楚全、陈仕招。至今该拳在社会上流传不广。

张楚全,浙江舟山人。先后师从王定良、杨澄甫先生的弟子赵桂恒及太极名家顾留馨等。是《杨式秘传129式太极长拳》的作者。

吴志清(1887~1949)又作吴志青,安徽歙县人,从杨澄甫学太极。《太极正宗》是吴志青随杨澄甫学拳体会之笔录。

汪永泉,1904-1987 年,汪父汪崇禄(溥伦贝子府总管家)是杨健侯的弟子,并经常负责代学代教贝勒爷。汪永泉七岁开始跟随其父向杨健侯、杨少侯父子学习拳艺。1917年,杨健侯指定汪公由杨澄甫指导学习。在杨家门里有机会向杨健侯父子三人学过太极拳的人或许没有第二人,他真实地继承了杨家太极真功的精华。从学者众多。有朱怀元孙德善张广龄高占魁张孝达成为汪公的第一批入室弟子。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形成杨氏太极拳汪传一脉。

曾如柏 杨澄甫最后的弟子,廖建开一人为之薪传。(太极拳全书)在香港由友联出版社出版。

魏心唐杨式综合老架太极拳(108式)之师祖,湖北人,早年得杨建侯的祖传,后拜在杨澄浦名下为开门大弟子。1956年,将该拳诸套路在武汉秘传给赵毓庭。赵毓庭传吴家新

(附录)民国以来温州太极名家:

范亚夫:师从杨澄甫、武汇川,创四象拳,传温州金抗火。范先生为温州培养了一大批武术精英,如:吴康虎、金抗火、黄宗南、胡显钦、文成郑学儒等。

叶大密:文成人公阳人,师从杨澄甫、田兆麟,传承主要在上海。

孙春女每:师从田兆麟。

陈志远:平阳人,师承田兆麟(又说师从郑曼青之弟郑纳,概郑氏又一吹牛论),50年代初期迁居宁波,退隐在宁波延庆寺。温州传江叔龙等,江叔龙亦从贺鸣声等大家学拳,乐清有江叔龙太极拳研究会。

林镜平:瑞安人,温州医学院院长,师承田兆麟。

贺鸣声:师从牛春明,子贺先迹,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退休;徒孙韩继庆;外甥陈颖创台州贺氏太极拳研究会;学生周春进在华盖山教拳。

叶景成:李雅轩的早年学生,温州何国梁老师就是他的徒弟。何国梁又师从叶大密,主要在鹿城、乐清授拳。

后记:杨式太极发展虽近代之事,但各家说法不一,有师承不清者,有行辈错乱者,有强攀传承者,等等不一而足。本文重做罗列,非为全面记载杨式传承,只为今欲学太极者觅师方便而已。文中第二代至第五代分别以红、黄、蓝、绿、黑体标出,第六代起网上尚能搜到传承消息的也标以黑体。传承早断或网上难觅资料者如万春、凌山等一律不载入,故名之为“传承考略”。又文字多引用,凡“师、老师、公”之类称呼皆出原作者之口,与笔者无关。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之式、氏、派的解析

    当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然而,多数研习者对太极拳的称谓不一,甚是迷惑.某"式".某&quo ...

  • 传统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高忠玉入选《中国武术名家人才数据库》

    高忠玉:男,生于1955 年3 月,祖籍咸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传统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咸阳永年杨式太极拳培训中心主任兼教练.陕西省武协会员. 自幼喜爱武术,6 岁 ...

  • +杨式太极拳风格的形成初探     杨式太极拳传承考略

    作者: 老骥伏枥@ 杨式太极拳风格的形成初探   李正 众所周知,杨露禅曾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后进京城入王府教拳.父子两代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使杨家拳名扬天下.而 ...

  • 杨式太极拳传承考略(上)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由清代奇人杨福魁(露蝉,1799--1872)学得陈式太极拳的精髓后创立.其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由于其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 ...

  •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上)

    朱关田 <颜真卿书迹著录考略>凡考得一四七则,其中书迹传世或历代著录明言"正书(楷书)"者为大端.兹以颜真卿楷书碑版墓志之凡见书迹传世者,对旧撰文字略作删订,以书迹著录 ...

  • 《古逸丛书》考略

    <古逸丛书>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本丛书所收既有在渊源所自的本土久已失传的佚书,也有多种东邻收藏而国内罕见的隋唐写本与宋元刻本,还有日本剞劂的中国典册和彼邦汉籍.<古逸丛书 ...

  •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考略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号是四个不同的概念.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称号,是某一群人的族号: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名是某人在社会上使用的特称或符号 :号则是某人的别称.此外,古人还有取"字 ...

  • 李建东| 鹤壁窑钧釉瓷考略

    鹤壁窑钧釉瓷始于金代,繁盛于元代.在金元时期鹤壁窑以生产日用钧瓷为主,其品种丰富多样有碗.盘.碟.盏.杯.盒.盆.钵.罐.壶.瓶.尊.缸,还烧造有筷子笼.油漏子.汤壶.蒜臼子.墨斗.器盖.器托.枕,佛 ...

  • 陈希:贵由汗之子禾忽家族史事考略——基于波斯文《五族谱》的考察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 贵由汗之子禾忽家族史事考略--基于波斯文<五族谱>的考察[1] 内容提要 禾忽是贵由汗幼子,<元史>及<史集>中均有 ...

  •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辽宁省图书馆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 2011-09-03 00:00:00最后更新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g ...

  • 於陵故城简史考略

    於陵故城,沧桑荒古,其寿考难以确指,其历史演进众说纷纭.笔者试图拨开扑朔迷离的尘雾遮蔽,透视其漫漫修远的斑驳印痕,还原其历史演进的清晰身影.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在中华大地上,以黄河流域为腹心,繁衍生息 ...